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模式的改革探索】

    时间:2019-01-05 03:34:2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是地理科学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然而,传统的实习模式只重视学习结果,不重视学习的过程,有碍于理论知识到实际能力的转化。本文根据近年来野外实习教学模式的实践,提出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模式改革方案,以真正达到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读图判图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根本目标。
      关键词: 自然地理 野外实习 改革探索
      
      一、导言
      地理学是一门认知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是高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自然地理学以自然地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其实践性尤其突出。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院校理科教学改革与课程设计明确指出各校在开展自然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根据地理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在野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教学活动,在地理专业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野外实习自然成为地理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班级人数增多、经费少、师资紧、时间短、内容多的矛盾凸显,如何按教学大纲要求完成实习任务,并充分保证野外实习的质量;如何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掌握自然地理各组成要素的调查方法与技能,培养学生的野外调查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成为地理专业教学的难题。根据近年的实践与摸索,我们对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传统野外实习模式存在的问题
      1.重结果,轻过程的“满堂灌”教学。
      传统的野外实习主要以验证为主,教师是站在一个个实习点讲课,采取的仍然是“教师讲解、演示、测量,学生围观、旁听、记录”的方式,相当于将“灌输式”教学方法搬到了野外大课堂。虽然大部分学生在老师的讲述中能认知或验证地理事物或现象,但是学生难以通过这些“点”的观察形成“面”的印象,达到整体的、系统的认识。这种模式只重视学习结果,不重视学习的过程,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有碍于理论知识到实际能力的转化,把学生隔离于思考之外,制约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由于野外空间开阔,师生站在同一个海拔高度,难免有些学生听不到教师的讲解,或者受周围大自然的“风景”所吸引而走神,野外实践的教学质量更是难以保证。
      2.前期准备不足,后期总结缺失。
      过去野外实习的前期准备极其简单,就是一本《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指导书》,学生在到达野外实习地区甚至不知道当天的实习路线、实习目的与要求,没有事先研究过任何实习点的文献资料,只盲目地跟着老师“跋涉”到实习点听老师现场讲课,如果有测量任务,也总是那么几个同学操作仪器、仪表等工具,大部分同学根据自己的能力做点听课记录(很多地理术语竟然出现了错别字),然后“跋涉”到下一个实习点。返校后,师生没有作及时的总结,对很多同学来说,野外实习的结束就意味着整个野外实践课程的完成,写出来的实习报告不是实习指导书的拷贝就是同学间的抄袭,教师根据实习报告给出的实习成绩也只能是“一碗水端平,皆大欢喜”。
      3.行进时间所占比例较大。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体能消耗很大,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结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地点有时相距较远,有些路段还可能比较险峻难行,一个实习点到下一个实习点徒步往往达1―3个小时,而在实习点的讲解时间不过10―30分钟左右;加上野外实习基本上都进入了暑期,天气炎热,学生到达观测点均很疲惫、干渴,注意力没法集中到教师的讲解、地理事物的观察与分析推理上。现在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学生由于个体差异而行进速度不同,实习的队伍前后可能会拖拉很长,后期到达的同学根本就没法听到老师的讲解,甚至出现部分同学中途“溜号”现象。
      三、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模式的改革方案
      1.实习前的精心准备。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一个系统工程,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是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保障。实习前教师要按实习大纲的要求,建立健全野外实习管理制度,使实习有章可依,按部就班。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学生分组、复习相关地理知识、选定实习路线、编制实习指导书、集中培训、召开动员大会等。我们在实习前一个月左右就着手前期的准备工作。带队教师还要打前站,落实好食宿、交通问题,并做好经费预算。
      (1)学生分组。野外实习教学以实习小组为单位,因此我们把学生按照性别、学习能力、体能差异搭配好,分成几个小组,每组7―8人,每个小组设正副组长各一名,由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组织能力、责任心最强的同学担任。
      (2)复习相关地理知识。由于受经费制约,高校一般都是部门自然地理协同进行综合野外实习,实习一般都是安排在第4学期,而地质地貌学、土壤地理学与植物地理学这些课程在前面3个学期开课,相关的知识也许学生的印象已经模糊不清了。因此,指导老师必须根据实习内容,要求学生提前复习相关的教材章节,明确各门实习课程的具体要求。以小组为单位,组长组织组员复习并随时抽查复习效果。
      (3)选定实习路线。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主要采取沿线观察、定位考察的线路调查方法,指导老师在充分掌握实习区域的基础上,根据实习科目及内容合理地选定二周的实习路线。为把自然地理各要素特征、综合自然地理特征、工作方法等学习内容统一在实习线路中,实习线路要满足以下几点:尽量做到点与点距离适中,不走重复路线,点与点相距较远时必须选择好交通工具;尽可能地穿过多类地理单元,可以观察自然地理要素的多种类型;尽可能穿过典型出露的剖面、转折点、走向线。
      (4)编制实习指导书。实习指导书除了保留了原来的杭州地区自然地理单元与各要素的简介,我们增加了实习计划和安排、实习路线、相关地图的判读方法、现代工具设备的使用方法、样品的采集方法、野外实习记录格式与方法、野外可能遇到的困难、危险及防治等内容。其中每条实习路线都提出了实习的内容与要求,如线路三:龙井―棋盘山―中天竺―飞来峰―韬光寺―北高峰―老东岳,实习内容观察黄龙组、船山组、西湖组、唐佳武组合康山群组岩性及�科化石;观测飞来峰向斜及溶洞、韬光寺断层、北高峰猪背岭、老东岳洪积扇与洪积裙、鸟瞰杭州山湖形势;比较不同生境条件下红壤、黄红壤的剖面及土壤发育状况;观察北亚热带针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及竹林。
      (5)集中培训。指导老师将前几届实习时收集的影像、地理要素照片及文字材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利用约3天时间集中上课,把各科实习内容串讲1次,向全体学生介绍实习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工具仪器的使用、野外实习的记录与整理方法、各路线的实习内容及要点。出野外前两周将实习指导书发给同学,由指导老师先培训各小组长,学会各种工具仪器的操作,在地质图上找出路线并从地图上读出相关的地理信息,然后组长再组织本组同学预习相同内容。鼓励学生利用网络等多种形式收集相关资料,事先对实习区域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6)召开动员大会。在出野外前一天,学院领导和带队老师都要给学生作实习动员,向学生强调本次实习的目的和要求,介绍实习基地基本情况,严明实习组织纪律和安全,重申各位老师、组长的职责,强调注意事项与衣物、药物的配备,学生要签订实习责任书,在实习中将严格考勤、严格管理,为实习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每组发放一套实习用具,组长负责保管,实习结束后交还。
      2.实习中采用研究型教学模式。
      传统的实习教学模式,大部分学生在老师的讲述中能认知或验证地理事物或现象,但是学生难以通过这些“点”的观察形成“面”的印象,达到整体的、系统的认识。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摒弃认知型和验证型的教学方法,采用研究型的教学模式。具体的方法如下。
      (1)出野外前一天晚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好预习工作:教师告知第二天的路线、观测点及地理现象(要素),要求学生阅读实习指导书和地图,明确实习的内容与要求,由于前期的培训及业务准备比较充分,学生的工作量并不大。
      (2)学生自己根据地图找到正确的行进路线,教师不时地纠正方向性错误。到达观测点,以小组为单位,学生根据预习的内容观察地理现象(要素),各组派代表口头向指导老师汇报观察结果;然后教师提出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进一步观测找证据,从中可以发现第一次观察所遗漏的要点或细节,经讨论后回答教师的问题。最后老师进行归纳总结和典型现场剖析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3)如果观测点需要使用仪器进行测绘,教师首先集中各组长,对他们进行现场强化训练并强调注意事项;然后组长按要求对组员讲述并演示,为保证做到人人能动手操作,在以后的观测点组员实行轮流操作,组长在旁边进行指导,其余组员记录测绘数据。教师在各小组进行检查,重点关注操作错误的学生并进行及时的纠正。
      (4)根据观察与测绘数据,指导学生在野外记录本上绘制素描图和拍摄典型地理要素特征图片;根据前期准备阶段所掌握的样品采集的规范与步骤,各小组以团队协作方式采集样品并编号。
      (5)当天的实习结束后,各小组组员在驻地进行总结,及时将野外记录补充、整理、完善;对采集的各种样品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和规划;当天未理解明白的知识点和未掌握的操作技能可以相互探讨、请教;补充填写当天的实习工作日记;对个别学习态度和纪律松懈提出警告;最后为第二天新的实习做好预习工作。整个工作用1―2个晚自习课时。
      3.实习后全面总结及多元化评价。
      (1)总结与撰写实习报告。为避免野外实习“虎头蛇尾”,学生返校后,仍然以小组为单位,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多种活动进行实习总结,如复核校对野外记录及素描,对照片进行挑选、剪接,并加以文字说明;对采集的的样品进行必要的室内分析;对测量数据及其他相关资料按要求进行处理。然后各小组根据实习总结合作撰写一篇有一定质量的实习报告,实习报告的内容和形式必须是综合性的或是专题性的,或是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阐明观点;报告中必须有实习小组的测量数据、素描、图片,做到有理有据、图文并茂。每一位同学还要交一份个人小结,小结要体现三个方面的内容:业务上的收获、思想上的收获、对以后野外实习的建议。
      (2)综合性考核与评价。对学生的实习成绩我们摒弃过去那种“一锤定音”的考核方式,而是从遵守纪律情况、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组织能力与合作精神、野外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查。实习报告和个人小结只占考核成绩约40%的比例。除此之外,我们还实行了现场评价、阶段评价两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现场评价贯穿在整个实习当中,指导老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仪器操作技能、野外记录进行评定;在实习中有两次半天时间的室内休整,各小组成员错开时间段在住宿地开展阶段性小结,指导老师旁听参与,主要是评定阶段内同学之间在业务方面、同学互助方面、遵守纪律方面、吃苦耐劳方面的表现。现场评价与阶段评价各占实习成绩的30%。
      三、结论与建议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经过几年的实践改革与探索,我们不断地积累经验与教训,得出以下几点结论与建议。
      1.采用三级管理模式。院系对指导教师的管理,指导教师对组长的管理,组长对队员的管理。逐级管理,责任与分工明确,这是为保证野外实习顺利进行的组织保障。
      2.野外实习的前期准备和后期总结不容忽视。前期准备是提高实习效率、实习效果的前提条件,实践证明,在出发前组织准备、思想和业务准备越充分,野外实践教学实习目标的实现就越有保证。实习后的总结汇报是野外实习课程顺利结束的标志,也是野外实习效果的最后检验。
      3.实习中变教师讲解方式为研究式、互动式模式。在整个实习阶段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统一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互助学习的精神,指导学生用眼观察、用手测量与绘图、用脑分析,真正达到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读图判图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根本目标。
      4.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实行多元化评价。采取学生地理科学素养评价与人文素养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小组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小组成绩与个人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和原则,对学生的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全面综合评定。
      5.通过多年来的野外实践教学的实践,近年来我们也深深地感到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时间与经费非常有限,学生野外实习机会不多,野外考察研究能力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野外科研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高,对学生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有不利的影响,因此很有必要重视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教学工作,适当增加实习时间和经费。
      参考文献:
      [1]姜乃力.强化实践与应用的高师地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构建[J].教育科学,2008,24,(4):74-77.
      [2]吕宜平等.地理野外实习的教学模式与评价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06,(2):81.
      [3]李晴.地理科学(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0,(4):516-519.
      [4]赵媛,沙润.地理实践教学改革与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4):15-17.
      
      2009年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立项课题,课题编号JXJG-09-75-9

    推荐访问:自然地理 野外 实习 探索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