•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浅谈中国民间文学论文_浅谈现代性与民间文学

    时间:2019-05-01 03:29:2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现代的首要特征是主体性自由,自由是现代性的重要标志。文学现代性特征就是指在民主、平等的社会现代性条件下,文学具有独立自主性、多元分化性和交融互补性。民间文学是指在民间的意识形态下自发流行的文学,充分体现了平民的主体地位,与现代性高度契合。民间文学在民主平等的现代性条件下会不断繁荣。
      关键词:现代性;文学现代性;民间文学;自由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8-0008-02
      一
      由于我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时期文学创作的复杂情形以及西方现代性理论的影响,文学的现代性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要探讨文学的现代性问题,首先必须弄清现代性的涵义。在词源学和语义学上现代性与现代和现代化有明显的密切联系,这就需要联系现代、现代化的概念来认识现代性。
      黑格尔是第一位阐述清楚现代概念的哲学家。他把现代当作一个历史概念,即时代概念。他认为“新的时代”就是“现代”。“新大陆”的发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则构成了现代与中世纪之间的时代分水岭。主体性自由是现代的首要特征。这在社会里表现为主体受私法保护,自由追逐自己的合理兴趣;在国家范围内表现为原则上(每个人)都有平等参与建构政治意志的权利;在个人身上表现为道德自律和自我实现。在此过程中,个人作为资产者、公民以及人而处于不同生活领域相互之间不断分离,而最终各自独立自由。
      在当代众多的思想家中,哈贝马斯以他对现代性的肯定态度著称。他对“现代性”的真实含义进行了界定划分,他说:“‘现代性’首先是一种挑战。它是一种个人自由的表现,即作为科学的自由,作为自我决定的自由,还有作为自我实现的自由。”在哈贝马斯看来,自由是现代性最根本的特征。
      新时期文学研究者们在解读现代性的过程中,深入研究了文学的现代性。他们认为,文学的现代性与文学的现代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说文学的现代化是指从文学语言到艺术形式、表达方法、审美情趣、思想内容的不同于传统文学的全面深刻的变革和创新。那么,“文学的现代性则是指支配并体现在现代化文学中的现代意识精神”。
      “对于文学创作来说,现代人文性是现代性的重要内容,而现代人文性又是文学性的主要精神气质和表现。”平等交往对话的观念,是新的人文精神的表现。它在西方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在中国建构于五四时期,是现代社会精神文化的产物,是现代文学区别于古代传统文学的根本标志之一。
      “文学独立是现代文学的另一基本特征”,文学独立自主性是现代社会精神文化分化的结果,是文学现代性的鲜明标志之一。在古代社会,人的物质生存的迫切性抑制了人的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要,各种精神文化现象处于统一的形式之中,未能各自独立,文学亦然。进入现代社会,古代精神文化的统一形式被打破,文学也就成为一种独立自主的审美文化形式。因此,文学的独立自主性自然从一个方面显示出文学的现代性内容。
      “现代性要求文学思维和文学批评思维具有最大限度的开放性、多元性和对话性”。文学的多元化或多样性是作家创作个性得到发展的结果,是思想自由、创作自由和伦理批评自由有了必要保障的结果,是社会政治文化环境宽松的结果。所有这些方面只有在人类进入现代社会才有可能出现,是现代性的标志性特征。
      文学的现代性“与歌德曾经说过的‘世界文学’的精神是一致的,或者可以说现代性就是世界性,因为世界性的本质上就是自由、开放、创新、探索”。现代以来,各个民族或地域消除了过去那种闭关自守的状况,逐渐走向全球一体化,在这种情况下,各民族和各地方的文学自然也会在愈来愈大的范围内交流、对话,相互影响,走向世界,形成世界文学。因此,走向世界文学成为文学现代性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和特征,走向世界文学从一个更高的层面上体现了文学现代性的特征。但这并非回到前现代清一色的一统文学格局,而是全球化形势下世界文学强化交流性与丰富多样态。从而,世界文学的趋势同样要求文学的多样分化性。
      总之,文学现代性特征就是指在民主、平等的现代性条件下,文学具有独立自主性、多元分化性和交融互补性。
      二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日益向纵深拓展,以往的政治、经济、文化三者之间的高度同质的整合关系呈现出逐渐分裂的状态,社会同质性趋于消解。当下中国可以说是历史上最为复杂多元的时代,原来高度整合的文学逐渐分化,当下的文学主要可以划分为国家意识形态支持的主导文学,知识分子为主体的高雅文学,市场力量支配的大众文学以及在民间的意识形态下自发流行的民间文学。可以这样说,中国当下已经真正进入了一种现代时期。随着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经济主导地位的确立,政治意识形态的控制方式趋于弱化,中国当下的意识形态景观无法化约为一种大型的政治论述,人们趋于接受的文化与论述多元性。从这一角度理解,在当下中国民间文学的广泛传播也正代表了民众对于政治与文化的多元理解、评论、论述的方式。这是民众主体性自由的结果,这恰恰又是现代性所决定的。
      民间文学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从中国古史史实可以发现,那些流传在街头巷尾的普通老百姓当中的民间文学具有深切的当下性,它反映了一定时代的民心、民意,代表着广泛的社会舆论,在很多时候,甚至预示了政治变迁的趋势。在社会生活中,民间文学发挥了强大的心理宣泄、政治舆论与斗争功能。
      在前现代乡土社会,普通百姓拥有很少的经济资源,这决定他们很难拥有许多文化资源,民间话语基本上被湮没在官方话语中。在现代性话语中,以口头传承为媒介的民间文学,代表着前现代时期的封闭落后、自给自足、淳朴自然,充满牧歌情调文化状态。就是在那样的社会中,民间文学成为人们相互交流情感、智慧、经验的重要的艺术形式。许多富有智慧与情感的民间文学家,他们不仅仅以艺术家的身份出现在乡土社会各个层面的社会生活之中,同样重要的是,他们也是民间历史的保存者和传播者,而且还被赋予神性的魅力与色彩,在公众性的祭祀仪式、庆典中往往扮演着神人沟通者的角色。正是这些神性人物,使乡土社会的时间观念永远处于一种循环的历史状态,人们对于当下事物的理解,往往借助历史、传统来证明其当下的意义与合法性。民间文学的发达,也与文字一直不属于人们的主要交流工具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可以说,以口头语言为媒介的民间文学,基本上属于前现代乡土社会中不识字民众表达情感、传承历史、评判当下的工具。   民间文学少雕琢、去粉饰、存真情、直抒胸臆,既充满浪漫想象,也直面现实人生,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独立于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的文学形式,民间文学张扬的思想,历来与主流意识形态保持相当大的距离的平民自己的思想。相对于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而言,民间文学可以说是一种危险的“他者”,因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民间文学大量充斥着迥异于统治阶级的下层意识形态,表达的是下层民众的喜怒哀乐,在相当多的民间文学作品中,面对统治者的腐朽没落,宣泄着下层阶级普遍的社会愤懑与抵抗情绪,正因为这一缘故,民间文学从来都被上层统治者视为“鄙俗”、“浅陋”,而被排斥在圣贤文化之外。在前现代社会中,民间文学缺乏民主自由的现代性很难走向真正的繁荣。
      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改革,使民间积累了大量的经济资本,正是由于经济实力的日益积累与壮大,也促进了以民间通俗趣味为审美旨归的民间文学的发展。以各种大众传播媒介为主体的文学的创作,标志着知识分子越来越失去手中所掌握的文化资源,知识分子对于社会的解释能力也越来越贫弱。而各种民间文学的流传,则表明民众智慧并没有枯萎。相反,一如中国长期以来的社会历史所证明的,社会的变迁越丰富复杂,民众对于社会生活的阐释越显其智慧,民间文学更加活跃。
      当下民间文学是新时期人民大众心声最直接、最真实、最生动的反映,主要形式是歌谣和笑话,这些作品,明白晓畅,爱憎分明,尖锐幽默,现实感强,贯注着焦虑和批判意识。民间文学以其短小精悍、易于传诵、针砭时弊、艺术高超等特点,加上传媒的高度发达,政治舆论自由,得以广泛流传。
      三
      当下民间文学完全是属于平民自己的内在性文学,充分体现了平民的文学主体地位,文学主体是高度自由的,具有十分明显的现代性特征。“平民”不是就政治或经济地位而言的,而是就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而言的,平民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百姓,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在我国古代社会,百姓日常生活的地位远低于国家政治生活的地位,日常生活中的个人地位远次于政治生活中的集体,平民的主体性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自由民主平等的现代中国,平民的主体性大大增强。当下民间文学不是通过商业力量从外部灌输给平民的,它来源于平民的日常生活、情感世界和精神文化需求,其发展动力来自于对生活热爱和文学的内在诉求,发展的目的是要帮助平民提高自身的主体地位。有些民间文学作品即使以商品为载体,创作它的目的不是要获得单纯的经济利益,而是为了满足文学主体的需求;欣赏它的目的也不是为了一时的感性消费,而是要在与它的共鸣当中领悟反思。民间文学以平民的价值观为基础,强调平民的实践主体地位,提倡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有助于平民从自身的立场出发,全面地看待自己与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看待人生的意义和目的,它更多地表现为有深度的独特创造,能够满足平民多元的高层次的文学需求。当下民间文学的主体是自由的,与现代性高度契合。
      民间文学的民间性质,集中了一切非官方的东西,它属于民间老百姓自己的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具有自由的特性,也与现代性精神高度契合。任何时代的民间文学,它反映了一种社会情绪,代表了一定时代的民间声音。它不仅仅是文学,在很大程度上,更应该说是一种自由社会舆论,一种独立的民间意识形态。在貌似“以谣传谣”、谐谑调侃、讽刺嘲弄的形式之中,传达的则是普通民众对人与社会的自由而深刻的反思。民间文学不仅仅能使民众的心理得到自由宣泄,具有娱情的意义,而且它是落后意识形态的消极框架,反抗腐败事物的颠覆力量。
      民间文学的传播也具有自由的特性。它的流传并不需要特别地借助某种形式的现代传播媒介,因特网、书刊、报纸等媒体可以传播,它更多通过人们的口耳相传。正因为民间文学传播的高度自由,意味着民间文学的流传并不需要仰仗某一强势集团的利益,不为主流意识形态所局限,更重要的是,民间文学的流传无须经过商品化、市场化的过程,换言之,即便在现代市场经济的氛围中,民间文学依然保持其独立自由的本性,依然与现代性精神高度契合。
      总之,当下民间文学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活跃在现代中国,这是文学自由的表现,这本来就是现代性的结果。民间文学固有的文学主体的平民性特征,意识形态的民间性特征,以及传播的自由灵活,都与现代性精神高度契合。在民主平等的现代性条件下,民间文学会逐渐繁荣。
      参考文献:
      [1]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地平线[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2]袁金刚.新时期文学现代性的学理研究[J].西北师大学报,2002,(4).
      [3]马相武.面对变迁:文学提升与现代人文性[N].文论报,1999-2-4.
      [4]杨春时.试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前现代性[J].文艺理论研究,1997,(4).
      [5]刘锋杰.何谓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性[J].学术月刊,1997,(9).

    推荐访问:民间文学 现代性 浅谈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