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医学院校排名【和谐社会视阈中医学院校医学伦理教育探讨】

    时间:2019-04-29 03:31:0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医学院校担负着培养医务工作者和实现医学功能、保护和促进广大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提高人民生命质量与生活质量的重要任务与职责,对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建构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系统地阐述了医学院校医学伦理教育的现状和必要性,进而提出了重构的对策,对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医学伦理教育;医学院校;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4-0319-02
      
       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的提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深入地表达了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定位。医学伦理教育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学发展、医学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它有助于全面提升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因此,把医学伦理教育作为促进社会公平、维持社会和谐的重要工具,是建设和谐社会卫生系统的重要前提。
       一、中国医学伦理学教育的现状
       1.医学伦理学在医学教育中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医学从诞生之时起就不是单纯的科学技术,它在本质上是技术性
      与伦理性的高度统一。医生的道德观、价值观作用于医疗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贯穿于医疗活动的每一个领域。因此,学习医学伦理学是从事医学职业的内在要求。特别是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伦理学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中国从1981年开始开设医学伦理学,但一直将其列入思想品德课中,医学伦理学教育在医学教育中的特殊性远远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目前中国医学院校医学伦理学课时普遍偏少,总课时为18~36学时,不及美国、日本等国家同类课程学时总数的1/5 [1]。
       2.教学内容较陈旧,偏重理论说教,与飞速发展的医德实践联系结合不紧密。西方国家医学伦理学教学内容广泛而具体,涵盖了医生职业道德、从业法规、沟通技能、生命科学、与卫生保健相关的社会问题以及对弱势群体的特别关注等许多方面。相比较而言,中国医学伦理学教学内容则显得抽象和笼统,大致涵盖医德传统、医德理论、医德原则规范、医疗人际关系、生命伦理等方面。现有许多教材教学内容与飞速发展的医德实践和现实医德问题联系不紧密,未能重点围绕医疗实践中产生的、与社会公众关系密切的医德难题和伦理困境而展开,与现实需要有一定差距。临床课程的教材和教学中,极少涉及伦理学内容,特别是某些技术应用中十分尖锐的伦理问题也未有涉及,对诊治中的伦理社会问题几乎只字未谈。
       3.授课形式单调是医学伦理学教学中亟待改革的又一弊端。目前医学伦理学教学中通行的是单纯由教师讲授的方法。限于学时,教师较少考虑也无从考虑实际效果。这种“布道式”的教学方式,很难引起学生对医学伦理学的兴趣,更不用说掌握指导他们终身职业生涯的伦理准则与规范了。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美国医学院该门课程的教学形式显得生动活泼。其中最常见的是各种形式的讨论和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日本的医学伦理学课程则主要由相关临床教研室的教授主讲及让学生参加病区实习的形式来予以实施,注重培养学生判断医疗实践中发生伦理问题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拿大的医学伦理学课程大多采用案例教学法和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二、加强医学伦理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诉求
       在医学院校提倡学习和研究医学伦理学,深入开展医德的自律与他律活动,对提高医学生的医德水平,促进医疗、教学、科研、预防、管理质量的提高和医学科学的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1.有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务工作者。社会主义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造就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德才兼备的新型医学人才。对医学生来说,今天所学的专业,同明天所从事的职业是直接联系着的。纵观医德史,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可谓之中国古代的医学伦理名著,他指出,“大医”必须“精诚”。“精”和“诚”必须统一,相辅相成。古代医家尚如此,何况现代医生。邓小平对医务工作者提出要求:做一个白求恩式的革命家,白求恩式的科学家。可见,学习医学伦理学对培养和完善医学人才的素质和知识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医学生是中国卫生事业的后备力量,加强医德教育,不仅关系到医学生个人成长,而且关系到未来的道德风尚,关系到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2.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医学伦理学教育能提高医德水平和医疗质量。现代医学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研究表明,如果医务人员缺乏医德修养,言行不正,就会影响甚至破坏病人正常心理状态,加重病人紧张、恐惧、焦虑和消极情绪,引起一系列不良心理反应,乃至影响治疗效果。具有医德高尚的医务人员忠于职守,以高度的同情心、满腔的热情、美好的语言、端庄的行为给病人以慰藉、勉励,并千方百计采取相应的医护措施,创造良好的治疗和护理环境,有利于病人情绪的稳定,有利于疾病的防治和康复,提高治疗效果,从而提高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
       3.有利于改善社会道德风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医学伦理学作为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整个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医学伦理学教育,提高医学生的道德水平,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贡献。医学生以后的工作同所有社会成员都有联系,具有广泛的社会性,是党和国家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之一,是一个以服务为特点的“窗口”行业。医疗卫生部门和医务人员、管理人员的医德水平的高低是衡量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由此可见,医学生必须认真加强医德建设,用高尚的医德改善社会道德风尚,保护社会主义生产力,充分发挥其社会主义“文明窗口”的作用。
       三、重构医学伦理教育的对策
       在和谐社会背景下医学院校的医学伦理教育,应提高医学伦理道德教育的实效,创新教育模式,构建医学伦理道德教育的经常性机制,实现医学伦理道德教育的目标。
       1.更新教育理念,将医学伦理学教育贯穿于医学教育全过程。在进行中国医学伦理学教学改革时,应确立系统教学观,医学伦理学教育除了独立的课程教学外,还应将其整合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并把它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医学伦理学教育还应贯穿于医学教育全过程,坚持医学伦理学终身教育,在医学继续教育中加入医学伦理学内容。构建一个医德教育的有机系统,使医学伦理学教育成为连续的、无处不在的体系。更新医学伦理学教育理念还要确立以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学观,注意结合医学教育总目标、医学伦理学课程定位以及医学职业的内在要求,重新调整和确定医学伦理学教育目标,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素质和能力提高转变。特别应关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医学伦理学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人文关爱精神;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医学伦理意识,锻炼其对医学领域道德问题进行伦理分析、伦理决策和伦理评价的能力。
       2.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加强医学伦理学理论教学。医学伦理道德教育首先是认知教育,要使学生认知学习医学伦理的重要性,要使学生认知医学伦理的学科体系,要使学生认知医学伦理规范的主要内容,要使学生认知医学伦理道德修炼方法,从而首先形成一个知识体系和方法概念,为磨炼医学伦理道德意志和提高践行的自觉性奠定基础 [2]。在这一方面,许多医学院校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进行了案例教学法研究:典型医德案例专题讨论法、结合理论举例法、课外案例作业分析法和案例考试检查法;指导学生课堂“自学”法研究;开展医德“床边见习”教学法研究等等。实践证明,医学伦理教学采取有效地多种教学方法和形式,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创新教学内容,自觉地渗透医学伦理学教育。到目前为止,中国高等和中等医学院校和医疗部门陆续开设了医学伦理学课程,先后编写了许多版本的医学伦理学教材。这些教材的出现,对于医学伦理学的教学研究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21世纪是生命与健康科学发展的世纪,医学伦理学内容体系既要反映传统医德精华,又要突出生命与健康主要内容,并包括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美学等相关学科进行理论与实践的论证,其具体内容应突出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和实践性的统一。通过不断创新教学内容,使医学专业课中医学伦理道德内容更加具体化、形象化,对医学生的教育更具有说服力,使医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医学伦理道德规范及其意义。
       4.建立新的考核考评机制,提高教学成效。考试既是一个检阅学生的平台,又是一个学生发展的平台。考试不仅只是考核学生掌握了多少理论知识,而且要检验学生接受教育后的思想变化。“医学伦理学”课程的考试是对学生进行医学情感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医学伦理学”课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 [3]。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探讨建立医学伦理学课程学生成绩考核考评机制。第一,采用常规考试、课堂及课外作业评定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情况,占总成绩40%。第二,老师讲授本门课程后,安排学生写小论文1篇,占总成绩20%。第三,通过四个方面评价途径,评价等级: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学生自我评价,在开设医学伦理学这门课期间,对自己政治思想、学习态度、遵守纪律、团结互助、关心集体等方面结合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评价内容同自我评价;班干部和辅导员对学生评价,评价内容同自我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纪律、讨论发言、回答和提问等情况做出评价。采用以上对学生成绩的综合考核考评办法,调动了学生学习医学伦理学的主动性,促使学生在学习这门课时,就按照评价内容来约束自己,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使学生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和公正评价别人。
       医学伦理学素养是每一个医务工作者必备的品质,也是每一个医学生必备的品质。通过教育使医务工作者比较全面地掌握医学伦理学知识,并具有一定的辨别和批判能力,能够正确区分医疗、科研实践中的道德行为和不道德行为,坚持科学正确的医学伦理学道德,选择正确的医德行为,对祖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明华,郝云玲,张玲.医学伦理学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7).
      [2] 宁德斌.构建医学院校医学伦理道德教育经常性机制的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10):123-125.
      [3] 孙英梅,张青峰,黄晓梅.医学伦理教育:理论思考与教学改革的探索[J].现代医院管理,2007,(5):53-55.
      [责任编辑 陈 鹤]

    推荐访问:中医学 和谐社会 伦理 探讨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