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倾情对话,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构建活力校园

    时间:2018-12-25 03:30:1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传统的课堂,教师大多从教的角度思考提高课堂效率,教学过程总是按着事先设计的路线推进。除了几个尖子学生与教师进行交流,其余学生往往充当听众的角色。民主化思潮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尽管教师上课使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并设置大量的问题让学生回答,但往往陷入教师为了问而问、学生为了答而答的窘迫局面。学生并没有真正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很难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也就常常被淹没在教师无边际、甚至无目的的问题中,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学习方式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提出:“语文教学应当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什么是对话?“对话就是人与人之间在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彼此敞开的基础上达成的双方视野的交融,是一种致力于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相互激发、共同创作的精神或意识。”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不仅仅是认知体,而首先是生命体;语文也不仅仅是“器、用”,更是“道、体”,它充盈的主体情感和人生体验为学生构建了“诗意栖居”的世界。对话教学的意义就在于实现了两者的沟通,以文本为背景,师生、生生及更多主体间的敞开、交融,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理解与能力的养成,更在于它唤起了学生的生命意识,体现了学生的生命价值,丰富了学生的生命世界,促进了学生生命自由活泼地生长。
      
      一、学生与文本对话
      
      学生直面文本,不是单方面地吸收文本所负载的信息,而是学生与文本“对话”。这是因为阅读的过程就是文本意义与阅读主体意识之间互相交流、双向互动的过程。阅读时,各种相关的知识与生活体验都被读物的信息激活,与文本意义发生碰撞。有人将阅读活动比喻成“以文会友的交往行为”,是很有见地的。基于个人生活经验与相关知识积累而产生的对文本的理解是形形色色、各不相同的。可以让学生各自表达自己的理解,进行平等的、无偏见的、无权威的交流。在此基础上,可以对他人的观点进行发问、评价,以促进学生加深或反思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一教师在教学《只拣儿童多处行》时,让学生就课题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好奇地问:为什么冰心奶奶游览颐和园的风光,喜欢“只拣儿童多处行”呢?这是关系到文章主题和立意的大问题。老师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再请小组发言人代表本组发言。学生渐渐发现了第一层意思:因为儿童有双发现的眼睛,儿童多的地方就能找到春天。接着他们又逐步感悟到:因为儿童朝气蓬勃,是小天使,非常可爱,冰心奶奶很喜欢。最后又发现:冰心奶奶表面上写的是春光,实际上赞美的是儿童,因为儿童是人间最美的春光。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学生对文本的解读逐步深入,学生的发言一个比一个精彩,构成了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二、学生与学生对话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架设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平台,生成人人参与的自由对话、真诚沟通的学习氛围,开创了学生思维任意驰骋、不断创新、学味浓浓的开阔境界。学生在与文本对话后,每人所获取的信息是不尽相同的,对文本的理解充满了个性,获得的体验也各不相同,产生的问题更是因人而异。在语文课堂中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尊重学生的思考权利和精神自由,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倡学生思想碰撞,鼓励学生发表富有创造性的观点或看法。同学们可以互相提问、互相讨论、互相启发、互相争辩、互相切磋,直至互相促进。在对话中发现、质疑、探究、争论,使知识在对话中生成、认识在对话中完善、情感在对话中体验、人格在对话中升华。通过对话使学生与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产生课堂生命流,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三、教师与学生对话
      
      对话还具有建构意义的功能。各种不同视角的碰撞,可以给学生以新的启迪,可以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从而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在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下的课堂,教师的角色应由单纯知识的传授变成为学生活动的积极旁观者、有效的组织和理智的引导者,使课堂教学通过教师对符合学生求知欲望、阅读心理、知识背景的巧妙引导,让学生感悟作品,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研讨,从而把学生的阅读欣赏引向作品的深处。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学生、教师之间应该是一种平等、民主、个性的充满爱心的多向交流关系,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和观念。对话中,师生有体验、有领悟、有思索……最终帮助学生构建其充实而高尚的精神世界。
      特级教师王崧周舟在教学《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时是这样设计的:
      1.通读课文,把握研究主题。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全部到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哪个词语最有研究价值。经研究后认定为“神机妙算”。
      2.精读课文,领悟研究策略。教师引入:“请同学们自由读‘雾中借箭’这部分内容,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学生自学课文后畅所欲言,从各自不同的角度陈述自己的理由。
      3.回读课文,类化研究体验。在读好周瑜的长叹一声之后,教师对研读的策略做如下概括:“刚才,我们通过抓住前后句子之间的联系,真正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同学们,用联系的方法来研究问题,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读书能力。请大家用这种方法,再次研究‘雾中借箭’这部分内容,看看你还能从哪些句子的联系中读懂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思考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学习,通过对文本有针对性的解读,通过师生之间多层次多角度的对话,整个课堂简直成了对诸葛亮这个人物的研讨会,课堂之热烈,发言之生动,让人忘记了这是在上课。通过师生之间的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学生深刻理解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在于他知天、知地、知人……
      阅读教学中对话体现着一种思想、一种理念、一种方向,它要求语文教学实现三个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从以讲析为中心到以语言实践为中心的转变;从以形式为中心到以内容为中心的转变。当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对话的场所,那么我们的课堂肯定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推荐访问:倾情 构建 课堂 活力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