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论音乐的耳朵】 酷狗音乐在线听歌曲

    时间:2019-04-26 03:20:5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音乐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它没有空间的结构,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只能凭着它在时间中的起伏、回旋,在人们的记忆中证实它的存在。因此,所有的文字对音乐所做的描述,如果没有音乐的耳朵,一切都显得苍白和无奈。无疑,在音乐的里程中,音乐耳朵的培养显得非常重要。
      按照汉字的解释,音乐的构成包括声、音、乐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接受美学的观点看,它们大致表现在官能、情感和理智三个方面。
      物体振动而发生的波通过听觉产生的印象,最初表现在官能感觉,谓之“声”,它是构成音乐的材料。构成了音乐的声谓之“音”,按约定的说法,它是由于声带、琴弦、簧片、管乐器内的空气、皮膜、金属体等发音体振动的结果。它的主要性质表现于高低、长短、强弱及色彩。音乐中所使用的“音”,主要是具有固定音高的乐音体系,最先接触它的是人的耳朵。因此,官能训练成为音乐听觉的基础。官能训练首先要解决的是对音准的听辨能力。音准问题在键盘乐器中似乎并不突出,但在弦乐和靠泛音控制的管乐、歌唱,就必须靠敏锐的耳朵去把握了。音乐中的音乐先后发响和同时发响的多种表现,再加上不同节奏、节拍,才让音乐形象变得更为生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音乐教学采取了从模唱、听单音、音程、和弦、节奏、节拍、调式、调性等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
      人能够用耳朵引导,用不同的乐器表现各种旋律、节奏、调式和和声,才能真正让欣赏的人有美的享受,并激起喜、怒、哀、乐。对声音色质的把握在音乐技术教学中是十分强调的,它一定程度上类似作画色彩的重要程度。音乐创作中对音乐有共同的要求,但不同的乐器、不同的声部,在音色上要求又不一样。比如,对于初学钢琴的学生,教师总是要求学生端正坐姿,摆好手型,并且不厌其烦地告诉学生身体、手指、手腕、手臂的运动要领,然后必须用示范演奏让学生去听一听,怎样的声音才是钢琴弹奏中所要求的明亮、圆润、柔和、有颗粒性的声音。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千方百计地启动学生在反复的实践中去认识、记忆这种客观事物的准确的概括形象,以便帮助他逐渐建立正确的声音观念。无数的事实做了雄辩,“声音观念”好像是“牛鼻”,牵住了牛鼻,“牛”才会跟着你走。由此,萌生了“声音观念对了,便成功了一半”的经验之谈。乍听起来,话似乎说得过头了一点,但道理确在其中。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博士也曾做过类似的阐释,他认为“听音乐是很靠得住的办法,耳朵的发展是由于多少次直接听了乐曲的结果。”“将耳朵用在听音乐上,则是每个音乐家的座右铭。”
      艺术的根本特征是情感,音乐亦是如此。音乐并非杂技,音乐中任何的技巧都是为了情感的表达,尽管这种表达是非描述性的。铃木镇一博士说“听音乐是靠得住的办法”,当然不仅仅是乐音的组合形式,更重要的是乐曲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因为音乐作品是作曲家、演唱演奏家思想感情的抒发,无疑渗透了他们的激情;音乐的欣赏也不是单纯的感官享受,欣赏者在快感的感觉中产生情感,与表现的音乐作品产生情感的共鸣,这便是审美愉悦。德国的文学家、教育家梯尔希在《普通美学》中说:“音乐是通过乐音的选择和结合来表达或激起内心的情感和情调的艺术。”当然,我们说音乐表达情感,必须强调它表达情感的方式和规律。音乐的情感作为一种心灵状态存在,是赖以且必须赖以音乐的耳朵和音乐的思维才能引起幻想及情绪的冲动和力量。
      音乐无法描述具体的形象,却能引起联想和想象。柏辽兹说:“用音乐表达自己的印象和心情,像诗一样再现在音乐中。”圣桑的钢琴曲《天鹅》便是一首“音诗”。乐曲开始,一串串琶音让你产生一泓荡漾碧波的想象,优美生动的旋律中,我们似乎看到天鹅浮游的高雅,随着音乐的展开,天鹅在岁月的流逝中由盛而哀,由生而死,凄美的音调透出圣桑对人生的感慨。
      《二泉映月》是阿炳藉惠山泉的抒发。我们虽然看不到惠山泉的汩汩流动,但从“冷寂”的音调中却可能感受到泉清月冷的气氛。乐曲中五次扩充与减缩的节奏,凄清中透着愤懑,套用“音乐的耳朵”的理解和想象中,我们似乎看到瞎子阿炳在步履维艰中的人生挣扎!
      音乐无法表现概念,说明事理,但它却可以在语言言不尽意时做最深刻的补充和延伸,甚至完全超越语言文字的局限。日本指挥家小泽征二听完中国的二胡独奏曲《江河水》后抱头痛哭便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明。
      音乐的想象也不是任意的天马行空,音乐的想象是由知觉经验物质所造成的。音乐耳朵的理解和判断在无标题音乐中天地更为广阔。如果说我们听标题音乐是借助了标题的启发,让音乐形象在心中得到印证,那么,听无标题音乐就完全离开了标题文字的依赖。然而,无标题音乐创作就本质而言与其他艺术并没有两样,都是美在主客观上能动的统一。比如柴柯夫斯基的《第五交响乐》,从乐曲名称上得不到任何文字的启示,但作曲家在创作札记中我们得知这部作品是柴柯夫斯基从听从命运——怀疑命运——克服悲惨命运思想感情变化的感发。听无标题音乐,耳朵的空间更大,每听一次都可能有不同的思绪牵动和新的想象空间。多听、多思考,听觉修养便慢慢的高了。
      音乐的创作与欣赏带有哲学的性质,优秀的音乐作品是涤心拂灵的净土,能够听出作品的美学品格与人生态度,会达成人生理念的升华。在音乐知识总体的秩序建立和发展中,随之会有更多的各种不同的个人情感体系化。一代一代的音乐家总是努力把他们获得的感性材料,经过思考、分析、整理,而加以创造。
      贝多芬是一位富有民主性、面向全人类的作曲家。他的作品鲜明地反映了人们为争取新的、进步的未来的斗争,并以冲突的戏剧结构成为音乐交响性的奠基人。可以说,贝多芬把一生都奉献给了艰难的哲学探索,他让精神凭借能够接受精神的材料,理智地用“明确美丽的乐音造弄”去“塑造自由创作”,他的《贝多芬第九交响乐》正是在人神博斗中让史诗般的战斗和人类的梦想在万归于一的博爱中得到解决,其激烈的情感有着深沉的理智支撑。这种深远的意境与博大的胸怀,让托斯卡尼尼在重听这部让他费了九个小时录灌的唱片时,感动得老泪纵横:“真是太伟大了,里面充满了光……”
      瓦格纳的理智则是另外一种表现,他嘲讽了意大利歌剧和法国歌剧为妓女和风骚的女人,他试图将音乐、诗、戏剧、美术融为一体成为乐剧,他想让音乐为这种新的音乐戏剧服务。他在交响曲这种德奥作曲家最得心应手的体裁中发掘了戏剧的本质,他的启示、发展和再现的格式中蕴藏着德国哲学最精彩的篇章——辩证法的逻辑。可惜的是他的偏激,使他成为一个集各种矛盾于一身的作曲家,既大胆革新、追求进步,又敌视生活,追求神秘。   哲学的意义是存在,之所存在?因此,它是一门极力为建立知识总的秩序,并使之体系化的学问。第一个否定十八世音古典音乐为“现代性”音乐轮廊做描述的作曲家是德彪西,他在对古典音乐派大小调体系全面质疑中,以其独特的色彩和声替代了功能和声,而以独树一帜的印象派风格推动了“现代性”音乐的飚升。德彪西鲜明的艺术个性源于他以诗谱曲的朦胧气氛和幻想的印象感觉。他的音乐创作中斑澜的色彩和神秘的气氛并非臆想,而是他对人间那些美妙如玉的事物的追求,向往中充满了新颖与人情味的气息。他的独树一帜来自他极其敏锐的耳朵和对文学、诗歌、戏剧、绘画的广泛兴趣和修养,以及对无穷变化的印度音乐、俄罗斯音乐和具有独特神韵的中国音乐等异国情调魅力的提炼。他吸收了哈巴涅那、探戈、步态舞的节奏精华,对音乐节奏做了大胆改革;并摆脱了传统的曲式,以内容和情调的相似性为结构依据。他在对十九世纪音乐全面叛离的求新中悟出了独特的、多姿多彩的音乐思维。他新奇、独特的风格和异国情调,在他的富有戏剧与幻想色彩的钢琴曲中有不少表现。
      当代中国有一批青年新潮作曲家与其说是作曲,不如说是音乐人用音乐在做哲学思考。他们懂得愈是民族的便愈是世界的道理,于是把眼光用于历史的扫描和在历史折光中的思考。其作品重人文意蕴、鬼神气韵,常常把原始的民间音乐形态、韵味、气质与浓厚的宗教意识,理性的逻辑思维综合起来,以音乐哲人的方式说话。比如,谭盾的水乐——《永恒的水》,他运用了半透明的水盆、水琴、水鼓、水瓢、铜锣和塑料鼓及一个类似鞋底的东西,他试图建立一个新的“乐器场”,在水中的变异与磨合中表现在心中深深扎根的湘西小调,他用他音乐的耳朵和音乐的头脑宣泄他从沈从文“只有水才能让你想起从哪来,往哪去”而得到启发的抽象的精神和情感。对于《永恒的水》,虽然有争议,但我以为《永恒的水》的价值并不全在自身,而在于谭盾在音乐创作中音乐思维的拓展,这种拓展我看不仅仅是乐器质料的变化,还表现在创作中的哲学思考和艺术的独创精神。即使作品本身并不成功,但他开辟了音乐创作的新的、可以探索的创作思路。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理解,听觉训练中的官能(感官)、情感、理智三个部分是紧密联系的系统,它是知识、技巧、思情的熔炉。说到这里,我想起一则科学轶闻:研究人员发现,演奏家在陶醉中手指却能自如地在键盘或琴弦上跳动,那是因为演奏家不是靠耳朵来辨认音符,而是靠大脑来“听”音乐。“神经学家以德国一些小提琴家为实验对象,用核磁共振的成像仪对他们的大脑进行扫描后发现,音乐一响起,演奏家的大脑听觉中枢就异常活跃。演奏时,他们的大脑完全从辨认音符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可以一边随时做出判断并调整自己的演奏。”
      “为了进一步证实演奏家的确有一个‘音乐大脑’,神经学家进行了另一个实验。他们让一些小提琴家在手指不动的情况下想象自己在演奏音乐,结果脑部扫描的情况显示,小提琴家们的大脑同样‘听到’了音乐。”
      音乐的创作与欣赏存在着辽阔的想象天地,而音乐的想象又是审美主体能动的表现。音乐不仅有它自身的存在,而且还有它自身以外与它有关的存在。因此,音乐的感觉、理解和想象中的审美对审美主体感官的刺激,与审美主体作用于审美对象这两个方面都必然是社会历史领域内,主体的劳动和审美活动过程与基础上,主体和客体、个体和社会交相作用的结果。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马克思说的:欣赏音乐必须要有音乐的耳朵,没有音乐的耳朵,再美的音乐也失却了它的意义。音乐的耳朵促进了音乐的发展,发展的音乐造就更敏锐的音乐耳朵。
      
      (作者单位:深圳市宝安区群众文化艺术馆)

    推荐访问:耳朵 音乐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