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春秋无义战”,抑或“修昔底德陷阱”?

    时间:2021-06-27 16:02:0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大国崛起和强国相争的核心是重大利益冲突。英国在19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到二战后让位于美国;美国则经历了劣势、均势、优势三种战略态势。两国经过打压与抗衡、崛起与妥协、合作又遏制的三个阶段,构成了罕见的渐进式霸权转移,展示了“迫不得已的和平转移”方式。其深层原因在于资本外交的成本—效益核算。两国矛盾不少而不失控,实力对比是渐变而非剧变,利益关系相对平衡而不绝对失衡,美国野心勃勃却“取之有道”,英国虽不甘心但终究务实面对,“让之有利”。一取一让之间,霸权转移完成。这种渐进式霸权转移不可复制,其博弈之道有可研究启发之处。
      【关键词】霸权 博弈 渐进式霸权转移 英美关系 中美关系
      【中图分类号】D819 【文献标识码】A
      古往今来,大国崛起和强国相争一直是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争霸惨烈。英国在19世纪确立世界霸权时,面对着多重挑战。英国与法、俄、德是传统的争霸国,曾发生战争乃至引发世界大战。但是,英国不得不对美国“另辟蹊径”,从早期的打压走向妥协,继而在二战后被迫和平让位于美国。美国则是经历劣势、均势、优势三种战略态势。两国经过打压与抗衡、妥协和竞争、合作又遏制的三个发展阶段,形成了历史上罕见的渐进式霸权转移,展示了除争霸战争以外的“迫不得已的和平转移”方式及其博弈之道。这对中国思考全局战略,少走弯路,以较小代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可提供历史参考。
      “春秋无义战”:霸权转移的历史和理论
      强国争霸,连绵不绝,既是永恒的历史主题,又是难解的历史之谜。其中,霸权问题首当其冲,矛盾复杂,争夺惨烈。核心问题是重大利益冲突,包括动荡的利益格局变化、激烈的利益争夺和不同的争夺方式,有关的思想理论也随之产生。
      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雅典迅速崛起,与斯巴达发生争霸战争,史学家修昔底德总结道,“使得战争无可避免的原因是雅典日益壮大的力量,还有这种力量在斯巴达造成的恐惧”。①后世称之为“修昔底德陷阱”,专指新兴大国挑战既有的霸主国,霸主国必然应战,战争不可避免,这被视为国际关系的“铁律”。修昔底德也是西方第一个揭示战争因果关系和经济因素的史学家。他注意到商业贸易和利润争夺,还提出,“在战争中,金钱比军备更重要,因为只有金钱才能使军备发生效力:特别是在一个陆地强国和一个海上强国作战的时候,尤其是这样的”。他还分析出新兴雅典败于内部斗争、政策紊乱、对外扩张、外敌、同盟者背叛等原因,②迄今使人深省。不过,修昔底德虽批评战争的惨烈,可能由于其书未完成,难见对争霸战争的批判性认识与和平思想。
      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互相征伐,形成长期的争霸战争,实为夺取更多的财产、土地和人口的利益之争,反映了周室衰微后的利益格局大变革和社会动荡。对此,孔子认为:“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实际上,这是以复古形式要求在天下大变中保持稳定和秩序。孟子疾呼“春秋无义战”,谴责争霸战争。儒家将“仁”作为政治伦理和国家间关系的最高境界。“仁”原指人人相亲爱,儒家将其提炼升华,赋予其丰富内涵,期望把人与人的关系、国与国的关系调整到中庸和谐的良好境界。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相比之下,修昔底德的思想中难见“春秋无义战”那样有思想高度的历史批判与和平境界。“修昔底德陷阱”和“春秋无义战”显示出,自古以来中国和西方对争霸战争有不同的主流观念,也预示了二者国际关系、外交哲学和文化传统的差异:西方崇尚实利、变革、武力,中国重视义理、稳定、和谐。这一差异对当代中国复兴形象的塑造,可以作出历史文化说明。
      中世纪以来,“欧洲的版图是在战争的铁砧上打出来的”,其封建制度“不仅为政治所必需,也是经济所必需”。③近现代欧洲争霸战争有英法“七年战争”、拿破仑战争、普奥普法战争和两次世界大战。西方大国莫不为利而争,为霸而战,也出现众多理论。
      均势理论是最具西方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是现实主义的核心思想,既古老又时尚。从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到19世纪英国外交名言“没有永恒的敌人,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再到冷战中美国外交家基辛格的继承发扬和亲历实践,均势理论可谓常见又常新。该理论认为,在大国力量对比中,均势不可少,要形成制衡霸权的稳定性国际体系,防止一国独大;制衡方法有制造两极或多极抗衡、通过第三国对抗或缓冲、扶弱抑强、多国结盟、军备竞赛、分而治之等。1936年,丘吉尔指出,“英国四百年来的外交政策一直就是反对大陆上最强大、最咄咄逼人和最霸道的强国”,为此,“英国总是不避艰难,加入较弱一方,将它们联合起来,打垮和挫败大陆上的军事霸主,无论它是谁”。④此言是英国均势外交的经典表述。在近现代国际关系中,英美不仅是均势战略高手,也先后是两个霸权国家。由此来看,均势理论在实践中首先是强者理论,为强者所用。
      权力转移理论在二战后兴起,它质疑传统的均势理论,认为大国实力接近才是引起大国权力关系变化和战争的最重要原因。简言之,经济强大→政治崛起→军事扩张是大国发展的必然逻辑。该理论不仅用于解释美苏冷战等,也是美国维持霸权的思想基础之一,近些年又成为“中国威胁论”的主要理论依据,认为中国也将依此必然逻辑扩张。⑤实际上,该理论可认为是“修昔底德陷阱”的现代翻版。随后,霸权转移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被提出,罗伯特·吉尔平注重国际政治的稳定与变革以及霸权兴衰周期。他认为国际关系的本质——争夺财富和权力——没有变化;兴衰周期有两个要素:新兴大国要求改变国际体系,财富和权力分配结构发生变化。⑥他认为霸主防止霸权转移有三种选择:发动战争消灭或削弱新兴大国,绥靖退让,更多扩张;还认为帝国衰落原因是过度扩张和成本太高、入不敷出及腐败等。1996年出版的《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年》一书提出,国家有从幼年、青年到老年的生命周期,必有兴衰的变化。其序言认为超级大国美国力不从心,日、德、欧盟无法承担“大任”,“没有人能够确切说出,15年或20年之后,中国在政治和经济上将处于何种地位”。⑦18年过去了,中国成为国际政治经济中的热议话题。

    推荐访问:义战 陷阱 春秋 修昔底德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