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韩愈佛骨事件【韩愈批佛老经济原因考】

    时间:2019-02-05 03:34:1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佛、道二教在唐朝的迅速发展,寺院经济也随之膨胀。寺院拥有大量土地,众多的劳动人口,并且免赋税徭役的特权,导致国家财政减少,百姓生活困苦。寺院经济对国家财政及社会经济的危害,是韩愈反佛老重要原因。本文主要是通过考证,来论证韩愈所提出的经济原因并非妄言。
      关键词:佛教、道教、寺院经济、国家财政
      中图分类号:B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09-0153-02
      
      众所周知,佛道二教分别于东汉时传入和产生,到隋唐时二者势力又达到一个新的顶点。佛教与道教势力的迅速发展,引发了寺院经济与封建国家经济利益的严重冲突。寺院经济的鲜明特征是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并且同时拥有大量的依附劳动人口,更有免除摇役赋税的特权。特别是在唐中后期,战乱不断,社会动荡不安,佛教与道教发展更为迅速,尤其是佛教。佛教寺院占据土地、隐匿人口、聚财敛物,寺院僧侣拥有大片的土地、大量的劳动力和大笔财产,争夺了国家劳动人口和赋税收入,严重影响了国家政府的财政收入。 从而国家经济与寺院经济矛盾加剧。
      韩愈反佛、道(主要是佛)的一个重要原因,正是由于佛、道(主要是佛)所造成的经济危机。韩愈在《原道》中写道:“古之为民者四,今之为民者六。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教者处其三。农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贾之家一,而资焉之家六.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 农民、工人、商人和知识分子构成了整个社会,各有分工,各尽其职,现在却多出从事教化的佛、道二教,这些人以遁入空门为由,逃避摇役赋税,积聚钱财,成为社会上不劳而获的寄生虫,危害国家财政及社会经济。韩愈担心,如果这样下去,“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终会导致民穷国危,社会动荡不安。
      在《谢自然诗》一诗中,借当时闹得沸沸扬扬的南充县女道士谢自然,成仙飞升之事的传闻,批判到“人生有常理,男女各有伦,寒衣及饥食,在纺绩耕耘。下以保子孙,上以奉君亲。苟异于此道,皆为弃其身,嗯乎彼寒女,永托异物群,感伤遂成诗,昧者宜书绅”。韩愈的观点是,男耕女织,各安自己的份内之职,才能丰衣足食,才能供奉父母国家,养育子孙,现在为信奉道教,抛弃此“常理”,于国于己都有害。韩愈大声呼道,“自从二主来,此祸竟连连。”对佛道给社会经济产生的严重后果忧心忡忡。在《送僧澄观》诗中说:“浮屠西来何施为?扰扰四海争奔驰,构楼架阁切星汉,夸雄斗丽止者谁?”在《送灵诗》诗中说:“佛法入中国,尔来六百年。齐民逃赋役,高士著幽禅,官吏不之制,纷纷听其然。一耕桑日失款,朝署时遗贤。”韩愈深为担忧,佛教对社会财富侵占,已严重影响国家财政收入。
      唐朝时,佛教与道教势力发展迅速,寺院经济积聚膨胀。官僚贵族将田产、财物大量施舍给佛教寺院,很多贫民归依寺庙,靠耕种寺院的土地为生。寺院僧侣占有土地、隐匿人口已成为普遍现象,寺院僧侣与国家争夺土地和劳动人口,从而“驱策田产,聚积货物”1,为了逃避摇役赋税,出家的人数众多,连家带产投奔寺院的人也不少,寺院借此积累大量财富。到了唐中后期,苛捐杂税重且多,众多穷困人家,宁愿将自的产业转让给寺庙,依附于寺院,成为寺院的佃户,因为向寺院交的田租要比向国家交的赋税低。这样国家经济受到重创。这正是造成韩愈反对佛老的重要原因。
      韩愈反对佛老,并不是孤军奋战,在他以前,认识到佛老对国家、社会经济危害的,从而大力反佛老的人,大有人在。高宗时期的傅奕,上疏请求废除佛教,其中一个重要理由就是“僧尼重徒,损耗国家,寺塔奢侈,空费金帛。”2他说到如果能令这下僧尼婚配,可以变成十万多户,于国有益。武后时期,狄仁杰、李峤、张延�、苏环大力反对佛教的。从社会经济、百姓生活出发,张延�指出当时营建佛像“虐用威势,鞭捶官僚,凿山填溪,以夕继画,伤杀丁匠,不可胜言,费散钱数,动以亿计”。3 狄仁杰上疏“今之伽蓝,制过宫阙,穷奢极侈,画缋尽工,宝珠殚于缀饰,材竭于轮奂。工不使鬼,止在役人;物不天�,终需地出;不�百姓,�何以求?”。4狄的观点是造像所花费的钱财物力最终还是出自百姓之手,李峤持相同观点,说造像虽然是僧尼出的钱,实际上“然非州县承办所不能济,是名虽不税而实税之。”5,李峤认为“造像钱�有一十七万余贯,若�散施广济贫穷,人与一千,济得一十七万余户,拯饥寒之弊,省劳役之勤。”6封建经济的国家是以农业为主,农是国之根本,苏环担心佞佛“既失田�,自然弃本,今不树稼,来岁必饥。”7他们从事实出发谈佞佛对百姓生活,、社会经济和国家的危害,要求统治者停止佛事。
      唐中宗时,“贵戚多奏请度人为僧尼,亦有出私财造寺者”8。修饰寺庙道观,王公贵族请度人为僧尼,滥兴佛寺蔚然成风,大兴土木,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浪费国家财富和百姓财产。姚崇、韦嗣立、辛替否纷纷上书,韦嗣立在〈谏造佛寺奏〉中指出:“臣窃�比者营造寺观,其数极多,皆务宏博,�崇?瑰丽,大则费耗百十万;小�尚用三五万余,略�都用资�,动至千万以上。转迁木石,人牛不停。废人功,害农务,事既非急,时多怨咨。”9当时的寺院经济已发展到“天下之寺,盖无其数,一寺当陛下一宫,壮丽之甚矣,用度过之矣!是十分天下之财而佛有七、八”。10寺院聚敛财富,严重影响到了国家财政收入。“造寺不止,枉费财者数百亿;度人不休,负租庸者数十万,是使国家所出加数倍,所入减数倍。仓不停卒岁之储,库不贮一时之帛”。11辛替否感慨到“出财依势者,尽度为沙门;避役奸讹者,尽度为沙门;其所未度者,唯贫穷与善人”。12寺院占地广袤,僧尼及依附寺院的人口众多,国家丧失大量劳动力,同时寺院的产业是免除赋税徭役的,(下转143页)

    推荐访问:韩愈 原因 经济 批佛老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