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对策研究】 精神文明创建 内容

    时间:2019-01-21 03:29:5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探讨了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对策。   关键词: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08(C)-0005-02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地位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既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又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物质生产方式和经济生活的进步即物质文明;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政治生活的进步即政治文明;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精神生活的进步即精神文明。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三个文明”从来是互为条件、互为目的、互相促进的,这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普遍规律。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政治文明为精神文明提供制度保证,而精神文明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历史继承性,有其自身发展的特殊性。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的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有时甚至可以起决定性的推动作用。随着当今世界正在从工业经济文明时代迈向知识经济时代,文化与经济和政治日益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文化力直接影响着民族的创造力和凝聚力。
      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个文明都搞好了,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越向前发展,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也就越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四有新人”,提高全民素质,这与以人为本的当代科学发展观是一致的,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中强调的人文生态价值取向。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迫切要求精神文明建设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历史性变化,开创党领导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局面。
      
      二、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1、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迫切需要
      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党的十二大作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的科学论断。实践证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关系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大事,没有精神文明的充分发展,就不可能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抓精神文明建设,抓党风、社会风气好转,必须狠狠地抓,一天不能松地抓,从具体事件抓起。”由此可见,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有着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系统论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时指出:“同经济、政治的改革和发展相适应,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为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之一。”
      2、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既体现在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之中,也体现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实际状况之中。市场经济是现代文明的产物,它必然要求相应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条件和人才条件,以作为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保障,而这些相应条件中,相当一部分便须靠精神文明建设。在实际工作中,不少领导干部,并未真正解决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问题,对精神文明建设是“口头上重要,行动上次要,忙起来不要”。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由于思想教育和舆论导向跟不上,加上各项管理工作、督促检查工作薄弱,市场中以次充好、搭车涨价、不顾信誉、损人利己的事情屡有发生,权钱交易、行贿受贿等腐败现象也在蔓延滋长。这些问题若迟迟不能解决,必然引起广大群众的不满,有的群众甚至对市场经济产生了误解和抵触。不可置疑,这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十分不利的,必须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予以解决,也就是说,从实际状况看,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也十分迫切的。
      3、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障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在新的形势下,必须更加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紧密结合起来,把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同加强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全面推进,协调发展,努力使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更大作用,贡献更大力量。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着眼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需要和现实要求,充分认识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发展大繁荣。
      
      三、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对策思考
      
      1、解放思想、突破误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些同志对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存在各种误区。从而导致实际工作不同程度上出现一手硬一手软等问题,严重地阻碍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当前,如何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关键在于我们能否突破思想认识上的一些误区。
      一是要突破把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只放在群众、社会风气上的误区,确立把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党风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重点的思想。目前在一些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单纯强调教育群众,抓社会公德等方面的问题,而忽略或口头上承认,实际执行中忽略干部,尤其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误区,也是精神文明建设这一手始终硬不起来的重要原因之一。领导干部不仅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者、号召者,而首先应该是实践者,这样才能有资格领导群众。各级领导干部只有首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才能做好表率,率先垂范,教育群众才会有说服力,实践证明,把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和突破口选在党内,使党员和领导干部以身作则,搞好全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才有希望。
      二是要突破精神文明建设的手段只靠教育的误区,树立教育和法制两个手段不可偏废的思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教育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以少数人而言,教育却不能解决问题,这就要通过各种强制手段进行约束,直到采用法律手段予以制裁,对于社会上的丑恶行为,对于毒化社会环境,腐蚀人们心灵触犯刑律的人,对于贪污腐化、违法乱纪的干部决不能姑息,必须严厉制裁,在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只有把教育和法制两个手段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促进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才能使健康的文明的东西不断地去占领阵地。
      三是要突破片面强调物质文明建设的认识误区,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党中央不断强调精神文明的重要,但实际上一手软一手硬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党中央将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突出经济工作,抓好物质文明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才能保证和促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2、把握规律,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发展
      一是把握坚持以人为本的规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着眼点是人民群众,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围绕“四有”目标,始终不渝地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教育人、鼓舞人、激励人,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艰苦创业的精神。
      二是把握物质和精神辩证关系的规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经济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但也出现了社会消极现象。因此,必须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齐抓,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抑制“市场”产生的负面效应,积极调整一些与社会发展进步不相协调的观念及其支配下的行为。鼓励人们增强竞争意识,但不能淡化互助精神;增强创造意识,增强求富意识,但不能淡化求知愿望。努力形成扶危济困,救人危难,团结互助的社会风尚。
      三是把握努力提高人的素质的规律。加强发展关键在人,关键在提高人的素质。特别是在贫困地区,除了自然的因素外,导致落后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科技文化落后,人的素质低。因此,必须把提高人的素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倡导科学理性精神,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着力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摆脱陈旧观念的束缚,增强脱贫致富的能力。
      四是把握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规律。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源泉和动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以及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构建体现时代特点的精神文明建设模式。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转变成群众一听就懂,一看就明的“感性道理”。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
      五是把握确立符合实际目标的规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实践在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目标也要不断地调整。因此,制定精神文明建设目标,一定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把长远目标与阶段性任务结合起来。
      3、建立长效机制,全方位构筑精神文明建设系统工程
      (1)建立教育引导机制。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一是加强政策理论教育。二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2)建立载体拉动机制。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是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践的伟大创造,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形式。要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必须坚持群众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原则,选准载体,用好载体。
      (3)建立典型带动机制。抓典型是推动工作的重要方法。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够产生不可替代的示范、鼓舞和引导作用。要按照倡导什么就树立什么,要求人们怎样做就树立什么样的典型的原则,从不同角度总结、树立、宣传一批精神文明建设典型,形成一个强大的典型群众,使精神文明建设学有目标,赶有榜样。
      (4)建立社会联动机制。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要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水平,必须社会联动促进,齐心合力开拓。一是要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各级领导班子战斗力。二是要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三是要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增强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
      (5)建立领导保障机制。建设物质文明关键在党,建设精神文明关键也在党。要实现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形成全方位齐抓共管的局面。一是要在领导体制上硬起来。要实行“一把手工程”,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二是要在运行机制上硬起来。要一个规划管到底,一套制度抓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三是要在规范管理上硬起来。要制定精神文明建设法规性文件,使精神文明建设走上法制化轨道。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只有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握规律指导建设,建立机制保障建设,才能全方位构筑起跨世纪精神文明建设系统工程。
      
      作者单位:深圳市建筑工务署
      作者简介:方以川(1975― )男,汉族,江西兴国人,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主要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1993年版
      [2]黄芳,刘云高.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企业导报2010年第1期
      [3]卫刘华,从邓小平,江泽民到胡锦涛: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新发展.蚌埠党校学报2006年第3期
      [4]梅松伟.浅析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5月
      [5]谢晓炜.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精神文明建设.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年8月
      [6]崔强.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0年9月

    推荐访问:新时期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对策研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