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不可小觑的汉字教学:汉字教学

    时间:2019-02-11 03:18:0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在当前语文学界“重人文性,轻工具性”思想的影响下,汉字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愈发不受重视。本文试图从培植语文基础、培养爱国情感、解读传统文化、提高读写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提高审美情趣、弘扬汉字文化等七个方面入手,凸显汉字教学的重要意义,以期达到在教学中重视汉字教学这一“教育基石”的目的。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 汉字教学 意义
      
      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技能,即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要实现与达到这一任务与目的,就必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为目的,摆正汉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加强中学语文教学中基础的汉字教学。在我们的母语――汉语中,字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结构单位,汉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教育基石”的作用,汉字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意义非同一般。
      
      一、培植语文基础,步入语文殿堂
      
      中国的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不同的语言、方言众多,各地方言往往很难被别的方言区的人听懂。古代一则汉字写的布告,“一个广州人要是把他读出来,那声音对一个说北京话的人根本不能传达任何意思”。可是各个方言区的人都能看懂,因为他们都依靠着一种共同交际手段的存在,而这种共同交际手段就是全国普遍通用的汉字。中学生只有掌握了汉字这种交际工具,才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达到与人交流的目的。
      
      二、培养爱国情感,继承传统文化
      
      2003年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实验稿)中规定“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这也正是汉字教学的一个目标所在。因为汉字教学不应当仅仅停留在浅层次的工具意义上,它还承载着更多的情感和文化内涵。不同的民族语言体现着不同的民族精神,民族语言是在思想情感上维系一个民族整体的基本纽带。一个民族的语言总是在潜移默化中将它独特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感知方式、思维方式和思想情感渗透在人们的血液中,溶解在人们的心灵中,积淀在深层的心理结构之内。[1]“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旧是中国心”,从语言的角度看,“中国心”就是“中国语”从小熏陶的结晶体。一个人学习本民族语言的过程就是他加入这个民族,成为其中一个成员的过程,就是在吸纳民族的精神,铸造本民族灵魂的过程,正如《最后一课》中对学生而言,学法语还是学德语,决不是调换一种工具的细事,而是关系到他们民族生死存亡的大事。新加坡政府不遗余力地推广华语,前总理李光耀曾经指出,新加坡人学习英语只是为了谋生,而学习华语则是为了民族感情上的需要。他说:“如果我们放弃双语政策,我们就必须付出巨大的代价,使自己沦落成为一个丧失自身文化特征的民族。我们一旦失去了这种感情上和文化上的稳定因素,我们就不再是一个充满自豪的独特的社会。相反的,我们将成为一个伪西方社会,脱离了我们亚洲人的背景。[2]”作家柏杨也说:“在广大辽阔的中国领域之内,中华字像一条看不见的魔线一样,把言语不同,风俗习惯不同,血统不同的人民的心声,缝在一起,成为一种自觉的中国人。[3]”可见,表意的汉字在文化上的巨大凝聚力。同时,汉字作为一种独立于口语的各种变化之外的书面语,其文化载体的功能显著。中国的历史文化,有数千年的渊源,用汉字记载的浩瀚的典籍,为我们记录和传承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这些作品大多题材丰富,思想深刻,在时间跨度上纵横几千年,在作品范围的广度和深度上包括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其他各个社会生活领域,从而形成一个构架宏伟、自成体系的完整知识宝藏,而这些丰富的历史文献和典籍是通过汉字得以传承和发展的。高本汉曾写道:“一个中国人一旦掌握了它(汉字),他所读的一首诗无论是在基督时代,或者公元一千年以后,或是昨天写的,从语言学观点看,对他都是一样的。不管是什么时代写的,他都能理解并欣赏它。……今天一个普通的英国人很少能看懂三四百年前的本国文献。……对中国人来说,数千年的文献都能理解,他们对本国的文化的无比热爱和理解,大都是由于他们文字的这种特殊的性质之故。[4]”撼山易,撼汉字难。汉字已经同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灿烂辉煌的汉字文化融为一体,汉字已经深深地根植于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之中。完全可以说,汉字教学便是培养爱国情感,热爱传统文化的最直接的途径。
      
      三、解读传统文化,提高文化素养
      
      汉字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更是世界上几千年来唯一没有中断其历史的文字;每一个走过几千年的汉字,不仅仅是历史文献记载的工具,它本身也为我们提供了大大早于历史文献的远古历史文化信息。作为表意文字,汉字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可以说,一个汉字就是一个广博精深的文化单元,就是一座恢弘的历史博物馆。[5]几乎每一个汉字都可以从字形、字音、字义、字能解读一部分文化史。如狄是我国古代西部的一个民族,从“狄”字可以看出,这个民族的人身旁携带着一只犬。貊是我国古代东北部的一个民族,从“貊”这个字看,这个民族的人身穿毛裘,形状如猛兽,所以“貊”字部首从豸。复旦大学的张世禄教授从这些文字得出结论:“今以社会进化之程序推之,吾知吾先祖必为狩猎之野人也。”再如“好”字之形从“女”从“子”,在殷墟甲骨文中便已如此,其构形为“女”大“子”小,意蕴母子,可理解为主次关系,这在殷墟卜辞的记载中还可以找到其他佐证。《说文解字》释“好,美也。”“好”的字形溯源,充分展示了初民对生殖的崇拜和审美价值的观念。[6]从汉字外延看,汉字文化所涉及的领域,不仅在于精神文化方面,而且广泛地涉及物质文化的各个领域,渗透到中华民族文明的各个领域。从普通的文房四宝,到汉字在室内的装饰运用;从小到一柄纸扇上的题字,一只香袋上的绣字,大到亭台楼阁的建筑装饰用字,到处都可以看到汉民族文化与汉字的密切关系。[7]所以说,汉字教学可以使学生感知、接受汉字所背负、承载的文化信息,让他们在感知中理解汉字,真切地体会到汉字的种种美趣,进而培养起对汉字的亲近感、爱恋感,最终走进汉字之中,融入汉字之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四、提高读写能力,有益文言教学
      
      由于考试指挥棒的影响,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很容易出现架空分析、流于肤浅的现象,致使本该生动有趣的语文教学陷入了尴尬的境地。而加强汉字教学,返璞归真,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对提高阅读鉴赏,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当然,咬文嚼字并不是死抠一字一句,而要适当选择那些反映主题美的重点语段作精细的分析涵泳,让学生反复诵读推敲,通过讨论,互相启发,从而增强对文章的了解。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阅读教学必须引导学生推敲、揣摩、细细品味。这样,文章中的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理解。可见,阅读教学的关键是要“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即抓住关键字词句比较、咀嚼就能品出其神韵,领悟作者遣词造句的别具匠心。如莫泊桑《项链》中有这样一句话:“她也是一位美丽的姑娘。”这个“也”字初读似乎无关紧要,但仔细体味,却有很深的意蕴。这个“也”告诉我们玛蒂尔德和佛来思夫人一样有着漂亮的外表,只是没有资格到高层舞会上一展风采,但玛蒂尔德却陷入深深的苦恼中不能自拔,正因为自己“也”很漂亮而不甘寂寞,无疑为后文写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埋下了伏笔。可以说,正是由于这个“也”字,突出了故事偶然中的必然性。又如《一件珍贵的衬衫》中:“有关人员迅速察看了现场后,决定留下一辆红旗轿车送我去医院检查,总理的车才开走了。”“才”说明总理的车开走的条件是“决定……”,体现了总理对人民的无限关怀。原稿使用的是“便”,仅着眼于总理车开走的时间紧接于“决定……”之后。由“便”而“才”,从表面看是字的更换,实质上却是作者对同一对象注入了不同思想感情的结果,是基于作者个人认识的深化。如果学生的心灵对此有深切的体会,他们就会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受到思想感情的陶冶。
      文字是语言书面化的体现者,把握文字,不仅是理解书面语的前提,而且是使自己语言书面化的必要条件,是写作必须仰仗的工具。写作就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表现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要学习写作,首先要过好文字关,包括文字规范清楚,文句通顺等。否则,如果一个人提笔就文句不通,错别字成篇,就很难说他具有了写作能力。要写好作文,更要有丰富的文字储备,善于驾驭语言,否则,囊中羞涩,是一定写不出好文章的。有人认为语言文字对于作文而言,是细枝末节的事情,“观点鲜明,主题正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才是高难度问题。可是我抽查所教班级的大部分作文,几乎人人都能做到“主题正确,观点鲜明、结构完整”;大部分学生的作文基本上都能达到“内容充实”;而对于语言文字的基本功而言,几十本作文中,很少有句子没有毛病、标点符号运用正确、书写规范、没有错别字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就明确规定小学毕业生的作文要达到“语句通顺,书写公正,不写错别字”,可是高中毕业生乃至进入了大学的这部分优秀者,都经常会在作文中出现病句和错别字。也就是说,小学、中学应该完成的任务,拖到大学才算勉强完成,甚至没有完成。可见语言文字的基本功比之于作文教学的其他方面,确实是尤需着力的一个方面,它才是作文教学中真正的“高难度”问题。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中学语文教学要“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对传统语文教学重知轻能的有力矫正。然而,矫枉不能过正。有的老师和学生却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过分强调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而忽视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殊不知,必要的包括文字在内的知识积累也是语文素养的一个方面。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从何而来?来自于语言文字的积累和灵活运用,没有丰富的积累作为依托,能力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中学语文课中文言文占有一定的比例,应当承认,中学生文言文学习的最大障碍是文言实词。吕叔湘先生在《语言的演变》一文中指出:“语言的变化涉及语音、语法、语汇三方面。语汇联系人们的生活最为紧要,因而变化也最快,最显著。”由于古今语言存在着这样大的差异,在讲解文言文时就必须逐字逐句地去讲解,把每句话甚至每个字是什么意思,以及为什么是这个意思等都要告诉学生。只有这样去讲解,学生才能真正学好每一篇文言文,才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一步去挖掘文章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否则,无论多么深刻的思想分析和艺术挖掘,都将是空中楼阁。文言文的词语更体现了“字本位”的理论,因为它基本上是以单音节词为主,表现在书面语上就是一个个的字,因此,理解文言语言一般说就是弄懂一个个字词的意思,文字教学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内容。
      
      五、促进思维发展,开发学生智力
      
      汉字形成为甲骨文的文字体系时,即以包罗万象的气势显示了先人们对自然、社会现象的广泛认识。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生动地体现了先人们丰富的哲学思维。中国哲学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都可以在汉字里找到其最初的萌芽或朴素的表现形式。作为“写意”文字,汉字字形不仅表示具体的形象,还是抽象观念的写意画。汉字用字形表达抽象概念,这就使汉字的形象进入了更高的意境,从概念上步入了更高的逻辑层次。先民天人合一、物我两忘、主客一体观念在汉字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学习汉字,既是认识汉字所表示的具体事物,又能理解它所表达的抽象概念。汉字反映了先人们的思维过程,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不同的要素,如“人”的整体认识,深化到对其每一个部分(口、舌、耳、鼻、足)的认识;对时间过程的认识,深化到早、朝、夕、昏等阶段的认识。[8]汉字是具象写意和抽象写意的结合,是一种复脑文字,识字者右脑识形,左脑辨义,左右脑并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互相促进。从记忆的角度看,汉字的由左右、上下、内外各种笔画部件构成的方形平面,就像一幅小图画,能培养人的记忆能力。正如有的学者所说:“汉字是发展联想的积木、七巧板、万花筒,是开发智力的魔方。”美国人口专家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中国人的智商大大超过欧洲人、日本人和美国人,中国大陆儿童的智商数据更是令人吃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汉字识字的独特方式比西方拼音文字有着更大的优越性。中学生阶段正是智力增长的黄金时期,学习汉字,正可以促进大脑的平衡发展,有助于思维和智力的发展。
      
      六、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习热情
      
      教育部颁发的新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特别强调了语文教学应使学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而汉字的构造正为我们带来了一个个具体而又丰富的审美空间。上世纪50年代,美国总统尼赫鲁曾对他的女儿说:“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你要认真地学习,我说的这个国家就是中国。”我国著名美学家李泽厚指出:汉字书写是“对美的有意识追求,始自春秋战国……审美艺术日益从巫术与宗教的笼罩下解放出来,到魏晋时期汉隶变为真、行、草、楷,其笔意、体势结构、章法更为多样、丰富、错综而变化”。汉字这种文化美可以从甲骨的古拙,篆书的高雅,隶书的凝重,楷书的端庄,行书的流畅,草书的奔放中体会出来。汉字还具有曲线的美。汉字的书写方式最通俗的说法是要“横平竖直”,但是汉字书写不可能是绝对的直线,因为直线所体现的是一种线条的内敛,是古板和僵化,而汉字的书写则如写文章一样“文似看山不喜平”,其曲线所体现的是一种线条的张扬,是流动与活力。汉字的曲线变化主要体现在书写时起笔、行笔、收笔的轻重、长短、方向、力度等的统一,笔画与笔画之间的相互呼应,笔画的转折以及相同的笔画在不同字体的变化等。另外,汉字书写讲求平衡美。汉字笔画间的平衡,笔画多的,书写时笔画要细些,字要稍小些;笔画较少些的,书写时笔画要粗一些,字要粗一些。偏旁间也要平衡,独体字“也”,右边笔画多,为了平衡,书写时起笔要低一些,右边要高一些,同时其重心也要稍微左移,使整个字保持平衡。汉字还讲求对称美,有的字是中轴线对称,有的是正三角对称,也有的是倒三角对称型。[9]汉字本身的美感倘若能在教学中予以充分挖掘,就能引起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发展创造性思维。法国数学家阿达马说:“没有美感的人,永远成不了真正的发明家。”如果我们能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将汉字作为审美对象,就能够将美的教育点点滴滴渗透倒学生的心中。
      
      七、弘扬汉字文化,推动汉字发展
      
      汉字拼形表意的特性使汉字最有前途成为国际通用的文字。中国中文信息研究会会长钱伟长教授明确指出:“汉字可能成为未来通用的文字。”因为汉字的拼形表意特征与数学符号、五线谱、交通标志符号等有某些相通之处,所以汉字具有成为世界通用文字的可能性。全球化经济发展之际,华语也备受关注,据报道,全世界有两千多万外国人在学校学习中文。可见汉字的巨大发展潜力。
      在全世界电子计算机科学技术蓬勃兴起之时,汉字发挥了它巨大的威力。十几年前外国一些闻名世界的大电脑公司曾宣称:“你们的文字计算机要用我们生产的”,今天他们却要购买中国发明了的汉字输入编码专利。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汉字越发显示出了它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显示出了磅礴的气势和无限的生命力。汉字通过音码、形码、义码几条途径的结合,采用非全息编码输入的方法,键入一个汉字,可以出一个词乃至一句话。编码专家向人们展示同样的内容的英汉对照文章,汉字的键入速度比英文快了近一倍。事实证明,汉字是我们祖先创造的,经历后人不断完善的一种负载着统一中国使命的,凝聚了高度智慧的,科学而有实用的文字系统。美国《新闻周刊》预言:“古老汉字同硅世界的奇特结合,将给亚洲的经济文化生活结构,带来巨大的变化。”无怪乎世界经济学家展望,二十世纪将是汉字发挥威力的时代。作为蓬勃向上的青年一代的中学生,没有理由拒绝汉字这种古老而又先进的文化,而应当适应时代科技发展和汉字国际化的要求,努力搞好汉字学习。
      北京师范大学的王宁教授非常抒情地写道,汉字“书写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载负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它具有超越方言分歧的能量,长期承担着数亿人用书面语交流思想的任务;它生发出篆刻、书法等世界第一流的艺术。在当代,它又以多种方式解决了现代化信息处理问题,迎接了高科技的挑战。汉字发展的历史证明,它的生命力还会延续,还会旺盛”。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为我们的汉字而骄傲;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更应该不失时机地加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汉字教学,汉字教学不可小觑。
      
      参考文献:
      [1]王尚文.更新语言意识深化语文教改[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2):108-112.
      [2]桂正冲.新加坡的华语运动[N].解放日报,1992.5.6.
      [3]柏杨.中国人史纲(中)[M].北京:同心出版社,2005:122.
      [4]转引自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一)[M].科学出版社,1975:88-89.
      [5]申小龙.汉语与中国文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419.
      [6]张德鑫.关于汉字文化研究与汉字教学德几点思考[J].世界汉语教学,1999,(1):83.
      [7]王九红.论汉字能够继续存在德社会文化基础[J].陕西工学院学报,1996,(4):92.
      [8]李敏生.汉字哲学初探[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24-25.
      [9]魏延庆.谈汉字教学中德审美教育[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55-56.

    推荐访问:汉字 小觑 教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