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双引号的用法特殊疑问表示否定_疑问表否定用法考察

    时间:2019-04-30 03:14:5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沈家煊(1999)指出:疑问和否定是相通的;张晓涛等(2011)则对“谁”、“哪”等特指问以及选择问与否定的相通表现及动因进行了较为深入全面的考察。我们将在此基础上,对现代汉语疑问表否定的用法作进一步分析。
       关键词:疑问;否定;相通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1-0292-02
      
       一、关于现代汉语疑问句类型
       现代汉语疑问句的分类一直是争论不休的问题,有二分法、三分法,还有四分法。目前教科书中比较通用的是四分法,即疑问句分为:特指问、是非问、选择问和反复问(正反问)。提倡二分法和三分法的人,主要认为四分法的分类标准不统一,层面有问题。
       (一)“二分法”
       “二分法”的代表是陆俭明。陆俭明(1982)根据是否具有“疑问形式的语言成分”和“句尾能否带‘吗’和‘呢’”将疑问句二分为是非问和非是非问,特指问和选择问由于具有一致的地方而作为非是非问与是非问对立。
       疑问句是非问句非是非问句
       吕叔湘(1985)指出,疑问句有特指问、是非问、正反问、选择问四种格式,但进一步强调“特指问和是非问是基本,正反问和选择问是从是非问派生的。”据此,我们可以判断吕先生也是倾向于二分的。
       疑问句特指问句是非问句
       (二)“三分法”
       “三分法”的代表是张伯江。张伯江(1997)认为,二分法的缺陷是要么割裂了是非问句和反复问句历史与功能上的联系,要么未能准确反映出历时的时间层次和共时的功能层次。因此,提出一个既能反映历史联系,又能反映功能联系的新的分类法。首先从疑问域角度,根据疑问域为点、局部(一个区域)和整体(一个命题)把疑问句相应地三分为特指问、选择问和是非问。然后从语法化程度的角度,将具有判断命题是非功能的是非问句三分为附加问、反复问和“吗”问句。
       疑问句特指问句选择问句是非问句
      
       三分法的关键是将反复问归为是非问。对此,张伯江先生认为是因为是非问句和反复问句既有来源上的联系,又有功能上的联系。
       基于上面分析,我们倾向于张伯江先生的“三分法”,即将疑问句分为特指问、是非问和选择问三种大的类型。在研究疑问和否定的相通性时,将分别对特指问、是非问和选择问与否定的相通性加以考察和分析。
       二、特指问表否定用法
       (一)“什么”特指问与否定的相通
       “什么”的否定用法产生得比较晚,直到元代,才发现有少许用例。“什么”特指问在与否定相通时,“什么”的位置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位置不同,其表示的否定意义也有所不同。
       这种位置的灵活性一方面取决于说话人的选择,一方面取决于表达的韵律。一般来说,使用频率高的格式,引述成分和后续成分可有可无,反之,则必须有引述成分和后续成分。
       (二)“谁”特指问与否定的相通
       “谁”特指问表否定用法可以上溯到《论语》、《荀子》中,后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谁”的反诘用法多起来。常见的表否定的句式有“谁知……”式、 “谁叫……”式和“谁+不/没”式等。
       (三)“哪”特指问与否定的相通
       “哪”的反问用法产生于东汉,代替了上古的“安、焉、恶”。到唐代,这种用法已经很普遍了。
       1.“哪里”和“哪儿”均可以单用。一是言他,用较强的否定语气表达不满或不屑等感情色彩;二是曰己,用较弱的否定语气表达自谦。
       2.“哪有”和“哪来”由于经常用于反问句中表达否定的语义,因此;意义越来越虚化,已经渐趋词汇化。
       三、是非问表否定用法
       除了借助一些语调、语气等表示否定外,是非问还借助某些特殊的词类来表示否定的用法。
       (一)岂
       “岂”是非问多用于书面语中,尤其是多用于否定句中。如:
      己不识而错过倒也罢了,还要以此来否定他人,反说明心见性甚难,岂不可笑可悲?= 可笑可悲(CCL)
       (二)难道
       带有“难道”的是非问句常表示否定。如:
      王侯将相难道是生来就注定的吗? = 王侯将相不是生来就注定的! (CCL)
       但也有“难道”标记的是非问并不表示否定,它的反问语气很弱,表示推测或提醒。如:
       陛下难道忘记王猛临终前讲的一番话吗?(CCL)
       “难道”去掉后,是非问仍表示否定,只不过否定语气没有那么强了。
       (三)敢
       否定语气很强,多和“还”、“连…都”等搭配。
       有了这次教训,看他们还敢不敢这么莽撞了?
       (四)肯
       常与“还”连用。
       爱国的同胞肯答应吗?(CCL)
       (五)不 / 没
       如果用否定方式提问,从心理来讲,一定是为了实现某种特殊的交际意图,否定就是其中之一。如:
       日本投降时候儿,咱们不都抬头儿了吗?= 咱们都抬头了。(CCL)
       否定词之前加上“难道”、“岂”、“就”等语气副词或在之后加上“该”、“得”等能愿动词,则否定的语气更为强烈。如:
      这不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吗?——这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CCL)
       四、选择问表否定用法
       目前关于选择问同否定相通性的研究并不多。郭继懋(1997)认为表反问的选择问句既有认为预设为真的显性意义,又有认为,“所发生的行为不合乎情理,是错的”这一会话隐含意义。李宇明(1990)、邵敬敏(1994)等分析了选择问句的反问用法,指出了对选择问所列举供选各项肯定和否定的不同情况。张晓涛(2011)等认为,选择问有时是有倾向性的,说话人对并列的项目“有所可否”,使得选择问句表否定的用法成为可能。
       1.否定全项。说话人对选择问句供选择的项全部予以否定,以表现说话人的主观看法。
       2.否定后项,肯定前项。对选择问句供选择的两个选项表现出主观看法,对后项加以否定,对前项加以肯定。
       3.否定前项,肯定后项。对选择问句供选择的两个选项表现主观看法时,对前项加以否定,对后项加以肯定。
       从交际策略来看,选择问疑问句的探询强度低于特指问句,因此从选择问句的功能来看,发问人对所问的情况并非是一无所知,因此表现出一定的主观判定性,也就有成为偏向问的可能。反问语气加之选择问的表析取的句法结构,成为选择问跟否定句相通的机制(张晓涛,2011)。
      
      参考文献:
      [1] 李宇明.反问句的构成及其理解[J].殷都学刊,1990,(3).
      [2] 陆俭明.由“非疑问形式+呢”造成的疑问句[J].中国语文,1982,(6).
      [3] 吕叔湘.肯定·否定·疑问[J].中国语文,1985,(4).
      [4] 邵敬敏.现代汉语选择问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2).
      [5] 太田辰夫.中国语历史文法[M].蒋绍愚,徐华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6] 邢福义.现代汉语的特指性是非问[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4).
      [7] 袁毓林.现代汉语祈使句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8] 张晓涛,邹学慧.“谁”特指问与否定的相通性研究[J].北方论丛,2011,(3).
      [9] 张晓涛,邹学慧.论特指问与否定的相通性[J].学术交流,2011(7).
      [10] 张晓涛,邹学慧,赵雷.选择问表否定用法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4).
      [11] 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吕叔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责任编辑 王 佳]

    推荐访问:用法 否定 考察 疑问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