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思风发于胸臆 言泉流于唇齿】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

    时间:2018-12-24 03:19:4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明人于谦诗云:“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书是智者智慧的沉积,阅读应是读者与作者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曾经功利性的读写、架空的分析使中学阶段的阅读支离破碎,背弃了人文的初衷、舍弃了精神的陶冶。
      关键词:自主阅读能力 策略 新课改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阅读教学是更应该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正如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因此,笔者就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进行了实验探究,总结出了五种阅读的策略和结构:
      1. 主题式阅读
      2. 选择性阅读
      3. 取样阅读
      4. 程序性阅读
      5. 超文本阅读
      
      一、探索的目的
      
      阅读应是读者与作者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然而很长的一段时间,语文教育中的阅读并没有让人咀嚼英华,功利性的读写、架空的分析使阅读支离破碎,也使其背弃了人文的初衷、舍弃了精神的陶冶,不可避免地沦落成苍白孱弱的面孔。用浙江大学王尚文教授的话讲:“我们的教育是把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给教育掉了”。笔者曾经发现在讲授到一些文质兼美的古文时,有些学生总是心不在焉、浅尝辄止,让其背诵,更是叫苦不迭;但同时又发现他们沉湎于一些缺少文化内涵的漫画书,如何呼唤学生的读书意识,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笔者进行了自主阅读策略的探索。
      
      二、探索的理论依据
      
      一直以来阅读都是语文课标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现代阅读观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的阅读同样也应该这样理解。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阅读教学是更应该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正如萨特所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
      
      三、自主阅读的教学策略
      
      1. 教学策略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设计和组织教学的简化的结构形式。
      2. 自主性阅读
      “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并在阅读中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和自然、人生、社会的感悟能力。
      
      四、初中语文课中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
      
      1. 主题式阅读
      主题式阅读指的是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按照点圆式信息传输途径阅读大量有关文本。主题式阅读具有以下的特征:(1)丰富性、灵活性。主题可以是内容方面的,也可以是形式方面的;可以是比较异同的,也可以是单纯求同或者单纯求异的;主题以及有关文本可以有教材规定(提供)的、教师规定(提供)的或由学生自己选定。(2)信息容量大、外延宽。可阅读文本数量大,范围大,文本可以是纯语文的,也可以是多学科的,可以是纯课内的,也可以是纯课外的,当然也可以是课内外结合的。(3)传输途径的辐射性。主题式阅读是一种点圆式的信息输入方式,即以主题为圆心,以有关文本为圆的扇面组织信息输入。
      笔者在实验班级进行了《寻找家乡的名人》、《桥文化的追溯》等一系列的主题阅读活动,学生们或挣脱传统思维的束缚,找出其中不见于正史掩藏于寻常巷陌的故事;或以课本例文为依托,追根溯源,或跨越学科的界限旁征博引、探究创新……在这些主题阅读活动中,学生既巩固了课本知识,也拓展了思维,开阔了眼界,而且几乎每一位同学都能在主题式阅读中找到了用武之地,施展自己的才华。
      2. 选择性阅读
      选择性阅读指的是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在“博览”的基础上,任意选择文本中的某一点进行“精读”、讨论,这是一种由“面”到“点”的信息输入方式。澳大利亚语言教育专家、著名教师玛夏・桑德斯认为“阅读讨论”是有价值的和令人满意的一种教学方法。正如认知心理学家认为,认知主体对对象的感知常常是以主体为需要、爱好、理解为原则进行感知取舍的,通过选择性阅读刺激学生的兴奋点,不但利于学生在博览精读的基础上,形成倾向性鲜明的个性化阅读特征,通道,还培养了学生主动吸取信息、选择信息的习惯。
      笔者在讲授《魏武将见匈奴使》一文时,课前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查找相关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然后对自己所选择的“面”进行“点”上的分析。很多同学选择了性格具有多面性的曹操进行阅读探讨,他们有的觉得曹操嗜杀,就在三国中觅出很多例子,如《杨修之死》,如曹操的“宁可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理论;而有的同学则在“官渡之战”中看到曹操的足智多谋、临危不乱,在“青梅煮酒论英雄”中窥见了曹操的凌云之志、运筹帷幄,在“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中感受了曹操的英姿勃发、学富五车……借易中天《品三国》的东风,引导学生走进正史的曹操。而且在阅读这本书时,会发现很多见于《世说新语》中的有趣小故事,可指导学生将课本中关于魏晋作品综合起来阅读分析,相信学生在自己选择阅读时,得到的阅读快乐要比教师指定阅读带来的多得多。
      3. 取样阅读
      所谓取样阅读,指的是教师根据教材训练重点的要求,在课文中选取典型的精彩片段指导学生欣赏性阅读,使学生窥一斑而见全豹。这是由“点”及“面”的方式。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对学生进行取样阅读的训练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可以保证学生有时间熟读、熟背精彩片段,在记忆库中存储有价值的语文材料;另一方面,它可以训练学生在信息海洋中,根据个体发展的需要提取最有价值最精华的信息,同时通过对“点”上信息的掌握,了解“面”上的信息状况。
      学习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时,学生在掌握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后,才会更好地品味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情怀,才会对范仲淹的开豪放派词先河的《渔家傲》所渗透出的“燕然未勒归无计”的情怀产生共鸣,才会明白《醉翁亭记》的作者、一代文学宗师欧阳修为何宁愿贬官滁州也要为他上书辩护,如此一来初中阶段的很多古文名篇的背景和作者的思想都能联系起来,成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不再是孤立的文章;同样学习了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只有反复诵读感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激越自信,才会明白诗人“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无奈辛酸,才会在学习天纵才情的“诗仙”另一代表作――《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时,领悟那“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美丽哀愁,直面他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就会全面地理解李白――好酒任侠,笑傲王侯,却郁郁不得志。李白的清新俊逸和沉郁顿挫在此时的完美呈现,使学生的“取样阅读”由“点”到“面”,更全面地了解了一个真实的李白。
      4. 程序性阅读
      程序式阅读指的是教师按照正确的学习策略,规范学生的阅读步骤,学生按程序操作,教师个别点拨,学生经过反复实践,最终形成单向线形到多向路径的规范化阅读的良好习惯。正如培根在论《论求知》所言:“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程序性阅读能够有效地训练学生掌握多种路径的阅读方法,是引导学生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不被浊浪淹没的一项重要的阅读训练。
      程序性阅读,可以使学生规范阅读步骤,节约阅读时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整体感知中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领悟作品的精妙,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在进行名著导读训练时,由于毕业班完整地阅读教育部所指定的“中学生素质教育丛书”已不可能,所以进行了程序性阅读的指导,即分成四个步骤:阅读建议――精彩片段――点评感悟――探究思考。这样一来让学生在寻找语文资源时分工明确,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同时在交流时又能为别人提供新鲜的素材,每位同学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5. 超文本阅读
      超文本阅读指的是从文本阅读之外的其他媒体中获得信息。语文教学应该主动适应这种情况,在声像阅读之后,让学生与文本阅读进行对比,使学生了解声像读物表现外显性形象之生动,了解文本读物描写内隐性形象之所长;在文本教学中,亦可适当运用声像媒体为中介,引导学生进行文字与声像的对应理解。必须指出的是,声像媒体中介不可使用过滥,否则会养成学生阅读想象的惰性,错失了文本性教材培养学生再造想象能力的良好契机。文字阅读在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认识世界和自我、发展情感和思维、得到审美体验和享受等方面的功能,是其他任何媒体不可替代的。
      正如美国内华达大学的教育技术学教授麦德克斯在《交互网络:教育的未来和问题》一文中指出:“教育者仅仅考虑如何把交互网络引到教室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交互网络就像书本、电视和计算机等教学媒体一样,它本身不能产生任何教育作用。只有当教师真正把交互往来同学校的教学目标、教学组织过程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时,它才会发挥巨大的教育价值。”
      在学习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时,学生通过预习知道:作者是接受过中国传统的教育,有着深厚的驾驭文字的功底,在宝岛台湾吟唱出这千古不变的主题的。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画面,“处处景语,处处情语”,描摹出如诗如画的意境。但是由于学生并不拥有那么深厚的文学底蕴和感情积淀,因此难以与诗人形成心灵共鸣。利用多媒体计算机集多种信息传输手段于一体的功能,在教学形式上采用意境悠远、旋律低回的画面和音乐,能在某种程度上再现一些诗中所涉及的画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然不是所有的课文都必须用多媒体,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一些大量描写人物心理的课文时,还是留一片想象的蓝天,让学生去自由的翱翔。
      
      五、探索的初步成果
      
      初步构建了“初中语文课程指导学生自主阅读的教学结构”
      
      
      六、开展自主阅读教学策略的体会
      
      任何一个教学策略,有其优点,也必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就需要执教者灵活掌握、及时应变。自从开展自主性阅读模式以来,本人与学生们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现将它的优点和适用性归纳如下:
      1. 开展自主性教学策略的优点:在初中语文的自主阅读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多种模式,对教师而言,使课堂轻松、活跃、和谐。对学生而言,既可以使他们在自主阅读中掌握语言规律,形成能力、技巧,又可以与艺术作品的真、善、美产生共鸣,正如古人所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在自主阅读中除了学会了去粗存精、提纲挈领,更提高人文素质,使他们的思想与心灵得到升华和净化。
      2. 把阅读的控制权应该交给学生时,教师要注意协调的是:(1)提供足够的时间;(2)允许学生自由地阅读、讨论,尊重学生的个性感悟和独特见解;(3)教师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求真向善。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采用多种模式来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相信对《语文标准》所提出的“培养学生探究式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目标的实现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使学生“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陆机语),正如苏辙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中所言“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3][美国]麦德克斯.交互网络:教育的未来和问题.
      [4][澳大利亚]桑德斯.阅读讨论教学法.

    推荐访问:泉流 风发 胸臆 唇齿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