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英语句型结构大全_从句型结构看日汉翻译的增删方法

    时间:2019-01-10 03:25:2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译者在进行翻译时,要将一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信息用另一种语言表现出来,将会用到一定的翻译手法,其中增补和删减是比较常用的方法之一。本文根据中国人和日本人对时间结构和空间结构重视程度的不同,来分析由此产生的不同句型结构的增删翻译方法。
      关键词: 句型结构 日汉翻译 增删翻译方法
      
      思维方式是人们在理性认识基础上反映事物的方式。它决定了一个民族文化的走向。其中,语言是受其影响较深的文化内容之一。虽然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但两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其中,就有对时间结构和空间结构的重视程度不同。由此表现出来的汉语和日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特别是句型的结构上的差异。这是因为中国人更重视句子的时间结构,而日本人更重视句子的空间结构。
      一、中国人注重时间结构,而日本人注重空间结构
      在这里的时间结构和空间结构的思维倾向都是在语言上的表现,并不是生活中每个地方都有这种倾向。在语言中,汉语句子的成分更注重时间结构,各成分按照一定的时间逻辑排列在一起,形成句子。而日语则更注重空间结构,整个句子以谓语成分为中心,其他成分都串在这个中心上。
      二、思维产生原因
      早期日本哲学思想的发展比较滞后,因而不得不移植别国思想。中国和日本是邻邦,日本在吸收中国文字的同时,也学习中国传统的文化与哲学。日本人和中国人一样,受儒学的影响,人们以直觉思维去观察和分析事物。在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中国的隋唐时期),日语在语言上也吸收了汉语的句法结构。因此,过去,日语的语句也是和汉语一样,缺乏明显的逻辑性。但现代日语的句法结构和汉语的并不相同,这是因为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转向学习西方,在很大程度上模仿了西方的句式。
      从西方的语言句式可以发现,西方更注重空间结构。主语和主要动词为两个主干,然后运用各种关联词把有关的材料向两个主干挂钩,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在日语中,日本人的这种空间结构思维是从西方学习得来的。但与西方不同的是,日语以谓语为中心的空间结构体,通过大量的格助词、助动词、接续词、副词等把句子各个成分分层构架而成,呈现出由中心向外扩展的空间图式。
      而在中国,人们的时间结构思维受圜道的影响。《易经》的圜道观对中国的传统思维有很大的影响。圜道观被经常被一些学者批评,认为循环论一无是处,完全是人类思维的消极产物,而且是中华文化中一个偶然的观点。但这就有欠妥当。事实上,圜道很早就成为中国古人的一种牢固的思维习惯,作为一种内在的因素,渗透到精神文明的各个方面。
      圜道是一种特殊的时间动态结构。每一种循环圈,其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必定保持某一种相对稳定的关系,否则循环圈就不能建立。同时,在时间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循环,必然有一定的物质承担者在空间里展开,所以循环运动既表现为一定的时间结构,亦表现为一定的空间结构,而本质上,是一种以时间为主的动态结构。
      汉语文化深受其影响。汉语句的脉络具有逻辑的时间流,它是以意义的完整为目的,通过多个动词的连用或流水句来形成,按时间先后顺序和事理推移的方法,一件件交代清楚,一层层铺开。
      三、语言上的表现
      日汉这种注重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的思维方式,最主要表现在形合和意合这个问题上。但并不是说,某种语言只有“意合”或“形合”,而是整体上更倾向于使用“意合”或“形合”。
      西方人注重空间结构,表现在语言上就是注重形态变化和语法结构,多用关联词语体现句子内部和句子之间的关系,结构较明晰。语也吸收了这种重空间结构的语法形式。虽然日语和西方语言的语言结构有很大的不同,但都是重形合的语言。例如:
      ◎家族と一�に映画を�ました。我和家人一起看了电影。
      日语里,每个成分后面都有一个格助词,以表示前面那个实词的语法意义。
      汉语是重意合的语言。汉语的重意合是中国人时间结构思维的一种表现,汉语句子以逻辑组合和心理流动为结构方式,很少使用关联词语,只是通过时间的心理流程或事理的发生发展呈现出流水句式,按时间的先后或事理的推移一件一件地陈述。汉语结构与汉民族心理结构具有一致性,即汉语的结构直接反映了现实的时间结构和汉民族认知事物的心理结构。所以,汉语具有对时空事理进行临摹的特点。
      四、增删翻译方法
      1.连接词的增删。
      (1)日语形合句译成汉语意合句时,一般要省略连接词。例如,
      ◎踊子の�が�か�ぎるので、十七八に�えていたのだ。その上娘盛りのように装わせてあるので、私はとんでもない思い�いをしていたのだ。
      译文:(因为)舞女的黑发非常浓密,(所以)我一直以为她已有十七八岁了呢。再加上(因为)她装扮成一副妙龄女子的样子,(所以)我完全猜错了。
      在原文中,两个句子中都用了“ので”表示因果关系,但在翻译成汉语时,要把表因果关系的“因为……所以……”这个连词给省略掉,通过前后两个分句的内容意思,就可以很清楚前后是因果关系,如果把连词加到句子里了,反而显得多余,句子就很死板。下面的例句也是如此。
      ◎二�の�障子がすっかり明け放たれているので、なんで�なしに上って行くと、芸人�はまだ床の中にいるのだった。
      译文:(因为)二楼的门窗完全敞开。(所以)我无意之间走了上去,(然后)只见艺人们还睡在铺席上。
      (2)汉语意合句翻译成日语时,要增补连接词成分,例如:
      ◎(如果)富贵(则)他人聚,(如果)贫贱(则)亲戚离。
      译文:富�なれば他人も合い、��なれば�戚も�る。
      中文例句中把连接词都省略了,给人的感觉很简洁、干练,可以清楚地表达出说话者的意志。如果把这些连接词都添上,则给人樊笼拖沓的感觉,本来很强烈的语气,这么多连接词的使用反而破坏了应有的语气。在翻译成日文时,“ば”省略掉的话,就不能表明前句与后句之间的关系,意思就表达不清楚。
      ◎(如果)人穷(就会)志短
      译文:人�しければ知短し
      这个也是和上面例句一样,简单四个字就可以把意思翻译得清清楚楚,如果再加上那些连接词变成“如果人穷的话,就会志气短”,就没有那种效果了。
      诸如此类,在汉语中,造句很少用形式连接手段,而是注意隐性的连贯,注重事理顺序,尽量省去一切不必要的形式装置,重意合而不重形合,词语之间的关系常在不言之中。以上例句中,汉语的这些意合句多为口语和俗语,贯通全句靠的是“意脉”。日语例句全为形合句。
      反之,如果上面两个例句是由日语翻译成汉语时,则要省略掉关联词语,就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因为这些假设和转折的意思已经隐含在句子当中,表示出来反而显得多余。
      (3)形合句译成形合句
      由于两个语言也有相似之处,因此也有形式完全对应的翻译。因为这种时候,日语和汉语都需要使用或者省略一些关联词语,这就使两者互译成为相同表现形式的句式成为可能。例如,
      ◎用意するものはカバン、着�え、それから�です。
      译文:需要准备的有包、换的衣服,还有伞。
      上面的例句中,原文和译文都是形合句。因为日语句子比较长,在翻译成汉语时,为了增加语言的凝聚力,使句子文理更通顺,要加上接续词。
      (4)意合句译成意合句
      ◎花より�子
      译文:舍华求实
      ◎生は寄なり死は�なり
      译文:生寄死归
      日语的意合句多为谚语。而且,大部分是从中国传过去的。因此,那些谚语和中文一样,使用了意合的句型。
      2.条件句的增删。
      意合句和形合句中连接词的重要性是有区别的。在意合句中,连接词前后的分句,主要靠词义来连接,通过两个分句的意思,就可以判断两个分句的关系。这时,连接词是可有可无的。但是在形合句中,是通过连接词来表示前后分句互相间的关系。所以,连接词在形合句中的地位很重要,一般情况下不可以省略。那么,在如此重要的连接词的提示下,日文里连接词后面得句子有时可以省略。只需要通过连接词,就可以想象到后句的内容。例如:
      ◎歌う声が少し高くなる程に、おふくろが言った。「声を出しちゃいけないって言うのに。」
      译文:歌声稍微昂扬,阿妈就说:“不是叫你不要扯开嗓门唱吗!可你……”
      原文句中的“のに”是表示不满的,含有转折意义的连接词。很明显,原文中“のに”之后的后半句已经被省略,但通过推测,是可以知道后半句的内容的。
      当这种句子翻译成汉语时,有两种方法。一是和日语一样,增补出连接词,省略后半句,如译文1。二是可以根据原文的意思,把后半句补充完整,同时,可以省略连接词。译文如下∶
      译文2:歌声稍微昂扬,阿妈就说:“不是叫你不要扯开嗓门唱吗!你怎么还是唱了!”
      ◎状�があれば、彼と��し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そうしないと。
      译文∶出了状况的话,一定要联系他。不这样做是不行的。
      在例句中“そうしないと”的后面省略了“だめです”。在翻译成汉语时,要把“……是不行的”补充上去。
      但是,汉语中也注重简洁,在上文已提及的内容,条件句中很明显就可以推测出来的,可以不必重复后半句的内容。
      3.长句、短句的增删。
      汉语中意合,汉语的句子多为意思连接的积累式分句或独立单句,彼此的逻辑关系多以句子的先后来暗示出来。因此,汉语的句子一般不适应太长、结构太复杂的句子,会让人不太容易理解句子的意思。
      而日语是注重形合的语言,日语靠附属在自立语后面的助词、助动词来表示语法关系。在这种条件下,作者为了使文字简练、高雅,就通过日语的语法结构,常常把几层意思写在同一个句子里,使句子的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因此,日语里长句比较多。当日语的长句翻译成汉语的短句时,最基本的翻译方法是拆分法,但是很多情况下,还需要增补方法。相反,汉语的短句翻译成日语的长句时,有时也需要减词法。例如:
      ◎娘�は一�に私を�たが、至�なんでもないという�で�って、少し羞かしそうに私を眺めていた。
      译文1:姑娘们都望了望我,带着若无其事的样子沉默着,羞答答地看着我。
      译文2:姑娘们都望了望我,显出若无其事的样子。她们一句话也没说,只是羞答答地望着我。
      通过两个译文的比较,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如果要把原文的一个长句子译成中文的一个长句子,就如译文1那样,虽然句子意思可以理解,但感觉到句子的表达不够漂亮,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一个句子里,同一个主语带过多的动作,并且有些动作的宾语还是同一个词,整个句子就显得很杂乱。相比之下,译文2中用两个句子就把原文的意思表达得很清楚,并且,这种表达方式很符合中国人的习惯:简短,意思又清晰。那么,在长句分译成短句时,第二个句子的主语在中文里习惯把它表现出来。这就需要增补人称代词的主语了。
      ◎若桐のように足のよく伸びた白い裸身を眺めて、私は心に清水を感じ、ほうっと深い息を吐いてから、ことこと笑った。
      译文:洁白的裸体,修长的双腿,站在那里宛如一株小梧桐。我看到这幅景象,仿佛有一股清泉荡涤着我的心。我深深地呼了一口气,噗嗤一声笑了。
      日语原文中的一个长句子,在翻译成汉语时,分成了三个小句子。第一小句是说“我”看到的内容。第二句描写了作者看到那幅景象后的感受,在翻译成中文时,在句中增加了“我看到这幅景象”,使第二个句子更加完整。第三句描写了作者之后的动作反应,翻译后在句中也增加了主语“我”。像这样一个长句翻译成短句,在中文里,可以使意思表达清晰,不会因为句子太长,修饰内容太多而使人读得很累。然而要分成几个短句,每个短句又要把意思表达清晰,就需要增加一些句子成分。
      五、结语
      翻译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意味着不同文化之间的转换。翻译的一个目标就是要使原文和译文做到尽可能对等。本文根据中日句型的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的差异,简单地分析了日译汉时连接词、条件句、长句等方面的增删翻译方法。增删已经是现代翻译中一种不可缺少的翻译方法了。特别是在日汉翻译中,这种方法不可少。
      
      参考文献:
      [1]川端康成著.叶渭渠译.伊豆の踊子[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
      [2]刘长林.中国系统思维――文化基因探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3]刘坤.论思维与翻译:意合与形合的翻译视角[J].语文学刊,2006,(23):99.
      [4]牛雅玲.日语意合句和形合句的翻译[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4,(3):24.
      [5]范晓.汉语的句子类型[M].山西:书海出版社,1998.
      [6]黄南松.省略和语篇[J].语文研究,1997,(1):15.
      [7]张思洁,张柏然.形合与意合的哲学思维反思[J].中国翻译,2007,(4):20.

    推荐访问:增删 句型 翻译 结构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