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鞭挞青年空虚和负义的灵魂 三毛说的 灵魂无处安放

    时间:2019-04-04 03:22:0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鲁迅《野草》的出现,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他以一个东方人的巨大的创造力,让《野草》充满了内在的张力。《野草》虽然篇幅有限,但恰恰显得其更博大,更深邃,更富于瑰丽的色彩,于短小中见精悍。而《我的失恋》更是一改鲁迅往日的严肃,以打油诗的方式戏谑地嘲讽了当时的一些无聊的失恋诗,鞭挞了青年空虚和负义的灵魂。
      关键词: 鲁迅 《野草》 《我的失恋》 青年思想
      “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做装饰的地面。”
      ——鲁迅,《野草·题辞》
      《我的失恋》写于1924年10月3日,它是《野草》中唯一一篇以诗的形式出现的诗章。鲁迅先生自己称这是一首“拟古的新打油诗”,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散文诗。据他自己所说,这首打油诗确实也没有太多深奥的含义。诚然如鲁迅先生自己在《我和〈语丝〉的始终》里说的那样:“是看见当时‘啊呀啊唷,我要死了’之类的失恋诗盛行,故意做一首‘由她去罢’收场的东西,开开玩笑的。”[1]在《〈野草〉英本译本序》中我们又可以看见鲁迅先生这样说道:“因为讽刺当时盛行的失恋诗,作《我的失恋》。”[2]
      在1925年4月鲁迅先生给许广平的信中,他说:“现在我想先对于思想习惯加以明白的攻击,先前我只攻击旧党,现在我还要攻击青年。”[3]从这一句话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鲁迅已经逐步在摆脱“青年必胜于老年”这种习惯性认识的局限,而转为更加重视对青年思想上存在的问题的思索与批评。
      在《我的失恋》中,鲁迅先生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形象地讽刺了当时一些失恋青年男女的无病呻吟,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了其深意。
      《我的失恋》全诗共四节,作者选取了几个求爱的典型事例,运用了排比叠段的表现手法,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我”失恋的原因和经过。在《我的失恋》中,对面那位“可爱的姑娘”赠“我”百蝶巾、双燕图、金表索、玫瑰花这些象征爱情和美好的珍贵礼物,而自己回赠的却是一些毫不值钱甚至有些阴森可怖的东西:猫头鹰、冰糖葫芦、发汗药、赤练蛇。这种悬殊和戏谑的态度自然引起了恋人的生气,使她“从此翻脸不认我”,从而产生了失恋的痛苦。在《我的失恋》中,每节诗的前三句都叙述了“我”的求爱之难。“山腰”“闹市”“河滨”“豪家”,作者仅用几个富有典型意义的地点,就囊括了“我”失恋之前的全部求爱生活。在前三节中,鲁迅先是“心惊”,后是“胡涂”,再是“神经衰落”,反复渲染了“我”痛苦的心情和无能为力的苦衷,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我”恋爱过程中的彷徨与无措。而文章结尾更是别出心裁,以“不知何故兮——由她去罢”收尾,讽刺意味不言而明。
      在查了诸多资料后,了解到作者在诗中写到回送恋人的礼物,看上去是“我”不懂人情世故近于滑稽的玩笑,实则却是包含了鲁迅先生自己的情趣爱好。许寿裳先生曾对此评论:“阅读者多以为信口胡诌,觉得有趣而已,殊不知猫头鹰本是他自己所钟爱的,糖葫芦是爱吃的,发汗药是常用的,赤练蛇也是爱看的。还是一本正经,没有什么做作。”[4]由此观之,鲁迅在这首打油诗里,不单单讽刺了当时青年中间流行的无聊的失恋诗,同时也是含蓄地表明了既然情趣之间的差异会让造成恋爱双方的误解甚至导致最后的分道扬镳,最终不能带给人以幸福,那么失恋的结局也是必然的。只有采取“由她去罢”的决绝态度,才是摆脱痛苦的唯一办法。这不由得让我想到鲁迅的《伤逝》,在现实生活中物质与精神的契合都是不可或缺的。而诗人在《影的告别》里也这样说:“你还想我的赠品。我能献你甚么?无己,则仍是黑暗和虚空而已。”[5]
      从全文看,《我的失恋》具有很强的时政针砭性,“五四”运动已然结束,当初奋发的激情也开始慢慢褪去,一部分缺乏正确思想和斗争勇气的青年,思想上陷入了颓唐苦闷之中。当时,有些青年不仅没有能积极地投身于方兴未艾的人民革命斗争的浪潮之中,反而沉溺于个人恋爱的狭小天地里。他们把恋爱看得至高无上,重于一切,甚至好像失了恋爱就失去了生命,一旦失恋,他们就大作起“啊呀阿唷,我要死了”之类的无聊失恋诗。在写给许广平的一封信里,鲁迅先生谈到《莽原》稿源饥荒时说:“我所要多登的时议论,而寄来的偏多小说,诗。先前时虚伪的‘花呀’‘爱呀’的诗,现在时虚伪的‘死呀’‘血呀’的诗。呜呼,头痛极了!”[6]而《我的失恋》中辛辣的语言、强烈的讽刺实际上正是鞭挞了青年空虚的思想灵魂,作者强烈地希望他们能脱离这种精神状态。这不仅是鲁迅先生给予当代青年的一个提醒,更是给予当时的全体国民的一个警示。
      《野草》不愧是中国现代散文诗的发展中具有开山意义的作品,它其中的每一篇都给予了我们深刻的思考。鲁迅先生也一直将《野草》视为一种精神象征,无论是《秋夜》的深沉抒情还是《我的失恋》的辛辣讽刺,都表达了鲁迅先生超前的哲理思想;无论是肃杀的言语还是轻快戏谑的笔调,都暗含着鲁迅对于青年的殷切希望。他将这种愿望赋予《野草》,让散文诗达到了象征性与现实性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鲁迅.我和《语丝的始终》.萌芽,1930.2.1,(2),第1卷.
      [2]鲁迅.鲁迅全集.华文出版社,2009:211.
      [3]鲁迅.两地书.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27.
      [4]许寿裳.鲁迅的游戏文章.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111.
      [5]鲁迅.鲁迅全集.华文出版社,2009:209.
      [6]鲁迅.两地书.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80.

    推荐访问:鞭挞 空虚 灵魂 青年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