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悲剧性解读:麦田里的守望者 电影

    时间:2019-02-11 03:21:3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麦田里的守望者》在美国当代文学中的“现代经典小说”之一。本文主要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分析主人公悲剧成因。主人公霍尔顿看透了周围世界的虚假,他试图超越这个虚假的社会,努力去寻求真诚与友爱,但现实注定了他的找寻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的向往只是一场不切实际的白日梦。
      关键词: 《麦田里的守望者》 霍尔顿 悲剧成因 家庭、学校和社会
      
      引言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塞林格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虽然只有十几万字,但它却在美国社会上和文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51年,这部小说一问世,立即引起轰动。主人公的经历和思想在青少年中引起强烈共鸣,受到读者,特别是大中学生的热烈欢迎。因为这部小说道出了他们的心声,反映了他们的理想、苦闷和愿望。家长们和文学界也对这本书展开了争论。经过30多年的考验,它不愧为美国当代文学中的“现代经典小说”之一。现在大多数中学和高等学校已把它列为必读的课外读物,正如有的评论家说的那样,它“几乎大大地影响了好几代美国青年”。
      本书以主人公霍尔顿自叙的语气讲述自己被学校开除后在纽约城游荡将近两昼夜的经历和心灵感受。它不仅生动细致地描绘了一个不安现状的中产阶级子弟的苦闷彷徨、孤独愤世的精神世界,一个青春期少年矛盾百出的心理特征,而且批判了成人社会的虚伪和做作。主人公是16岁的中学生霍尔顿・考尔德,他是当代美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反英雄形象之一。霍尔顿出身于纽约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教师和家长强迫他好好读书,但是他看不惯周围的一切,根本没心思用功读书,因而总是挨罚。第四次被开除时,他不敢回家,便只身在美国最繁华的纽约城游荡了一天两夜,住小客店,逛夜总会,滥交女友,他在电影院里百无聊赖地消磨时光,糊里糊涂地召了妓女,情不自禁地与虚荣的女友搂搂抱抱,与此同时,他的内心又十分苦闷,企图逃出虚伪的成人世界去寻批纯洁与真理的经历与感受。这种精神上无法调和的极度矛盾最终令他彻底崩溃,躺倒在精神病院里。本文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分析霍尔顿的悲剧成因。
      1.家庭
      霍尔顿在寄宿学校里学习,16岁的他离开了家,但同时也需要回到家。他一方面试图摆脱父母的控制,另一方面又希望得到父母的关爱。霍尔顿渴望得到父母的关心和帮助,但是在小说中,他的父亲从未出现过,他的母亲唯一一次出现是从黑暗的房间里传出的声音,霍尔顿在成长的过程中未能在精神上得到父母的指导和帮助。他的父亲是个富有的律师,送他到很好的学校就读,希望他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将来找份很好的工作。在物质上这位父亲尽了他之所能,但在精神上却未给儿子关心和爱护。对于儿子的问题他没有试图去了解霍尔顿,寻找他厌学的根由,并帮他解决。对待儿子他非常粗暴,霍尔顿的妹妹说,如果霍尔顿又被学校开除,“爸爸会杀了你”。霍尔顿的母亲是个情绪化的人,非常容易激动,动不动就歇斯底里。这样的父母是不能给孩子温情的。父母的粗暴使霍尔顿不敢回家,有问题也不敢说,当然也没有勇气向父母寻求任何精神上的支持和帮助。
      2.学校
      霍尔顿就读的潘西学校在教育界声望很高,它理应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教育。但事实并非如此。社会上流行的种种不良风气在这里也很盛行。因此,霍尔顿的四周“全都是伪君子”。读书、求学问也只是为了“出人头地,以便将来可以买辆混帐的凯迪拉克”,学生一天到晚干的,就是“谈女人、酒和性”。很显然,这样的学校不是霍尔顿的理想所在,他瞧不起那些伪君子似的师长,也厌恶那些同流合污的同学,他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当然,这里也不可能有真正认识并理解他的叛逆性格的人,他的室友――斯特拉德莱塔对他的训斥:“要你干的事他妈的没一样是好好照着干的。”就说明了这一点。
      安东里尼是霍尔顿在纽约寻求交流的尝试一个接一个失败后出现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曾是霍尔顿的老师,而且是“这辈子有过的最好的老师”。因为,他曾用自己勇敢正义的行为赢得过霍尔顿的尊重。因此,霍尔顿在遭受一连串失败的打击之后,满怀信心地来到安东里尼的公寓,幻想从他身上寻找到理解和安慰,但这位在学生心目中留有美好印象的教师此时却这样告诫他的学生:“一个不成熟的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很显然在他心目中霍尔顿是“不成熟的”,而他自己才是“成熟的”。安东里尼对霍尔顿的这番忠告,从成人世界的立场也许有一定的道理,但却不能解除霍尔顿心中的困惑。他之所以孤独、痛苦,就是不愿像多数人那样“卑贱”地活着,而他最尊重最值得信赖的老师竟又这样教育他,他感到非常地困惑,非常地失望,尤其是当他在睡梦中惊醒,发现这位师长有可能是同性恋者时,他立即找借口逃也似地离开了安东里尼的家,他所有的希望全部破灭,这个世界带给他的只有绝望。
      3.社会
      小说在记述霍尔顿在格林威治村喝酒时遇到哥哥的昔日女友时,谈到哥哥是位很有才气的作家,曾出版过一篇优秀的短篇小说,可是却为了钱给好莱坞写一些庸俗的剧本。哥哥的昔日女友想要和哥哥重归于好,就来讨好霍尔顿,他感到厌恶和沮丧。才华横溢的哥哥屈服于金钱的诱惑,证明了本应该纯洁的艺术已被陈腐的实利主义气息所包围,无论哥哥的女友――普通人,还是哥哥――艺术家,都为金钱所驱使,拜金主义充斥着整个世界,包括本应美好的艺术。霍尔顿的厌恶和沮丧显示出他对深陷于物欲的泥潭不能自拔的成人世界的鄙夷和痛心。
      旅夜之行霍尔顿遇到妓女萨妮。他对为生活所迫而自甘堕落的萨妮充满同情,然而换来的是萨妮的困惑、愤怒甚至是痛打和洗劫。萨妮是一个社会受害者的形象,霍尔顿对她寄予同情,但是她已经接受了那个社会的规则――人们只为个人打算,不会像关心他们一样去关心他人。霍尔顿又一次感受到社会的冷漠和人性的扭曲。于是,霍尔顿的每一次与人交往都好像对牛弹琴,几乎无法与任何人建立起有效的沟通。霍尔顿在拒绝世界之前,已经先被这个世界放逐。所以他只能用一种扭曲的方式表达自己。因而霍尔顿才说谎,胡说八道,玩世不恭,讽刺、挖苦、捉弄甚至侮辱人。他常深切自责自己是一个可怕的说谎者、一个疯子、一个笨蛋,这是因为他在洞察成人世界扭曲的同时,也洞察了自己的精神扭曲。逃避是霍尔顿的惟一选择,但是现实让霍尔顿知道“你永远找不到一个舒服、宁静的地方,因为这样的地方并不存在”。
      结论
      霍尔顿敏感和叛逆的个性是与他身处青春期的年龄有关的,这时他正处于身心发展变化,自我意识觉醒,独立精神加强的时期,对世界、人生和自己开始有较深入的思考,但缺乏认识和准备。他惊慌失措,不能自我调整,只是消极地以玩世不恭的态度进行抵抗,最终无法走出与现实社会相抗衡的心理怪圈而走向精神崩溃。霍尔顿走向精神崩溃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麦田里的守望者》虽然写的是一个16岁的少年的故事,但他具有极大的普遍性。二战后,美国一跃成为世界霸主,经济空前繁荣,科技迅猛发展,但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却出现了危机。这部小说以细腻而深刻的笔触,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主人公霍尔顿复杂而又矛盾的心态。霍尔顿的孤独、彷徨、无奈及对传统价值观的蔑视,不仅仅是其个人的感受,它反映的更是战后美国社会人性的畸变,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这也是这部小说能够引起巨大反响并被读者视为珍宝的原因。正如美国评论家大卫・盖洛威在《美国小说中的荒谬英雄》一书中评论霍尔顿形象时所说:“霍尔顿是西方现代社会中的代表,同时也是现代社会的批评者。”
      
      参考文献:
      [1][美]J.D塞林格著.施咸荣译.麦田里的守望者[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8.
      [2]李公昭.20世纪美国文学导读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3]秦小孟.当代美国文学[M].青岛:青岛出版社,1986.
      [4]温洁霞.无地守望:霍尔顿的精神之旅[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2.2.
      
      (作者系曲阜师范大学外语系研究生)

    推荐访问:悲剧性 主人公 解读 麦田里的守望者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