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发挥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体意识|主体意识

    时间:2019-01-16 03:23:2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通过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中表现的主体意识不足的分析,提出作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必须重视发挥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主体意识,使政府(学校)和毕业生两个主体的作用发挥互相配合,解决就业这个难题。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主体意识
      
      近几年,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为了作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教育部、人事部等部门颁布了相关政策指导和保障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要求各个高校要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各省市教委也陆续出台就业鼓励政策和优惠措施,各高校更是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作来抓。但从毕业生实际的签约率、就业率情况看,效果还不是很理想。笔者通过实际工作中的体会,认为作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必须重视发挥政府(学校)和毕业生两个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当前特别不能淡化毕业生的主体意识。必须切实采取措施,充分调动和发挥毕业生在就业中的主体意识,这样才能使两个主体的作用发挥互相配合,共同作好毕业生就业工作,解决就业这个难题。
      
      一、毕业生在就业工作中主体意识不足的表现
      
      当前,不少毕业生缺乏主动对自身素质和能力进行客观评价,就业主体意识明显不足,具体表现为:
      等、靠依赖思想严重。在择业过程中,一些大学生缺乏主动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信心和勇气不足,不能主动地参与就业市场的竞争,而是寄希望于学校、就业主管部门和家庭,或静候学校的安排,或依靠家长去四处奔波,船上不急岸上急,缺乏择业的主动性,等靠思想和依赖心理严重,使自己在就业中处于劣势。
      观望,迟疑不决。部分毕业生面临几个用人单位,不知如何选择,迟迟不愿签约。特别是自身成绩和综合素质较好、家庭条件较好、专业就业形势较好的学生,在各种选择和诱惑面前无所适从。或职业期望过高,或幻想无须付出多大的努力就能得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同时,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对自我缺乏客观正确的分析,盲目攀比,不屑到基层工作,总想找到一份超过别人的工作,这种攀比心理使得不少毕业生迟迟不愿签约。
      获取和处理信息被动。不少学生不能想方设法通过学校大型招聘会、人才市场、媒体、网络等主动获取信息,而是被动等信息。特别是学生事先并没有认真研究信息,就认为不太理想的单位,学校发布了通知,甚至要有约束手段学生才来应聘。同时,不少学生简历投了就认为万事大吉,不能采取有效措施跟踪有价值信息,失去了一些竞争的机会。
      遇到问题和障碍自卑退缩,不努力解决和争取。在用人单位有些要求超过自身的基本条件,或学历、英语、计算机等级等未完全达到招聘要求,或招聘人数较少,或有性别限制等情况,不少学生首先望而却步,缺乏自信,不能向用人单位充分展示自我,从而坐失良机;特别是成绩、能力稍差的学生,更不能用特长弥补,扬长避短来很好展示自己,存在较强的自卑心理;有的大学生因为学历、成绩、能力、性格方面的某些缺陷和不足而丧失了勇气,悲观失望,根本不敢参与就业市场竞争。
      应聘和面试时准备不充分。有的学生应聘前不对招聘单位做详细和针对性了解,简历制作不具有针对性,单位来了乱投简历,事后自己也不知投递了哪些单位,无法跟踪了解应聘情况。同时在面试时不能针对单位需求岗位做知己知彼的了解,作好针对性的准备,以至面试时对用人单位提出的问题不知如何作答,或不能揣摩用人单位的想法,不能让用人单位满意,失去一些好的就业机会。
      不能主动尽力协调学习与就业的矛盾。就业阶段,毕业生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考研、用人单位实习等时间常常发生冲突,不少理工科学生感到最后阶段学习压力大,怕拿不到毕业证和学位证,不少学生表示等毕业后再找工作。特别是有时用人单位需要马上签约就到单位实习或培训,学生由于不能很好协调各方面矛盾,常常首先放弃就业,不主动想办法协调矛盾,错过了一些适合自身发展的单位。
      无所谓的思想。部分学生特别是估计可能拿不到毕业证、学位证的学生,根本不把就业当一回事,不想办法推荐自己,寻找合适的单位,表示不着急,毕业了回去慢慢找。有的学生甚至错误地认为,早一点就业或签约是为了提高学校和学院的就业率、签约率,要学校、学院、老师花费很多精力去做动员工作,各方面的就业工作对他们显得“过度关怀”或无可奈何。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逐步完善。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体制发生的根本变革。大学生自主意识的增强,必然使毕业生成为就业工作的主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逐步完善,给了个人更大的自由与个性张扬的空间,毕业生的思想和行为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自主自立意识、发展意识、自由意识、独立思考意识等主体意识日益显现,使他们更加重视自己的选择和判断,更加关注自身发展和个性展示,同时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国家、学校、家长“包”不了了。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体制也发生了根本变革,即从传统的“统分”形式向“推荐就业”“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方向转变。高等学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也注重倡导大学生实行“三自管理”,经过大学的培养锻炼,大学生毕业生也具备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因此,大学生就业也应顺应这种趋势,转变政府、高校、家庭对大学生就业中“包”的观念,从学生层面多加以思考,充分调动和发挥毕业生在就业工作中的主体意识,使其积极合理地拓展自己的社会关系,不断累积自己的社会资本也是个人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于2006年5月至6月间对全国16所大学的应届本科毕业生进行的科学抽样调查显示,学生、学校、政府和家庭、社会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四大重要原因,学生比任何学校、老师、家长了解自身情况。调查同时显示,有41.61%的学生认为通过家庭和个人社会关系、托熟人是最有效的求职途径;在来自大城市的学生中,这一比例更是高达51.29%。因此,就业工作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积极性,使其积极合理地拓展自己的社会关系,不断累积自己的社会资本也是个人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切实采取措施,充分调动和发挥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工作中的主体意识
      
      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政府、学校和大学生应各司其职。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着重加强宏观调控,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建立相应的就业保障机制和制度。高等学校应着重加强人才培养,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着力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使学生的能力素质符合社会的要求,同时全方位作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大学毕业生要发挥主体意识,主动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实现职业理想。
      
      首先,大学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科学文化知识、心理、体能等综合素质,要通过一定专业技术的训练和社会实践经验的丰富来形成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特长,树立正确的、新的成才观,努力拓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使自己达到一专多能,增强就业竞争力。
      
      其次,大学生要树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就业理念。美国一个专门为毕业大学生服务的网站进行的民意调查发现,80%的受访者认为,“只要有活干就好”“找工作的人是活就干”。大学生就业首先是找一个活干,他们认为理想是从现实做起,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并不等于失去理想。毕业并不等于一定要实现职业理想,首先要生存,再谈理想。面对就业难,许多大学毕业生心态稳定,接受现实,降低要求,积极适应。因此,大学生要转变一次性就业观念,树立多次选择的思想;转变在城市就业观念,树立在城市、农村均可就业的思想;转变在事业单位就业观念,树立在事业、企业单位均可就业的思想;转变毕业即就业的观念,树立创业思想。要认清形势,从实际出发,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合理定位,先就业,后发展。
      
      第三,大学生要主动正确认识、分析、评价自己,确立就业的主要方向和目标,正确把握择业期望值,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积极调整择业心态和择业目标,选择适合发挥自己才能和施展抱负的职业,通过“自主择业”和主动创业,实现自身价值;要主动捕捉就业信息,增强就业能力,积极参与竞争,投身市场,主动比较、分析判断、作出决定,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要增强自主意识,克服依赖心理,适时调整和补充专业知识和素质的不足;要提高自我调适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学会调节个人情绪,正确对待挫折,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有效地排除各种不健康的心理,避免心理冲突,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赢得就业市场的竞争。

    推荐访问:主体 发挥 意识 大学毕业生就业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