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信贷资产证券化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

    时间:2021-02-21 20:05:3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本文通过介绍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之间的关系,解释了信贷资产证券化对银行流动性影响的机理分析,分析了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与流动性风险及流动性缓冲之间的关系,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商业银行应该未雨绸缪,在资产证券化稳健发展的现阶段,也要考虑到有可能出现的风险,实现盈利性和安全性的最大统一。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资产证券化 流动性风险 风险管理
      1 引言
      资产证券化起源于美国,在中国市场上也是近些年才发展起来,起初就是为了弥补流动性不足而被发明的。2010年,在瑞士召开的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管理层会议,27个成员国的中央银行代表就加强银行业监管的《巴塞尔协议3》达成一致。《巴塞尔协议3》对银行资本充足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方案要求,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为6%,同时计提2.5%的防护缓冲资本和不高于2.5%的反周期准备资本,这样核心资本充足率的最低要求为8.5%。总资本充足率仍维持8%不变。这一监管要求造成银行业监管成本的上升,因为银行为了提高和维持资本充足率,要么增加资本金,要么降低持有的风险资产。而前者增加银行业的融资成本,而风险资产的减少将限制银行的经营活动和盈利能力。资产证券化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稳定的、可预见现金流的资产,通过一系列重组,将资产的风险进行分散,对收益进行重新组合,并确保证券化资产产生预期稳定的现金流。资产证券化是近年来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为银行盘活存贷款提供了条件。张超英(2002)指出,资产证券化不仅扩大了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来源,同时减少了银行对自有资本的消耗,并且没有改变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事实上,资产证券化确实盘活了非流动资产,不过在资产证券稳定发行的状态下,商业银行的表内流动性缓冲减少,因为银行相信资产证券化可以为其方便、及时的补充流动性。但商业银行再通过这种方式增强流动性的同时也减少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缓冲,流动性缓冲可以使銀行保留充足的流动性以应对短期负债,预防流动性风险造成的冲击。据此巴塞尔协议委员会提出了宏观审慎的流动性缓冲逆周期监管,这对维护金融稳定性和引导经济平安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
      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第一次探索开始于2000年,人民银行为实现信贷资产证券化在中国的发展,将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两家设为实施银行,作出业务试验和示范。但直到2005年底,我国第一只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产品——建元1号才面向市场公开发行,历经十多年,证券化经历了“试点—停滞—恢复—发展”四个阶段。2005-2008年是证券化在中国的摸索运行阶段。2005年底,建设银行基于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这类基础资产发行第一期产品,总金额为301668.31万元,产品期限30年,这是第一只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产品,实现了证券化零的阶段性突破。至2008年底,共有17只产品发行,发行金额超过600亿。2009--2011年是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暂停实施阶段。遭到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风波席卷,此次金融危机的导火索是过量发行的MBS住房抵押贷款资产支持证券,为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范围扩大,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国家监管机构叫停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暂停发行的审批工作,业务发展举步维艰。2012年---2013年是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恢复调整时期。2012年在人民银行、银监会等监管机构的可行性论证研究后,信贷资产证券化在长达三年后重新恢复审批,开始第二轮探索,同年12月,国开行推出重启后第一只证券,再一次拉开了证券化的大幕,至2013年底,银行间市场共发行11只产品,其中8笔都是以企业贷款为基础资产,总规模达350亿,证券化进程的脚步稳步前行。2014年以后是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快速发展时期。2015至2017年三年间,每年平均推出110多单新产品,发行规模超万亿,仅近三年的发行量已占资产证券化12年历史总额的75%以上。截至2017年末,我国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余额己逾6285亿元。证券化己进入高速发展、开拓创新、规范运行的黄金时代。
      3 信贷资产证券化对银行流动性影响的机理分析
      实施证券化业务最初的目的就是为达到流动性管理的宗旨,随着银行业业务竞争逐渐激烈,银行业整体的流动性显示出逐渐下滑趋势,尤其是2015年以后,对一些股份制银行的存贷比指标进行了放宽,这使得银行有可能为了增加盈利而去冒险,将更多的钱去放贷而一定程度上减少自己的流动性缓冲。整个银行业面临流动性不足的问题。为缓和银行业整体面临的流动性不足,银行也在寻找各种各样的方法,在满足银行监管性要求的同时能实现自己的盈利最大化。资产证券化就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
      4 信贷资产证券化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关系
      流动性原则贯穿商业银行所有业务环节,影响着商业银行的生死存亡。流动性其实就是银行在自身日常业务开展、面对客户存款提取和贷款需求的压力下能否迅速满足其要求的能力。一旦发生流动性危机,银行可能会出现无法兑付客户资金、业务经营瘫痪,严重甚至会导致破产清算,产生的后果和危害巨大,即产生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发生流动性危机最初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流动性短缺,商业银行的融资来源也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能有稳定的来源。根据所查资料表明,商业银行一般有三种方式可以缓解流动性危机:一是流动性缓冲,即商业银行本身就具有的一些为了防范流动性风险而购买的中央银行债券等。二是同业拆借市场,商业银行向其他银行借款以缓解自己短暂的流动性风险;三是中央银行救助,中央银行收取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以备商业银行不时之需同时,充当最后贷款人的角色,使得商业银行能顺利通过风险期。流动性风险具有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的特征,当某家商业银行出现流动性危机时,可能会影响到其他银行,导致整个银行业出现危机。这时依赖于银行间的同业拆借市场无法起到作用。由此看来,过分依赖于同业拆借市场会加剧商业银行面临流动性风险的时候变得更加脆弱。央行救助可以缓解一时的危机,但不可能永久性的解决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因为商业银行是外部性援助,不能根除商业银行的存在的问题。而资产证券化是商业银行利用自有资金,将流动性差的资产转化为可以方便提供流动性的证券,这一举措依赖于资金市场的稳健发展。但金融市场发生波动,出现市场流动性问题的时候,资产证券化程度越高的银行就越容易产生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

    推荐访问:商业银行 流动性 信贷 风险管理 资产证券化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