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世界意识:历经百年形成的中学历史课程目标

    时间:2021-06-19 16:00:5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作者简介:冯一下,男,1939年生,四川蓬溪人,成都大学师范学院退休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教育学和秦汉史。
      关键词:世界意识,中学历史课程,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8)07—0010—06
      
      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明确地将“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作为高中历史课程的目标之一,从而使高中历史课程目标体系更加完整、更加富有时代气息。这是中学历史课程目标建设和研究的重大成果。而此成果的获得殊非易事。作为中学历史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世界意识从混沌初孕到明确清晰,费时一百年,经历漫长曲折的过程。下面笔者以1929—2003年我国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和历史教学大纲为基本素材,勾勒世界意识目标形成的世纪之路,并就该目标的完善和达成问题发表一些看法。
      
      一、近代探索的曲折
      
      1.“世界观念”目标的提出
      1929年颁布的《高级中学普通科外国史暂行课程标准》首次使用了“世界观念”的概念。该标准写道:“研究异时异地的社会,是培养世界观念的最好途径。”这表明,该标准已明确地将“培养世界观念”作为中学历史课程(首先是高中外国史课程)的重要目标。而从字面上看,“培养世界观念”与“培养世界意识”应该是十分接近的。关于“世界观念”的含义,该标准未作概括,但表述了如下一些具体的认识:
      (1)世界观念是与“狭隘的排外的民族成见”相对立的观念。(2)“博大的合作的观念与公正宽厚的精神”是世界观念的重要内容。(3)“近世资本帝国主义的发展,造成弱小民族与劳动者被压迫的局面。大战以后,帝国主义虽仍继长发展,而弱小民族则多已起而从事反抗帝国主义,完成独立的运动。中国在这潮流中,是极关重要而正在努力中的一员”。(4)“欧洲民族的精进不息,乃至美国日本的急起直追,皆足以鼓动中国民族的奋起”。(5)“各国民族的学术文化,也有为中国所不及而足供我们采择者。尤其是欧美近世科学的进步,是中国民族所急应迎头直追的。我们不欲数典忘祖,却也不能闭户自封”。
      2.“世界观念”目标的淡化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激化,中华民族到了危急时刻。这样的政治形势必然对我国中学历史课程目标产生直接的影响。综观1932~1941年的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可以清楚地看到,“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成为中学历史课程最重要的目标,同时放弃了“培养世界观念”的提法。标准仅将含义浅白的“培养学生世界的常识”“养成学生对于世界之认识”作为历史课程的一个目标。而且,就“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与“培养学生世界的常识”(或养成学生对于世界之认识)的关系而言,几个标准都明确要求后者服务于前者。如1932年《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目标”之(叁)写道:“叙述各国历史之概况,说明其文化之特点,以培养学生世界的常识,并特别注意国际现势之由来,与吾国所处之地位,以唤醒学生在本国民族运动上责任的自觉。”1932年《高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五)写道:“说明近世帝国主义之发展,民族运动之大势,与现代国际重要问题的由来,以研讨我国应对世界事变之方策,而促成国际上自由平等之实现。”1940年《修正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目标之(叁)要求:“叙述世界各主要民族之演化及其在文化上之特点与其相互关系,以养成学生对于世界之认识,并特别注意国际现势之由来与吾国所处之地位,以启发学生对于抗战建国责任之自觉。”
      
      二、国际主义教育成为
      
      中学历史课程的重要目标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8月,教育部颁布《小学历史课程暂行标准》(草案),规定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在贯彻爱国主义思想和国际主义精神”。由于当时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尚未制定,小学历史课程标准的精神和原则也指导中学历史课程建设。这就是说,从1950年起,培养国际主义精神便成为我国现代中学历史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
      1956年颁布的一批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正式明确了贯彻国际主义教育是中学历史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初级中学世界历史教学大纲》(草案)的“初中世界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部分,先是强调“在世界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贯彻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劳动教育”。接着又重申“在世界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贯彻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高级中学世界近代现代史教学大纲》(草案)要求“结合具体的历史事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国际主义教育不仅是世界历史课程的目标,也是中国历史课程的目标。如《初级中学中国历史教学大纲》(草案)指出:“抗美援朝运动是中国人民高度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的结晶……通过这个题目的讲授,可以给学生生动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教育。”可以说国际主义教育是整个中学历史课程的重要目标。
      为保证国际主义教育的落实,1956年大纲安排了相应的教学要点。如初中中国历史教学大纲安排了: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的帮助、苏联对中国抗战的援助、苏联对日出兵、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抗美援朝等。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安排了:《共产党宣言》、第一国际、恩格斯与第二国际的建立、工人运动中心移到俄国、第二国际的崩溃及其领导人的背叛、布尔什维克为建立第三国际而斗争、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第三国际(共产国际)的建立、蒙古人民革命、苏联国际地位的巩固、苏联为维护国际集体安全而斗争、西班牙内战和德意的武装干涉、苏联为巩固本国边疆安全的斗争及其国际意义、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加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及其世界意义、苏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决定性作用及其意义、苏联的和平外交政策、欧洲人民民主国家的成长和壮大、亚洲人民民主国家的胜利发展、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的互助团结、中苏友好团结是世界和平的坚强保证、朝中人民反对美国帝国主义侵略斗争的胜利及其世界意义、和平运动的广泛开展和巨大影响,等教学要点。
      1956年至1992年的中学历史教学大纲,除1963年大纲未明确要求外,其他都明确地将培养国际主义作为中学历史课程的目标。1963年大纲之所以例外,应与中苏交恶直接相关。即使如此,大纲的“教学要点”中仍有英美工人“不许干涉俄国的斗争”、国际纵队等内容,也就是说仍要具体地进行国际主义教育。
      什么是国际主义?1983年版《现代汉语词典》写道:“(国际主义)马克思主义关于国际无产阶级团结的思想,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指导原则之一,它要求全世界无产阶级在争取民族解放、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和建设共产主义的斗争中,在马克思主义原则基础上联合起来,紧密团结,互相支援,一切以国际无产阶级的利益为前提,把本国无产阶级的利益和国际无产阶级的利

    推荐访问:历经 课程目标 意识 中学历史 世界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