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破茧而出 “破茧而出”

    时间:2019-01-04 03:28:0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小说《宠儿》是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之一,它生动再现了奴隶制下黑人遭受鞭打、性侵犯等非人道主义对待,尽管奴隶制已被废除了,但他们还需要很长的时间从过去的伤痛中解脱出来。本文通过对黑人女性赛丝和丹芙这对母女俩如何寻求新生的过程进行分析,说明社会制度只是一个人获得新生的基本因素,除此之外,改变我们的生存环境和教育背景、自己的努力和其他人的帮助对一个人的自立和新生也有很大帮助。一个人的新生不是形式上的自由、人生的解放,而是心里真正的解脱和释放。
      关键词: 《宠儿》 黑人女性 奴隶制 新生
      
      《宠儿》小说中黑人女性塞丝和丹芙最终摆脱噩梦般的过去,获得了新生。本文分析了奴隶制度废除后黑人仍受奴隶制的阴影,进而阐述了赛丝和丹芙寻求新生的过程,说明一个人的新生不是形式上的自由、人生的解放,而是心理真正的解脱和释放。
      一、赛丝寻求新生的过程
      1.从荒诞、混乱的“幸福家园”中逃脱。
      “甜蜜之家”――美国南方种植园之一,一个美妙的名字,可黑奴们在这里没有感受到一点家的温暖。在《宠儿》这部小说中,黑人在“甜蜜之家”的生活向我们展示了奴隶制度的社会全景:当一部分人被给予绝对权力来统治另一部分人的时候,大多数掌控者会如何行使这种权力。在“甜蜜之家”,奴隶主向奴隶们施行了两种奴隶制,一种是比较开明的奴隶制,一种是最权威也是最普通的奴隶主行径。
      塞丝13岁就被卖到了“甜蜜之家”种植园。当时的奴隶主加纳采取的是一种较开明的奴役手段。他称自己的奴隶为“男子汉”“我的黑鬼个个都是男子汉”,教他们使用枪,还让黑尔通过额外的劳动来换回母亲的自由。他们可以赎出一个母亲,挑选一匹马或者一个妻子,摆弄枪支。但不久后“甜蜜之家”的主人变了:开明的加纳去世了,取而代之的是“学校老师”和他的侄子们。而他们便诠释着最权威也是最普通的奴隶主行径。他们是一群奴役更为赤裸裸的奴隶主。塞丝无意中听到“学校教师”叫侄子们把她人的属性放在左边,动物的属性放在右边,她感到“好像有人把针扎进了头皮”,人生突然充满了震惊继而是绝望,绝望于自由的希望化作泡影。她意识到“甜蜜之家”不可能再继续呆下去了,明白了在奴隶主眼里她只是一头可以随意鞭打的牲口。她要逃跑,她拒绝继续为奴,选择义无反顾地逃跑。于是,她选择逃离这没有自由、没有人格尊严的“幸福家园”。塞丝出逃的行为是她寻找新生、寻求主体性迈出的重要的一步。
      2.与奴隶制进行抗争。
      赛丝离开“甜蜜之家”二十八天后,“学校老师”前来捕捉她和她的孩子。当“学校老师”准备带走她的孩子时,她自然会感到这是对她毁灭性的打击:她将因此失去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甚至是生命。她也更不想让她的女儿再次遭受她所经历过的,她要让她获得自由。为了不让孩子像她那样受到非人的折磨和待遇,塞丝宁肯将他们杀死,带到“安全的地方”――天堂。“虎毒不食子”,这是人性的格言,塞丝却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女儿宠儿。在危急时刻杀死自己的女儿,使她免受奴隶主的欺负和凌辱是塞丝对荒谬的世界最顽强的反抗。
      3.在身心上被孤立。
      女儿被杀后,这栋两层楼的房子一直充斥着婴儿鬼魂的怨毒,两个儿子为此永远离家出走,婆婆也不久忧伤而死,她失去了自己挚爱的女儿,并且在未来的日子里饱受宠儿冤魂的缠绕,内心倍受煎熬。
      丈夫的失踪、杀死自己心爱的女儿、两个儿子的离开和18年中一直生活在封闭的世界让赛丝感觉到精神和身体上的孤独。
      4.获得新生。
      后来,宠儿转世回到了塞丝的身边。为塞丝亲手杀死自己的女儿后,承受着心理负担,对死去孩子的挚爱和内疚交织在一起,困扰折磨着塞丝。当她认定宠儿是死去女儿的阴魂时,塞丝欣喜万分,更加肯定当年行为的正确性,相信宠儿一定不会怪罪于她。于是,她更疯狂地表达着对宠儿的爱。赛丝对她百依百顺,任凭宠儿吞噬着自己的生命,就心甘情愿地伺候她,以博得宠儿的欢心,她的心理几乎变态失常。看到赛丝变成了这样,丹芙走出了院子去寻求别人的帮助。当塞丝深陷宠儿所代表的过去时,黑人妇女们克服了她们对塞丝杀婴的不理解,为了把塞丝从奴隶制度的创伤和宠儿的折磨中拯救出来,黑人社区内的妇女聚集在塞丝房前共同驱逐宠儿冤魂化身的姑娘。但宠儿最终的消失再次带走了赛丝寄托在宠儿身上的刚刚建立的自我,面对这种突然抽离的全部寄托,她的生命似乎再次失去了全部的意义,她彻底崩溃了。但在小说的结尾,赛丝的情人保罗・D也带着满腔的宽容和挚爱再次回到了塞丝的身边。像当年贝比・萨格斯给塞丝洗礼一样,保罗・D开始给塞丝洗脚,他用细致温柔的手终于使塞丝明白:“你自己才是最宝贵的,塞丝,你才是!”而塞丝的回答更是耐人寻味:“我?我?”结尾暗示着塞丝终于走出奴隶生活创伤遗留的阴影,从这场噩梦中觉醒过来,真正从这场噩梦中觉醒过来,肉体和精神真正得到自由,获得了新生,实现了她真正意义上的人生自由。
      二、丹芙寻求新生的过程
      1.被社会孤立。
      过去基于塞丝是可蔑视死亡的可怖之物,她不愿重新拾起,为了使丹芙不受过去的困扰,她处处谨慎,惟恐小女儿也受到伤害,并将丹芙孤立地“囚禁”在124号房子里。在这种极端的母爱下,与塞丝相依为命的小女儿丹芙性格孤僻,不敢与外界有任何接触,也没有任何机会与外面的社会接触,最终被社会所孤立。
      2.开始与社会接触。
      宠儿“归来”是丹芙成长的转折点。有评论者说:“宠儿促进了丹芙的成长,使丹芙最终从孤独封闭的状态中走出来,重新建立起与其他黑人的联系。”(黄宇洁,2006:54)在宠儿现身之前,宠儿的幽灵给塞丝家带来烦恼和恐慌,却为孤独自闭的丹芙带来他人意想不到的慰藉。丹芙对宠儿无微不至的照顾和满足,使她在多年的隐形生活之后,在宠儿“注视”的回报中找到了无比的快乐和自我的归属。然而这种离开宠儿就无法生活的病态的依恋使得丹芙对宠儿的占有欲愈发强烈,她认为自己才是应该来主导彼此之间关系的发展的那个人,她甚至要求宠儿“别让太太知道她是谁”。丹芙个性的极度膨胀不但没有使宠儿对自己更加亲近,反而使宠儿对塞丝的关注与日俱增,以至后来完全沉浸其中。也就是在这种亲疏关系的几度挣扎中,丹芙走出了自闭,踏上了真正的寻找新生之路。
      3.自立。
      丹芙百般呵护并一直视为与之同体的宠儿,依旧像个婴儿般一心一意只关注塞丝的举动而无法把自己的人格同母亲分开,这种愈演愈烈的对母亲的独占欲撕咬着她的心。宠儿的关注和凝视充实了丹芙的生命,却也使她担心自己会不会在宠儿的世界中迷失。丹芙越来越被宠儿排斥,因为她总是和塞丝津津乐道于过往的琐碎,而自己越来越关心的是现在。宠儿和塞丝此刻已经爱得难以自拔,她像是个寄生虫,吸干了塞丝几乎所有的生命力;保罗・D终究还是离开了,只丢下了那句“你的爱太浓了”。 丹芙开始担心宠儿会杀死自己的妈妈,决定离开这所12年来从未独自走出过的房子去求助,这是丹芙第一次以一个独立的人格在思考问题而作出的决定,她选择了一条最有效用的出走之路。可以说,宠儿的“归来”促使丹芙的成长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跃。原来教过她的老师琼斯女士成为了她实现自我飞跃的领路人,不仅帮助她介绍工作,教授她新的知识,而且带她走进了社区,和社区的许多居民熟悉了起来。因为母亲塞丝的刻意隔离和124号令人生畏的过去,丹芙一家被群体逐渐疏远但却从未被完全驱逐,丹芙主动走进社区的举动,使她在群体的包容和肯定中重新认识了自我,重获新生。面对越来越虚弱,笼罩在负疚感中难以自拔的母亲,她更是选择了极度的包容,并主动开始担负起拯救母亲的重任。丹芙已经从一个敏感脆弱的女孩成长为一个懂得如何把握自我、善待他人的成熟女人。
      三、结语
      《宠儿》故事内容非常简单,而其中所蕴涵的现实意义却是发人深省的,它对当今社会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激励非洲裔美国人去寻找他们的历史、自我和文化,也鼓励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学习她们寻求独立和新生的精神,让我们自己获得独立和实现自我的价值。
      
      参考文献:
      [1]Birch,Eva Lennox.Black American women’s Writing[M].London:Harvester Wheatsheaf,1994.
      [2]Bjork,Patrick Bryce.The Novels of Toni Morrison:The Search for Self and Place Within the Community,Peter Lang Pulr Lishing,Inc,New York,1992.
      [3]黄宇洁.作为他者的宠儿――评莫里森的小说《宠儿》[J].山东大学学报,2006.
      [4]金莉,秦亚青.美国文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5]雷格.《宠儿》前言[C].Toni Morrison.Beloved.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推荐访问:而出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