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主动与被动:改革开放初期老干部的去向抉择

    时间:2021-06-18 04:01:2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sjqj/sjqj201707/sjqj20170708-3-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sjqj/sjqj201707/sjqj20170708-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sjqj/sjqj201707/sjqj20170708-1-l.jpg
      【摘 要】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干部队伍日益凸显出的自身缺陷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呈现出不相适应的一面。对此中央逐步确立了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干部离退休制度,促进干部队伍的新老有序交替。在此新形势下,大批老干部面临着组织需要与个人意愿的两难选择,努力克服思想障碍,响应中央政策,做出符合个人实际情况的选择,或继续留任一线,或退居二三线,或离休退休,为新时期干部队伍的新陈代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关键词】改革开放初期;老干部;去向抉择;主动与被动
      【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7-0019-05
      改革开放初期的老干部主要是指“建国以前参加革命工作的干部,包括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老干部”。 [1](P.117)总体来讲,当前学术界关于老干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老干部政策的历史演进以及离退休制度方面,对改革开放初期老干部去向抉择问题的系统探讨尚付阙如。本文拟在参考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历史当事人老干部的视角,分析老干部在组织需要与个人意愿的两难选择中如何做出相应的合理的去向选择,并总结老干部在干部队伍新陈代谢中的重要历史作用,以期丰富改革开放初期关于老干部的学术研究。
      一、改革开放初期干部队伍的自身缺陷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开始展开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各部门各单位逐渐落实干部政策。“据1982年底的统计,全国已有300多万名干部的冤假错案得到纠正,”[2](P.7)大批老干部得以恢复工作,重新走上领导岗位。“老骥伏枥”“壮心不已”,很多恢复工作的老干部希望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重新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然而大部分老同志已年老体弱,无法继续奋战在第一线。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改革开放初期干部队伍的自身缺陷日益凸显。
      第一,干部队伍年龄普遍老化。在1978年中央领导集体成员中,邓小平74岁,叶剑英81岁,陈云73岁,李先念69岁,王震70岁,[3](P.49)老一辈革命家确实已到古稀之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央和国家机关正副部长平均年龄64岁;省委正副书记平均年龄62岁,66岁以上占40%;全国地市州常委平均年龄56岁,46—60岁以上占72%;全国县委常委平均年龄49岁,56岁以上占 16%。[4](P.110)可见党政军领导的主要干部年龄普遍老化,“这些干部身负重任,都在党政军第一线工作,日夜操劳。这种状况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我国近十亿人口大国的繁重的领导工作”。 [5](P.232)
      第二,干部队伍的文化科学技术水平程度偏低。党的领导干部大部分是革命战争年代成长起来的,“相当多的干部缺乏科学文化知识,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懂得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的人更少。在中央管理的干部中,大专以上占33%,初中以下占38%。其中省、市、自治区党委常委和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大专以上占17.7%,初中以下占46.5%,有专业知识,懂得现代化建设的干部比较少”。[6](P.451)中组部部长宋任穷同志曾说道:“我们整个干部队伍的文化科学技术和专业水平仍然普遍较低,年富力强而又懂得先进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的人很少。尤其在领导干部中这个现象更加突出,同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形成了尖锐的矛盾。”[7](P.155)
      第三,干部队伍领导班子配备的職员冗多。“1979年中央国家机关部委正副部长、主任职数平均在10人以上,省、市、自治区党委常委成员平均17人,政府领导成员平均11人以上,最多的省正副省长20多人;而且许多省、市、自治区党委常委班子中,正副书记人数占常委班子的一半”[6](P.451),陈云曾指出“现在各部也好,各个机关也好,开会的时候,部长、副部长、正手、副手,坐了一大桌,真正能工作的,三几个人” [8](P.267)。机构臃肿,人员冗多,工作效率低,难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需要。
      干部队伍存在的种种问题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邓小平强调“这场革命不搞,让老人、病人挡住比较年轻、有干劲、有能力的人的路,不只是四个现代化没有希望,甚至于要涉及到亡党亡国的问题,可能要亡党亡国” [9 ](P.397)。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果断推进干部队伍建设,迅速改变干部队伍普遍老化、现代化建设知识缺乏、职务冗杂繁多的现状,选拔和培养大批既有现代化经济技术知识,又有革新精神的优秀中青年人才,有步骤有秩序地完成新老干部的交替,已成为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所担负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
      二、改革开放初期老干部的去向抉择
      鉴于干部队伍实际状况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不相适应的客观形势,党和国家逐渐确立了实现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四化”方针,建立老干部离退休制度,并出台了一系列落实老干部各项待遇的政策。邓小平也多次强调实现干部队伍的“四化”是“革命和建设的战略需要,也是我们老干部最光荣最神圣的职责;是我们对党的最后一次历史性贡献,也是对我们每个人党性的一次严重考验”。[9](P.396)中央也相信“全党同志特别是我们的老同志必定会以高度的革命责任心来完成这个历史任务”。[10](P.230)在此新形势下,势必有大批老干部退出领导班子,让位于合格的中青年干部。一方是党和国家客观形势的需要,一方是个人服务于现代化建设的满腔热忱,面对组织需要与个人意愿的艰难选择,主动与被动的两难境地,老干部该如何抉择?
      (一)继续留任一线
      1982年2月,中央出台《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指出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和国家“更需要有若干位经验丰富、德高望重,能够深谋远虑、统筹全局,并且精力尚能工作的老同志,留在党和国家的中枢领导岗位上。”[5](P.248)该决定充分考虑到当前实际情况,规定一部分老干部继续留任一线,对于大批有志于为四化建设贡献力量的老干部而言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根据党和国家政策及老干部个体实际情况,继续留任一线成为一小部分符合条件的老干部去向选择。

    推荐访问:去向 改革开放 抉择 老干部 被动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