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未成年人网络成瘾原因剖析

    时间:2021-06-15 20:00:0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2007年1月2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底,我国网民人数达到了1.37亿,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0.5%。据称中国网民普及率突破10%,互联网迎来高速拐点。报告数据显示网民的年龄分布中,年龄在18岁以下的占17.2%,居第三位。[1]庞杂繁复的网络给未成年人带来了丰富的信息,但由于某些主客观的原因,未成年人容易上网成瘾。
      
      一、网络成瘾症状及我国未成年人网络成瘾现状
      
      1.网络成瘾的界定
      最早提出“网络成瘾失序病”(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这一概念的是美国的心理学者Goldberg,1994年他借用了美国精神病学会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2IV中关于药物依赖的判断标准,指出网瘾作为一种应对机制的行为成瘾,是一种缓解压力的方式。1997年Goldberg建议将“网络成瘾”一词改为“病理性计算机使用”(pathological Computer use),并将其定义为:因为网络过度使用而造成沮丧(distress),或是身体、心理、人际、婚姻、经济或社会功能的损害[2]。美国网络心理学家Young根据DSM-4中病理性赌博的十项标准确定了互联网成瘾的8条标准,只要符合诊断标准的6项以上就可以判定为互联网成瘾[3]。其中,以下5项是必须的:(1)互联网使用成为生活的中心;(2)需要增加互联网的使用;(3)不能成功减少、控制、停止互联网的使用;(4)停止或减少互联网的使用会导致无聊、抑郁和气愤等负面情绪;(5)在线时间超过预期计划。
      2.网络成瘾者的症状
      未成年人患上网络成瘾症后,开始时只是精神上的依赖,渴望上网遨游冲浪,以后发展为躯体依赖,表现为情绪低落、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这是由于IAD患者上网持续时间过长,使大脑神经中枢持续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引起肾上腺素水平异常增高,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血压升高;体内神经递质分泌紊乱如5一HT分泌减少,引起神经兴奋性降低等。这些改变可引起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和生物化学变化,尤其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体内激素水平失衡,会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诱发种种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胃肠神经官能症、紧张性头痛、焦虑症、抑郁症等。同时由于眼睛长时间注视电脑屏幕,视网膜上感光物质视红质消耗过多,若未能补充其合成物质维生素A和相关蛋白质,就会导致视力下降、眼痛、怕光、暗适应能力降低等,严重的还会出现心身障碍,如:躁郁症、强迫性神经症、精神分裂等[4]。
      3.我国未成年人网瘾现状
      多项研究表明,网络成瘾发生率为10%左右,例如,1999年8月德克萨斯科技大学心理学博士Greenfield在美国心理学会年会上公布的调查研究结果是,大约6%的网民患有某种形式的网络成瘾症,症状完全类似于吸毒者;刘风仁、梁享生、朱京京(2004)的研究结果为10.11%;而2005年11月22日,由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主持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13.12%,另有约13%青少年存在网瘾倾向[5]。根据《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年龄在6-18岁(这正是我国未成年人在校的年龄阶段)以下的占17.2%计算,有网瘾和网瘾倾向就超过384万。从调查报告和数据计算来看,我国未成年人网络成瘾问题已非常的严峻。
      
      二、未成年人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
      
      1.网络固有的特点
      计算机网络交流与现实生活的面对面交流存在很多差异,网络本身固有的一些特点容易使人上瘾。(1)信息的链接方式。网络信息以一种符合人思维方式的超链接呈现,这种链接方式易于造成“电脑前的时间扭曲”现象,有些学生在几次链接后就迷失了原来上网的目的。(2)身份的匿名特性。人们可以不断变换身份包括修改名字、性别、年龄等信息。网络的匿名性带来了网络行为的去抑制性,传统社会中个体基于内心准则和社会规范的制约而形成的行为的自我克制,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就会大大削弱或不复存在。(3)交流方式的即时互动性。基于文本的表达形式屏蔽掉了外貌、身份等社会线索,从而可以平等地就各种话题进行交流。多对多的特点更使人体会到那种一呼百应的成就感,非同步的BBS论坛可以就某个话题进行深入的探讨而受到人们的青睐,同步性的聊天具有的即时性使自己的行为立刻得到回应,这本身就是对该行为的一种强化。(4)网络技术的先进性。网络内容的即时更新是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一些刚发生的新闻信息和专业领域的最新动态,总会在网上发布。网络技术更是日新月异,以至于国外的研究者感叹,网络研究无法跟上网络发展的速度。这对于喜欢探索、追求新事物的未成年人来说无疑充满着诱惑力[6]。
      2.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
      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决定了这一时期的未成年人对新事物敏感且容易接受、寻求自我并实现自我、好奇心强、渴望友谊和交流、自制力相对较弱等特点,然而快速发展的网络世界刚好能够满足未成年人这一时期的各种需要[7]。网上活动是完全基于自我意识和观念进行的,网络交往缺乏直接感性,给人以较大的想象空间,未成年人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行为和语言的选择。由于未成年人相对缺乏社会实践经验、人际交往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鉴别能力,再加上未成年人情感发展活跃、渴望友谊、渴望交流的心情迫切,希望在虚拟的世界中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这些很容易使其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
      3.未成年人自身的不良心理品质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对过度使用互联网的研究,以及匹兹堡大学的研究都显示,IAD患者往往具有以下人格特点:喜欢独处,敏感,抑郁,倾向于抽象思维,警觉,不服从社会规范。而辛辛那提大学的精神病学家内森·夏皮拉发现他的IAD病人中,大多数患有狂躁抑郁症和社交恐怖症[8]。一旦未成年人个体出现上述心理品质,就有可能有网络成瘾的倾向。容易患网络成瘾症的人群特征:(1)性格内向、不善交往并希望得到重视但又十分孤独的人;生活中受到过某种挫折的人;家庭不和的孩子;没有特长、学习成绩不突出、心情压抑,因环境变化导致成绩下降又难以适应的孩子。(2)自我评价偏低,自信心不强的学生,一旦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遭受挫折,就会通过不断地上网来满足自己特定的心理需要,长期如此就有可能导致网络成瘾。(3)认知能力差、自我保护意识淡薄的未成年人也容易上网成瘾。他们上网大部分是为了获得自身精神上的愉悦或发泄,很少考虑到网络对自身生理或心理的伤害。我国心理学家认为,这些未成年人之所以能上瘾,是由于未成年人自我发育不成熟、人格不健全[9]。
      4.未成年人的心理需求
      个体在网络中行为的动机,是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之上的。[10]按照美国心理学家Suler的看法,一些上网者越多地使用网络就越发被网络空间的生活方式所吸引,以致花费越来越多的时间上网,甚至因此忽略了他们的真实生活。他认为人们在网络空间中的行为是为了满足以下的需求:(1)对性的好奇心的满足。未成年人正处在身体的剧烈变化时期,第二性征的出现和现实生活中对于性的压抑,使未成年人对于性充满了好奇。(2)支配需要的满足。我国现在的未成年人,大多都是独生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使他们形成极强的支配欲望,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同辈之间在学习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竞争关系的产生,使这种支配欲望受到压抑,而网络游戏则是满足这种需要的最好方式。(3)归属感的满足。归属是指个体与某一群体之间相互接受和容纳的过程。我国的教育评价机制存在用学习成绩来衡量学生的优劣,学习成绩较差又无其他特长的学生很难在班级或学校里找到自己的位置,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个体在满足了生理与安全的需要后,归属感就成为他们最迫切的追求,这种强烈的归于某一群体的需要使他们在网上四处找寻知己[10]。

    推荐访问:成瘾 未成年人 剖析 原因 网络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