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萨满教对满族传统歌舞的影响:满族传统歌舞

    时间:2019-02-10 03:23:5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满族是一个北方的渔牧民族,信仰萨满教的同时在自己歌舞文化中也融入了萨满歌舞的元素,文章从对满族萨满歌舞文化的描写探寻了其对满族民间的歌舞文化如何受到萨满歌舞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 歌舞萨满教满族传统音乐
      
      满洲族亦被称为满族,在宗教信仰当中同我国北方大部分游牧民族一样,信仰萨满教。萨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巫师,是流行于满族等民族的氏族本位宗教。而萨满则是具有极大影响力的智者、战士和民族歌手,满族的萨满教的产生、存在和传播,都是以萨满的歌舞为主要手段的。萨满在跳神活动中通过神鼓伴唱的神曲,用以向神传达人们的请求和神的意志。其产生期应在母系氏族社会的初期,即旧石器时期,那时已经产生了萨满教神话。萨满教有众多的神话,既有创世神话,又有解释自然的神话,以及其他关于动物、植物、矿物等的神话,其中有些神话有浓郁的图腾意味,这些神话由萨满讲唱传播。萨满往往就是这些神话人物的使者与替身,萨满教神话都与宗教仪式密切相关,带有极神圣的气氛。每次萨满的跳神仪式都形成规模不等的民间集会。因此,古老的萨满教对满族传统音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在歌曲审美意识方面的影响
      
      萨满教具有崇尚“灵魂”的思想,在这种影响下,满族人崇尚自然,对自然之物皆奉为神灵,所谓“万物有灵”,整个世界是充满神灵的。满族信奉的萨满教,承袭金代女真萨满祭祀传统,分有“星祭”和“家祭”两种。在这种审美意识的引导下,在民族的传统音乐中,除了歌颂和赞美人的亲情、友情、爱情和赞美英雄人物之外,大量的传统音乐是歌颂和赞美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山水草木的。比如古老的民歌谣《伐木歌》歌词的汉语翻译:
      既伐大木,
      烧亿万春,
      巨室成,
      荷天恩。
      在民间萨满祭祀神祖中演唱的《猪拿件》歌词的汉语翻译:
      神祖赏赐幸福,
      完整筹备祭祀。
      下猪圈抓住进行升猪,
      祭祀摆成件子贡给神祖。
      满族是古老的渔牧民族,猎歌、渔歌等反映了满族人民渔猎劳动,放牧活动的生活场景,生动形象、口语化并多有衬词,曲调活泼、节奏鲜明、跳动性强,如:《打猎歌》《月儿圆》等。歌颂美好生活的歌曲《金色的江水》的歌词汉语翻译:
      金色的江水,
      清澈的波纹,
      泛起波浪,
      我们美丽辽阔的故乡,
      马儿矫健,
      苍天保佑我们在这里生活。
      在宫廷祭祀的歌曲中也有歌颂神灵的内容,如《钦定满洲祭神祭天・上谕》歌颂先祖神灵:
      我爱新觉罗姓氏之祭神,
      则自大内一直王公各家,
      皆宜祝词为重。
      关于宫廷祭祀歌词大部为康熙和乾隆御制,曲调多与民间萨满祭祀大体相同。
      从以上四例,我们可以看到满洲族人把自然界的山水、树木、飞禽走兽和先人看成是有“灵魂”的,将其拟神化进行歌唱。在“万物有灵”思想的影响下,他们热爱自然界和已经逝去的祖先,以灵和自然为审美意识就逐渐形成了。从这一点来看,萨满教对满族人的影响深远而又广泛。
      
      二、对民歌曲律音调的影响
      
      古老的萨满教,不仅在审美意识方面对满洲族有影响,而且对这一民族的传统民歌音乐形态方面有很大的影响。历史上萨满教的仪式,在满州族人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每次萨满教仪式都形成规模不等的民间娱乐集会。萨满教仪式上的演唱形式有伴唱、领唱,伴唱部分经常是有几个人或众人伴唱,参与者多、听众也多,再加上萨满本人又是能歌善舞之人,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因此,有部分萨满调歌曲演变成了民歌,有部分萨满歌舞演变成了民间舞蹈。
      古老的萨满音乐对其他体裁民歌的影响主要是旋律音调、上下乐句结构、调式和节拍方面。在传统民歌中,旋律音调与萨满教音乐的音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古老的萨满音乐的音调,是其他体裁民歌的源头。很多民歌的旋律音调都来自萨满教音乐的旋律音调。如满洲的传统宫廷宴会歌曲体裁的歌曲《饶歌乐》就是古老萨满调《背灯祭》的旋律音调的变化形式。又如流传在北京地区的《小白菜》便与在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发现的一首满族萨满神歌《吆喝秆子》十分相似。两个曲调的基本素材是一样的,可见,它们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渊源关系。萨满神歌伴随着萨满活动,相对封闭,不易受外界影响,而且不可能采用汉族的歌谣、俚曲的音调,事实上也未发现汉族民歌的曲调被萨满神歌所采用。因此,《吆喝秆子》不可能是受《小白菜》的影响而形成的。那么很可能是清兵入关时,将一首与《吆喝秆子》曲调相同或相近的满族民歌带到了北京,加上一些汉族因素,或许原封未动,变成了今天的《小白菜》。类似这种在萨满调的旋律音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民歌曲调在民族传统音乐中是常见的。
      
      三、对于民族民间舞蹈的影响
      
      在满族舞蹈中,腰部、膝部和步伐的移动具有最为典型的代表性,因为它起着主导引领上身动作的关键作用。这些动作与满族萨满教舞蹈形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萨满在满族民间叫“查玛”,是活动在“神”和人之间的使者与中介。祭祀中的舞蹈可谓是满族人风俗中重要的一部分,萨满在举行祭神、祭天、祭祖等重大祭奠时,都以歌舞形式出现。萨满是主角,着神衣神裙,腰系铃,持单鼓,伴神器声响而起舞,转摆腰铃,旋飞腰铃.扭动使铜铃声响,身体左右每三次摆动,脚尖向前点地或上步一次,循环往复前行,以表达崇敬、赞美、祈求之情。
      满族民间和宫廷的舞蹈动作形态中主要突出腰部、膝部、臂部等的动作受到萨满舞蹈的影响,赵展曾在所著《满族文化与宗教研究》中对于萨满祭祀时的舞蹈动作“喜起舞”的形态有过这样的描述:“左臂舞于额,右臂摊背,齐仪容而整齐,三叩兴勿衣。右陛燕翅伍,队队行国礼。而迎举笑意,胸正仪刀齐。前趋两腿迂,左进右踩溪。面御旋右臂,齐额稍而典。”不难看出,腰部、肩部、膝部转动幅度虽然很大,但却不失灵活优雅,并以此形成其动律。相关史料中对满族原始舞蹈也有记载,《北盟录》描述金代咸升迎宾舞时是这般情景:“舞者六七十人,但如常服,出手袖外,同旋曲折。”“回旋曲折”四字恰巧点出了满族舞蹈和萨满舞蹈动作的身体各部分动律特点。
      满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又是一个骁勇善战的民族,长期亦农亦牧的生活,以及东北的自然环境共同形成其独特的萨满民族文化,同样也将这一宗教文化植入其坚强的民族性格当中,孕育出同样的歌风舞韵。
      
      四、结语
      
      欧洲北部、亚洲北部和美洲远古人民均信萨满教,满族这种信仰及价值观是复杂而奇妙的融合逐渐形成的,深受萨满思维方式的影响。满族萨满教的宗教观,不是企盼来世进天堂,而是追求今生的幸福。人们呼唤神的目的是为了“禳除灾难,顺喜康泰”,正是这种务实的功利主义和虔诚自信,很好地增强了这个民族的凝聚力。满族音乐和满族人民的精神生活紧紧地连在一起,是发展满族音乐的基础,也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音乐中的重要篇章。从一定意义上说萨满教在满族生活中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满族音乐文化作为满族文化的一部分也程度不同地打上了萨满教的烙印。萨满教音乐同其他传统音乐一起构成了满族音乐及其文化的源头,同时也保留和丰富了满族音乐文化。
      
      参考文献:
      [1]刘桂腾.满族萨满音乐.中国少数民族音乐,2005,(3).
      [2]赵君伟.赵氏族中大祭活动纪实[A].宁古塔满族谈往录[C].1992(内部发行).
      [3]刘桂腾.中国东北阿尔泰语系诸族的萨满乐器及其文化特征[J].中国音乐学,2004.
      [4]周勤如.书评:满族萨满乐器研究(刘桂腾)[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4.
      [5]关玉林.伊兰岗满族村村志[Z].(内部材料).

    推荐访问:满族 萨满教 歌舞 传统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