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后国民党对我党海外工作的打压

    时间:2021-06-11 16:02:4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抗战爆发后,国内形势日益严峻,中国共产党不仅在国内抗日统一战线的促成方面做出了顾全大局的努力,同时为争取海外抗日力量特别是海外华侨的支援也积极开展工作。与此同时,国民党却仍置党派利益于国家和民族利益之上,以海外党部为主对我党的海外抗战工作进行多方面的干预和破坏,将反共行为延伸至了国外。
      [关键词]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海外党部 中国共产党 华侨工作 打压
      
      历史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先后实现过两次不同形式的合作,其中抗日战争期间的合作尤为重要。日军侵华的军事行动使得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最主要的矛盾。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国人携手、共同抗日自然成为整个中华民族最大的意愿,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也就成为顺应历史潮流的事情。然而事实是,国民党阳奉阴违,仍然不断制造国共磨擦,阻挠共产党的抗日救亡活动。这种反共行为不仅在国内,也延伸至国外,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其海外部对共产党海外工作的负面干预。
      
      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我党海外工作的开展
      
      在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上,中国共产党的态度一直都是十分积极的。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提出:“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呼吁各党派“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号召一切愿意参加抗日救国事业的党派、团体、各地方军政机关进行谈判,协商组织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以便集中一切国力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八一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初步形成。但是一直采取对日妥协政策的国民党政府对此却没有多大反映,对日本野心的缺乏理解,以及“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无视民族危难,促使国民党政府依然采取退让政策,依然把工作重点放在反共上。不过,之后陆续发生的“河北事件”、“张北事件”、“何梅协定”等事件多少使国民党政府的对日政策发生了一些改变,一者日军气焰日益嚣张,二者蒋介石还是个民族感情很重的人。与此同时,中共进一步展现联合抗日的诚意。1936年5月5日,也就是国民政府公布《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又称“五五宪法”)的同一天,毛泽东与朱德联名向全国人民发出《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主张为拯救中国的民族危机,所有红军“实行停战谈判,以达一致抗日目的”。8月25日中共又进一步决定废除“反蒋口号”,发表“致国民党书”,为了民族的利益,继续寻求国共合作,共同御侮,共同反抗暴日。从“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再到“联蒋抗日”这些政策的改变无疑说明了中共在民族大是大非问题上的卓越远见。这些促使国民党高层必须考虑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问题。1937年2月,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宣布“整个民族之利害终将超出一切个人一切团体利害之上”,“和平统一”“为全国共守之信条”;此后惟依据这一原则,“以适应国防,以奠长治久安之局”,并制定了处理与共产党关系的“最低限度之办法”。会上基本确定了停止内战和国共合作的原则,表示要扩大民主、修改选举法以及在一定条件下开放言论和释放政治犯等。会后,蒋介石还密令所属,以后不再使用“赤匪”、“共匪”等字眼。[1] 国民党这次会议变“武力剿共”为“和平统一”的决定是国民党对内政策的一个重大变化,标志着国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了。1937年8月,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中共领导下的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政府属下的国民革命军。
      抗日统一战线建立后,中国共产党为宣传中国的抗日战争和中共的抗日主张、团结和争取海外一切抗日力量,做出了一系列不懈的努力,而当时中国的抗战的国际形势是十分艰苦的。1938年1月,以不妨碍英国(对中日战争)中立地位为条件,在取得了港英当局的同意后,中国共产党以“粤华公司”为掩护在香港设立了八路军办事处,廖承志为主任,潘汉年协助工作,八路军办事处的任务主要是发动募捐以及接收、转运海外捐赠款项和物资。当时,敌后抗日战场己经开辟,八路军伤员增加,医药奇缺,财力匮乏,物资补充困难。然而,由于国民党和华侨所在地当局的限制和阻挠,海外华侨和港澳人士与中共联系十分困难,银行也不愿意接收捐赠给八路军、新四军的款项,办事处的存在在缓解这些方面的压力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办事处还通过间接方式展开此项工作。[2] 除了募捐、接收捐赠外,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还进行广泛的海外宣传,如通过文化界领域的中共党员广交朋友,创办、复办、翻印了一批抗日刊物,像办事处主办的《华侨通讯》、茅盾主编的《文艺阵地》、周鲸文主编的《时代批评》、香港学生贩济会主编的《学生呼声》、“保卫中国同盟”主编的《新闻通讯》、翻印的《新华日报》社论、《群众》周刊等等。这些刊物大力地向海外华侨宣传国内抗战情况、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以及我党的抗日主张、方针政策,为集中海外抗日力量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由于之前国民党封锁新闻,很多华侨团体对共产党普遍存有误解。共产党获得在海外宣传的合法权利后,力求通过确切无疑的报道扭转各侨团对祖国各种抗日力量的错误认识。他们“在关于战报的消息、战果的估计、战利品的统计数字上,力求绝对准确,用字要求比中文消息更为细致,如不笼统使用‘歼敌多少’,而用‘毙、伤、俘各多少’,早期的英文广播在国外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据英国广播公司工作人员反映,他们收听新华社的广播比收听国民党广播的效果还要好。’”[3]华侨因此反映“共产党宣传第八路军新军战绩绘影绘色”。这对华侨了解国内抗战实情十分重要。个别侨领甚至应共产党的邀请到解放区去实地考察。
      中共的海外工作大大激发了海外华侨爱国爱乡之情和抗日热忱,在这时刻他们关怀的是祖国的命运,而不是政党之争。“我海外侨胞,对国内任何派别,只有义务,而无权利。”[4] 经过中共的海外宣传,海外侨胞的援八(八路军)、援四(新四军)、援冯(白驹)和支持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运动日益高涨,据不完全统计,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成立后的两年半里,“就收到海外华侨汇款220万元和大批物资”[5] ,有力地支持了祖国的抗日战争。
      
      二、国民党对共产党海外工作的打压
      
      但是始终放不下一党专政包袱的国民党,面对海外华侨的热情却恐惧起来。他们一方面迫于各界的压力表面上仍然鼓吹联合抗日,而另一方面却暗中干预和破坏中国共产党的海外抗日工作。
      抗战爆发后,对于如何应对国民党以外的政治团体,国民党总裁蒋介石曾明确指示:“凡能放弃其原有主张,确认三民主义为最高准绳,服从本党领袖,恪遵国法,严守军纪,遵守抗战建国纲领,为国家之统一与民族之复兴而奋斗者,本党均应与之推诚相见。”[6] 早在1937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就为了民族的利益,愿意放下党争,共同御侮,向国民党递送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提出“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7] ,这表明了中共愿以三民主义为基础、再次与国民党合作的诚意。而曾任侨务委员会委员长及海外党部部长的陈树人也曾表示:“‘异党’两个字,应该是抗战以前的名词罢,在抗战以后,各党派都公开宣布服从三民主义,服从本党领袖,服从本党政府”。因此要求海外党务的工作重点是:(一)健全海外基层组织,(二)配合国内的行动,办理党员总报到,(三)征求新党员,扩大国民党在海外的力量,(四)训练干部和党员,(五)推进国民党的相关理论宣传与领导工作,祈求国际社会之理解。”[8]

    推荐访问:我党 打压 战线 抗日 国民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