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浅议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语言符号的象似性

    时间:2019-01-01 03:19:5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近年来,语言符号象似性研究的迅速发展对索绪尔的语言符号任意性学说构成巨大挑战,二者成为各自的对立面。本文作者认为索绪尔提出的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是探讨语言本质过程中的里程碑;语言符号的象似性原则是这一探索过程中的新亮点,它的提出符合唯物主义哲学阐述的关于真理的客观规律,是对语言本质的真理的又一步靠近。
      关键词: 语言符号任意性象似性
      
      一、引言
      
      自索绪尔提出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以来,任意性学说逐渐成为现代语言学的主导思想,许多学者在各自的著述中将该原则作为语言的基本特征进行深入研究。但象似性研究的迅速发展给任意性原则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有些学者全盘否定任意性,夸大象似性的作用和解释力;有些学者则全盘否定象似性,认定任意性才是唯一真理。
      笔者对索绪尔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及有关象似性原则的主要理论进行了整理和分析,肯定其各自的科学性,并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真理观出发,得出语言符号象似性理论是对语言符号任意性理论的合理补充而非对立的结论。
      
      二、索绪尔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
      
      (一)语言符号
      索绪尔(1980)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指出:“语言符号联结的不是事物和名称,而是概念和音响形象,我们把概念和音响形象的结合叫做符号。”[1],并首创了术语“能指”(signifier)和“所指”(signified),“建议保留‘符号’该词表示整体,用‘所指’和‘能指’分别代替概念和音响形象;用‘所指’和‘能指’这两个术语的好处是既能表明它们彼此间的对立,又能表明它们和它们所从属的整体间的对立”[1]。因此,语言符号就是能指和所指的统一体。
      
      (二)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索绪尔(1980)指出能指和所指的联系是任意的[1]。如汉语中,“人”与表示其所指的“ren”之间没有任何内在联系,声音序列“ren”绝不比其它任何声音序列更能表达“人”的概念。语言在选择手段方面不受限制,因为我们看不出有什么会妨碍我们把任何一个概念和任何一串声音联接起来[1]。
      
      (三)语言符号的相对任意性
      索绪尔(1980)将任意性分为绝对任意性和相对任意性。绝对任意性指符号的创造和应用无任何理据。他也强调相对任意性的存在:“只有一部分符号是绝对任意的;别的符号都有种现象能使我们看到任意性虽不能取消却有程度差异:符号可能是相对地可以论证的。”他举例说,vingt(二十)是绝对任意的,而dix-neuf(十九)则不是,因为它能唤起与这种语言共存的要素dix(十)和neuf(九)间的联系[1]。
      索绪尔(1993)还指出,语言的任意性只就创造语言的初期而言,一旦该语言的约定性得到普遍认可,它便具有社会规约性而不再是任意的了[8]。
      由此可见,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是绝对任意性与相对任意性的统一;他不否定语言有可论证性,但由于他首要研究的是单个符号而非符号组合,故而他强调的是符号的绝对任意性。
      
      三、语言符号的象似性
      
      (一)象似性的概念及类型
      象似性概念最早由美国实用主义和符号学创始人C.S.Pierce于19世纪末提出。他认为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并不任意,根据符号与所指对象间的关系将符号分为三种:象似符(icon)、标志符(index)和象征符(symbol)[7]。认知功能语言学家深化了他的符号象似性概念,其中海曼的研究影响最大。他将语言象似性定义为:当某一语言表达式在外形、长度、复杂性和构成成分之间各种相互关系上平行于该表达式所编码的概念�经验或交际策略时,我们说这一语言表达式具有象似的性质[6]。
      自1988年我国著名语言学家许国璋将iconicity首次在国内译为“象似性”以来,该语言规律便引起了我国语言学界的普遍关注。沈家煊在《句法的象似性问题》中说:“语言的象似性是相对于任意性而言的,它指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有种内在联系,两者的结合是可以论证,有理有据的。[2]”王寅将象似性定义为:“符号在音、形或结构上与其所指之间映照相似的现象。[4]”王铭玉对各家观点进行了几点补充并定义为:“映照在语言符号系统单位和关系间以及语言运用过程中的,被人感知的,能指与所指间的自然相似性特征。[3]”
      
      (二)象似性的基本原则
      象似性研究主要在语音�形态�句法三个层面展开,但主要集中在句法层面,其中最常见的为三个原则,即距离象似性、顺序象似性和数量象似。
      1.距离象似性。指语言符号距离象似概念距离。概念上的距离相近,思维时共现的可能性就较大,语言表达时符号间的距离也较近。英语中的限制性定语从句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就是典型的例子,限制性定语从句与先行词靠得近,是因为它们在概念意义上相近。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与先行词用逗号分开,从距离上来说相对远了点,这是因为二者在意义上关系不很紧密。
      2.顺序象似性。指语言在顺序上的安排对应于它所表达的概念的次序安排,如一段紧密结合的语句里,子句的顺序倾向于和它们所描述的事件出现的时间顺序相对应。次序象似在语言里有多方面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在很多语言里不含外在标记的并列复合句中的第一个子句往往表示先发生的事件,第二个子句则表示后发生的事件。如:
      She went back to her dormitory(S1) and had some biscuits as supper(S2).她回了寝室,然后吃了几块饼干当晚饭。
      She had some biscuits as supper(S1) and went back to her dormitory(S2).她吃了几块饼干当晚饭,然后回了寝室。
      很明显,无论是在英语例句中还是在汉语译文中,出现在前的子句S1代表的事件通常会被理解为发生在S2所代表的事件之前。
      3.数量象似性。王寅(1999)指出语言形式的复杂性反映概念上的复杂性,概念量越大越复杂,所用语言的单位数量越多[5]。语言学家Greenberg提出世上有单数形式比复数形式短的语言,却没有单数形式比复数形式长的语言。另外,复杂概念和复杂形式的对应在句法里的反映也很明显,如修饰结构。在任何一种语言里,若形式X修饰A,在概念上XA一定比A复杂,而XYA则比XA复杂。例如:山脉,最高的山脉,中国最高的山脉。
      
      四、结论
      
      马克思唯物主义思想的伟大著作揭示出真理的发现是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人们对真理的认识总是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不断变化的;我们只能无限接近真理而不可能彻底穷尽真理。国内外语言学家们关于语言符号任意性和象似性问题的探索和争论正体现了这一点。
      通过以上的回顾和分析不难看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理论和象似性理论各具科学性。在这两种理论的关系问题上,新理论(即象似性理论)的出现是对传统理论(即任意性理论)的补充。语言是多层面的系统,象似性的发现是对任意性的补充而非对立。
      
      参考文献:
      [1][瑞士]索绪尔.高名凯译.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35-65.
      [2]沈家煊.句法的象似性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1):36-43.
      [3]王铭玉.语言符号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7.
      [4]王寅.象似说与任意说的哲学基础与辩证关系[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2):1-6.
      [5]王寅.论语言符号象似性[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5):4-7.
      [6]Haiman,J.Natural Syntax[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5a.
      [7]Piece,Charles Sanders.Collected Papers of Charels Sanders Peirce,VolumesⅠandⅡ.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0.
      [8]Saussure,F. De. Saussure’s Third Course of Lectures on General Linguistics(1910―1911)[M].Edited and Translated by Eisuke Komatsu & Roy Harris.Oxford:Pergamon Press,1993.

    推荐访问:符号 任意 语言 象似性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