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绘本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两课”实践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19-01-18 03:18:3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深入开展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两课”实践教学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突出“两课”育人功能和推进高校教学改革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积极推进“两课”实践教学,必须解决好“两课”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安排、实践基地建设、教师队伍培养以及专项经费来源等实际问题。
      关键词:“两课”;实践教学;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C,4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6)12-0079-02
      
      近两年来,随着“两课”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积极开辟“两课”社会实践基地,将“两课”的课堂搬到实践中去,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或带着“两课”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深入实践,用学到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政治思想品德、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应用能力、工作能力和身心素质等方面得到综合的锻炼和检验,受到学生及社会的欢迎。本文就此谈几点体会与思考。
      
      一、“两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它强调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两课”实践教学区别于课堂理论教学,它是利用社会实践空间组织的教学活动。开展“两课”实践教学,积极引导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将先进的理论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理论认识社会、指导实践,在接触、参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中接受教育,同时能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理解,增强培养良好道德品德的自觉性,锻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实践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增强教学的实效性。高校“两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片面注重传授教材理论和灌输课堂知识的倾向,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和社会实际,教学方法呆板,教学环节单一,课堂缺乏活力,很难调动学生学习“两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效果不够理想。而“两课”实践教学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不是僵硬死板的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形式,而是活生生的事实、图像和影像,使受教育者的视觉、听觉同时感知的信息更加全面和生动。在实践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突出,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同时,还能促进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思维,深化教学改革,丰富“两课”教学的内容,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
      2.实践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人格,从而突出“两课”的育人功能。“两课”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德育是一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过程,高校的德育除了通过理论教学这一最经常的组织形式外,不能缺少实践的环节和在实践中对学生具体行为的指导,德育中的知行统一原则就是强调认识与实践、思想与行动的有机结合。实践活动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两课”社会实践促进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主要通过两个层面来实现:一是与改革客观世界相联系的“两课”社会实践活动,如创文明高校、创文明城市、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服务等活动;二是与大学生自身具体的道德行为实践相联系的“两课”社会实践活动,如学雷锋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两课”社会实践教学通过组织大学生实施道德行为,加深大学生对道德理论和规范的理解和认识,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从而培养大学生坚定的道德信念和良好稳定的道德行为习惯,磨砺大学生的道德意志,进而逐渐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道德人格。
      3.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知问题的能力,从而推动学生全面成长。贯彻实践性环节是适应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的需要。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社会信息化使教育处于一个完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疑惑、问题更加纷繁复杂。“两课”教学只有深入社会现实之中直面各种社会信息,而不回避学生疑虑的难点,才能在揭示规律中传道、在强化教育中授业、在理论联系实际中解惑、在解惑中赢得学生,从而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提高其道德是非的判断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通过学生参与“两课”社会实践,可以把一系列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直接感知并与“两课”理论教学相关的如国企改革、三农问题、“弱势群体”的社会关怀、法治国家的建设进程、反腐倡廉等问题引入课堂,实践中获得的丰富生动的社会素材、尖锐具体的热点关注可以加深学生对许多抽象理论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师教改和创新能力,从而扩大高校的办学水平和影响力。“两课”实践教学还是一个新的领域,许多教师还停留在只知道教书,不了解在社会实践中如何运用所教的基本原理,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更不可能做到“精讲”的阶段。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中,我们切身感受到了学生对实践课程开展的热情及对得到教师指导的强烈愿望,也促使我们积极探索“两课”实践教学在新形势下更为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不断加大教改力度,加快创新步伐,切实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实际效果。同时,由于“两课”实践教学要求学生们直接面对社会大众,他们的行为举止在某种程度上展现了高校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准和学校的教学水平。
      
      二、“两课”实践教学的教学实践
      
      我们在总结以往社会实践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实践性、可操作性,通过组织社会实践、开展社会调查等实践式教学方式,在实践教学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1.制订实施规划及方案。确立走实践战略之路具体的实施规划及方案,寻找本课题的理论和现实依据,选择本课题的主要内容,确定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这就为本课题的顺利进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对学生应加强社会实践的培训指导,使他们真正明确“两课”社会实践的目的和意义,懂得如何开展社会调查,怎样选择调查的类型,怎样联系调查的对象,怎样实地开展活动,怎样解决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怎样撰写社会调查报告等,从而使学生较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技能和方法。
      2.认真组织社会实践。由任课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利用节假日走出校园,以参观访问、社会考察、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岗位实习等形式深入社会实际,培养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在社会实践教学中,一是注重把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高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和提升专业水平,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哲学原理知识,养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和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二是注重对学生主体人格的培养。通过社会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学习动力系统的建设和良好性格的塑造,使学生具有自我解剖、自知之明的自省精神,独立思考、独慎其身的自主精神,渴求知识、勤于学习的求知精神,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等,不断完善健全主体人格。三是注重形成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在有条件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带着科研课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题进行社会实践,指导学生获得第一手资料,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形成有一定观点、能够指导实际的调研报告、论文和科学总结报告。
      3.加强实习过程管理。为了更好地完成实践任务,提高实践质量,各点的带队老师在实际工作中都在不断探索新的思路和管理方法。比如把实习学生分散到教学单位的各部门,为每一个学生联系1~2名实习单位的工作人员作指导老师,这既加强了对学生的监督,同时也为学生参与实践提供了方便。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把社会实践与共青团的工作结合起来,把学生实践作为团组织的学校工作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教育资源共享,这样既解决了学生社会实践中管理缺位的问题,又增多了团组织的工作载体。
      4.建立考核评价体系。由于以往哲学原理课采取单一靠结业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的方式,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平时不学习、实践不参加、考试前临时突击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哲学原理课的教学效果。为了改变这种单一的考核评价方式,我们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教学活动的时间、质量、成果逐一量化,纳入学生学习成绩考核范围,并相应加大了比重。尤其是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教学形成的心得体会、小论文、调查报告、读书笔记等作为加分项目,最多可加至20分。在评阅学生撰写的社会实践总结报告时,注意鉴别与防止拼凑抄袭现象,一经发现,严肃处理,对不合格者要求在下一年度重新参加“两课”社会实践。
      
      三、“两课”实践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由于“两课”实践教学目前尚在探索阶段,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特别是在组织落实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因此,“两课”实践作为一种教学活动,还应该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将“两课”实践教学制度化、规范化。将“两课”实践教学与学生工作、学生业余党校、学生下厂实习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形成一个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大网络,还要积极地开设一些与“两课”配套的系列选修课。学校教务处、学生处、团委、人文学院等各个单位、各个部门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事先制订合作计划,并积极予以落实。充分利用校园网的技术条件,将“两课”实践教学推向网络,积极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同时,在教师述职考评和职称评定中对此环节提出具体要求,对于“两课”实践教学方面成绩优异的教师给予适当奖励。
      2.探索建立稳定的“两课”实践基地。“两课”实践需要能够容纳全校四分之一学生的教学基地,依靠“两课”教师的力量去完成,无异于杯水车薪,还会影响教师投入专业指导的精力。学生每学年的教学实习、“三下乡”社会实践等活动,已使学院在教学管理、学生工作上投入了很大的工作量,难以再腾出更多精力,而利用学院原有的教学实习和社会实践基地进行“两课”社会实践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由于这些基地往往与学院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两课”指导教师依据基地的情况设定“两课”实践课的课题提供了条件,因此将这些实践基地打通使用、共享资源,不仅解决了实践基地的落实,而且也避免了实践过程中的专业指导和行政管理脱节的问题。
      3.切实加强对“两课”教师的素质培训。教师的水平和能力,直接决定了“两课”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只能来源于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只有系统地不断提高大学教师思想品德、理论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才能真正使“两课”实践教学取得预期的效果。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两课”的终极目的是德育,它需要整所大学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所以,即使是理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即使是非“两课”的大学教师,也要有意识地、自觉地运用教师的影响力,正面引导学生对科技采取正确的有利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态度,使他们能够以科技为手段,为社会、民族、国家和全人类谋取最大的福祉,这样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才能和谐发展,“育人”工作才有望落到实处。
      4.解决好“两课”实践教学的经费问题。由于实践课的课堂分布范围广,教学形式特殊,指导教师的交通、住宿等费用较大,必须有相当大的经费投入。作为常规的教学活动,学校必须有稳定的专项经费投入,如按参加实践课的学生人数下拨经费等,但全部靠下拨教学经费,运作成本巨大,难以维系。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实践教学与其他公益活动相结合,尽量节约教学成本。由于不同出处的经费有不同的使用规定,对教学的开展会造成一定限制,这就要求实践教学专项经费在使用过程中尽可能简化手续,减少环节,给院系更大的自主权,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开展。但同时,也要严格工作经费的审批制度,设立专项账户,保证专款专用。
      
      收稿日期:2006-08-07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第四届新世纪教改课题
      作者简介:李晓晴(1973-),女,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责任编辑:张家恩]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实践 思考 两课 教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