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语文教学中璀璨的烟火|烟火里的疼爱语文阅读

    时间:2019-02-03 03:27:3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是创新的前提和关键,只有在创新意识的引导下,才有可能产生创新动机,启动创新思维,从而获得创新成果。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学生的物质条件优越,接受信息的渠道多,信息交流的速度快,兴趣爱好广泛,求知欲和创新意识都较强,这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利。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把传授知识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结合起来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营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就必须更新教学观念,营造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课堂气氛。民主的教学环境是挖掘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营造一个紧张、愉快、平等而又充满智力的活动氛围。要以尊重、理解、宽容的态度执教,态度亲切,语言生动风趣,把教学的“鼓点”敲到学生的心上。只有在良好的氛围中,学生才能轻松愉快地学到更多的知识,才能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将来才会真正地学以致用。这些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打下了心理基础。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善于启发诱导,用宽容和鼓励来激发学生虽有偏颇,但闪烁着智慧的火花,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减少学生因学习紧张引起的心理压力,而且能激发学习兴趣。学生无所顾忌,敢于说真话,敢于争辩,往往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透露出创造的萌芽。
      如教学《祝福》一文,当探讨祥林嫂之死问题时,忽然有一个“离经叛道”的声音――祥林嫂是自杀而死。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嘘声一片。我感觉到这个别样的声音也许是培养创造思维的一个契机,所以没有立即评价,而是请大家来思考探究这一论点的正确性,必须立足文本,找到充足的论据。经过讨论,学生的意见是:有可能。理由如下:(1)祥林嫂一生虽是受尽迫害、受尽摧残,但时时显示出不断挣扎的反抗性,如撞香炉的情节,据此可推断在她最后一次抉择中很可能也是采取反抗手段。(2)小说一开头祥林嫂出现,便那样郑重其事地向“我”询问人死后的情状,必然早已产生了死的念头。(3)“我”在祥林嫂死的前后一系列心理反应有伏笔:回答了她关于灵魂有无的问话之后就“心里很觉得不安逸”,想到“我的回答怕于她有些危险”,“仿佛怀着什么不祥的预感”。反复叙写“我”心中的不安、“预感”和“负疚”,正是强调祥林嫂不寻常的死。这样,既引导大家进行讨论得出了答案,又保护了这种难能可贵的积极性。
      二、挖掘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们要善于发现挖掘教材中可以点燃学生创造性火花的因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的培养,创造能力的形成既需要灵感,更需要思考的时间,再加上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因此,对一些问题教师不要急于判断,而要多运用启发式、点拨式、合作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创新意识和成功意识。
      1.学中求疑,疑中创新。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力求在标新立异中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只有学中求疑,疑中创新,才会有所突破。
      学生对问题的发现是不带任何偏见,也不受任何成见干扰的。这些发现往往是教师容易忽视的,有些甚至被教师看做是“离经叛道”而加以简单否定。事实证明,学生的这种想法正是他们自身体现出的创新。常发“怪问”的学生不仅一般教师不喜欢,同学也易产生反感,认为是“出风头”。一位年轻老师教秦牧的《土地》,文中写道:“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的地方。”“收起缰绳,回到眼前灿烂的现象。”有学生提出:“野马怎么会有缰绳呢?”老师目瞪口呆,非常不耐烦,认为他钻牛角尖,这严重损伤了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希望多保留一些学生的本色,多几分“野性”,应该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独特的见解,只要标新立异不违背事理,老师就要给予必要的评价和肯定。
      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性格不同,爱好也不相同。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也不可能完全相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果强求同一,势必会堵塞创新思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课绝不是仅仅提供给学生刻板的教材分析,或诱使他们步入早已设好的“标准答案”的圈套,否则将极大地挫伤学生的创造力,语文教学势必走入歧途。其实,发现一个问题比接受若干个知识点更有价值。“有志者,事竟成”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都是流传下来的名言警句,但有同学会提出不同的见解:“光有志向而不去努力实现,到头来还是一事无成。”“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并举例说明。教师应对他们的这种求异创新大加赞扬,并允许保留不同意见。因此,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不囿于教师和教材的定论,敢于怀疑,大胆质疑,勇于超越“权威”,逐步养成创新思维,使创新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三、“三要三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造性思维是人在心理活动的最高水平上实现的多种思维形式的协调活动,而不是一种单一的思维活动,它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新颖和独特,或破旧立新,前所未有;或不同凡响,别出心裁。老师应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爱护其思维成果,以平等、宽松、友善的心态对待学生,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得到发展。
      1.重创新,要解放思想。教师要转变观念,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语文教师要对自己的使命有十分清晰的认识: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必须把创新意识放在首要位置,否则只会使学生思想僵化,如此何以创新,如何争先于世界?语文教学改革家魏书生说:“把学生真正看成是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扬民主,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他们发问和争辩。”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先学后教。让学生参加一些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做到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组织学生到郊外远足,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美好;开展一些有趣的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开展语文知识竞赛;根据课文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剧(如从《廉颇蔺相如列传》三个故事中任选一个改写)。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准备,情感体验,学起课文来自然思维活跃,情趣盎然。
      2.重过程,要开放结论。语文教学要走出书山题海,拓宽教学的领域。在课外阅读中,在课外作文中,在课外听说中,在课外的大众传媒中,以及在课外的一切语言交际活动中,学生可以学到大量鲜活的语言,学生自身的创造力也会得到充分施展。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小课堂,而要把小课堂与大课堂结合起来,把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互相配合,才能走向语文教学的新天地。同时,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现行高考试题的改革就是最好的明证,所以应该引导学生自由追求创造性思维,勇于突破旧思想、旧观念和旧规范对心灵的束缚,构建开放、发散、鲜活的新世纪、新思维、新思想。
      3.重顿悟,张扬个性。积累是学习的基础,顿悟是内驱力。正如鲲鹏,只有平时养精蓄锐,才能直冲云霄,鹏程万里。顿悟为创新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支点。要找好支点,必须构建课堂信息交流网络,提倡“合作”教学,让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实现个性差异互补,使他们在合作中竞争,在交流中发展,激发创新潜能。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理解学生,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课堂上允许学生质疑问难,并有意识地鼓励学生敢于猜测、敢于求异、敢于创新。教师的评价应以鼓励、激励为主,使学生充满自信,敢想敢问,敢讲敢做。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教学才能充满活力,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逐步得到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充分展现,学生的创造、创新火花才会迸发、闪烁。

    推荐访问:璀璨 烟火 语文 教学中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