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日本大地震之后_日本大地震

    时间:2020-08-17 07:20:4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北京时间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日本迄今震级最高地震――里氏9.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地震引发了高达10米的海啸,整个日本东北部海岸遭遇不同程度的海啸袭击。东京有强烈震感,仙台大部分地区被海啸淹没。据日本警察厅证实,截至3月28日,日本地震和海啸已经造成28550人遇难或失踪。其中,10901人已被证实遇难,登记在册的失踪者为17649人。
      除重大人员及财产损失外,在地震和海啸中受损的福岛核电站发生爆炸,令核危机成为日本民众和全球舆论关注的焦点。此外,大地震还撼动全球金融、资本和商品市场,造成股市下跌,国债上涨,原油价格滑落,令复苏中的全球经济充满变数。
      
      日本核辐射会影响中国吗?
      
      现在,日本大地震造成的核泄漏已经不可小觑。那么,目前的泄露水平意味着什么?如果事态继续恶化又将发生什么?中国会不会受到核辐射的影响?
      为什么说核泄漏对我国暂无影响
      日本核电站接二连三传出泄露事件。作为距离日本最近的国家之一,我们不免会担心核扩散波及中国。国家气象局发表由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世界气象组织北京区域环境响应中心会商分析结果,认为目前泄露的放射性物质对我国暂无影响。那么这些机构是什么机构,又通过什么样的分析得出了“暂无影响”的结论,这个“暂”又有多么短暂?
      全球有8个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中心
      1986年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事故以后,世界气象组织在全球陆续认定了8个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中心,目的是为了最快地对核泄漏作出应急。北京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中心设在国家气象局气象中心。平时该中心定期与其他7个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中心协同进行核应急演习,利用不同的放射性污染物扩散数值模式对同一事件进行模拟然后统计处理各个模式成员的结果,预报放射性物质在大气中的传播范围。3月12日,日本核电站一发生泄露,各核应急响应区域中心即启动作出模拟预报。这是目前最为快速和权威的模拟预报技术。
      至少目前暂无影响
      污染物在大气中的传播和扩散状况主要是受环境风场和大气状态决定。大气状态决定了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的高度范围。如果大气稳定,污染物突破不了稳定层,只能在底层聚集由底层气流传播扩散;如果大气不稳定,污染物会上升到高空被高空强风传播到更远的地方。另外,下雨下雪也会迅速地将污染物沉降到地面,空气中的污染物质会减少。所以当气象条件发生变化,尤其是风场发生调整时,污染物的传播也会相应改变。
      针对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可能对我国产生的影响,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近日权威发布:继3月26、27日在黑龙江省东北部监测点检测到了极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之后,29日又在我国东南沿海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地区的监测点检测到了极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其浓度均在10-4贝克/立方米的量级及以下。由于检测出的人工放射性核素所带来的附加辐射剂量极其微弱,小于天然本底辐射剂量的十万分之一,仍在当地本底辐射水平涨落范围之内,因此不需要采取任何防护行动。
       综合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北京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中心、国家海洋局、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监测分析认为,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未对我国环境及境内公众健康产生影响。
      核辐射如何危害人体
      人体受到核辐射会产生3种结果:1.细胞受损坏掉,被人体分解、吸收、重新利用,不会造成很大伤害;2.影响生殖细胞,改变了染色体上DNA(基因)的结构,导致生育的后代是“怪胎”;3.影响体细胞,体细胞DNA发生变化,如果这种变化不能修复且细胞仍然存活,就有可能出现细胞不受控制地复制的情况,就成了癌细胞。总之,人体总在接受辐射,辐射未必会产生危害,更多的辐射会增加危害的概率。
      如何应对核辐射
      日常的核辐射对人体产生危害的概率太小,可以忽略。如果遇到核电站泄漏这种非常规情况,也要看泄露出来的剂量大小,人体受辐射大于100毫希弗才有风险。对于泄露出来的放射性元素,我们要尽量把它们隔绝在皮肤外,衣服沾上了就把衣服换掉。如果皮肤也粘上了,就洗澡洗掉。当然更要防止吸入或吃入体内。核电站泄漏后,防治“主力军”之一就是碘。怎样服用碘呢?方舟子给出了意见:在吸入放射性碘数小时前服用碘片可起到100%保护作用,在吸入的同时服用也基本可以保护,所以没必要提前服用。碘片剂量(100毫克)远远超出碘的每日限量(一天1.1毫克),没事不要乱吃。
      万一出现最坏情况呢
      万一出现最坏情况,各机组的核燃料都泄露,会是什么局面呢?我们可以拿切尔诺贝利事故作类比。切尔诺贝利事故至少有两个方面比福岛糟得多,第一是控制棒没能插入反应堆,所以核裂变没有停止;第二是没有安全壳,爆炸后核燃料完全暴露了。而福岛完全暴露的是核废料,反应堆中的核燃料应该不会全都冲破安全壳,且都是裂变停止的状态,也就是说福岛情况再坏也要比切尔诺贝利好很多。所以即便是福岛出现最坏情况,给中国间接造成严重危害的可能性也很小。
      
      天灾过后尽谣言
      
      无论您关心或者不关心日本地震,这些天都肯定听说过不少有关日本地震的“小道消息”。
      比如,日本军人冲进核反应堆、核电站爆炸……
      无论在日本国内,还是在中国,这类谣言从未间断。
      实际上,“天灾过后尽谣言”是人类社会长期存在的现象,个别谣言虽有相当的杀伤力,但也不必过分恐慌。
      震后谣言粉碎机
      1.核电站相关谣言
      谣言1:日本核电站刚刚爆炸了,在进行人工降温,也就是人直接进入反应堆核心进行手工操作。这些人出来后活不到20分钟就会死。
      谣言2:据传,日本核电站爆炸导致整个日本不适合人类居住!甚至会波及中国!
      粉碎:首先,截至目前,日本核电站事故依旧在可控制范围内,并无显著风险。其次,核电站不会像核弹一样“爆炸”。而且,日本共同社、读卖新闻、产经新闻等权威媒体,美联社、路透等欧美媒体都未见这些消息。稍微有一些核物理常识的人应该立刻能辨别出这都是100%的谣言。
      2.核辐射谣言
      谣言:吃盐可以防辐射
      粉碎:中国卫生部专家表示,食盐里碘的含量是很低的,而且食盐中的碘不同于碘片里的碘化钾,市民就算吃很多盐,也起不到多大的防辐射效果。
      3.XXX死了
      谣言:日本女演员波多野结衣、新垣结衣在地震中失踪(或葬身海啸);日本著名漫画家年会宾馆被震垮,鸟山明(《七龙珠》作者)、岸本齐史(《火影忍者》作者)、尾田荣一郎(《海贼王》作者)、青山刚昌(《柯南》作者)等集体葬身火海……
      粉碎:截至目前,未有任何媒体证实上述人员的死讯。相反,倒是有不少演员和漫画家(如尾田荣一郎等)通过个人网站或媒体渠道证实了自身的安全。
      4.捐款类谣言
      谣言1:《海贼王》的作者尾田荣一郎先生捐款15亿日元(约合1.2亿人民币)。
      谣言2:日本民主党干事长冈田克也,曾在2008年四川地震的时候,私人捐了1亿日元。现在我们也应该帮助日本人。
      粉碎:有关尾田荣一郎捐款属假新闻,日方已辟谣。至于“冈田克也捐款”的真实情况是――2008年冈田克也的父亲冈田卓也代表所在公司捐了1000万日元。无论当事人、钱款来源,还是数目都错了。
      5.其他谣言
      谣言1:宫城县发现200多具尸体,惨不忍睹。
      粉碎:这是2004年的印尼海啸的遇难者新闻图片,与此次日本地震没有关系。
      谣言2:据NHK报道:韩国救援队派了5人2狗去日本,结果2条狗在东京走丢,5名救援队员正在找狗中。
      粉碎:这是一条日本网络的传闻,目前尚未得到证实。
      谣言3:日本很可能把那些被海啸淹没的汽车、电器等加以喷漆、翻新,冒充新品向中国出口。这些东西已经沾染了核辐射物,极其危险!
      粉碎:实在不值得辩驳,只能说发言者的想象力太丰富了。
      灾难与谣言常常“相伴而生”
      地震“史祭”:日本大屠杀、希腊大逃难
      1923年关东大地震后,一些不负责任的日本报纸发布“富士火山将大喷发”“东京地区正在沉入海底”等不实消息,让刚从废墟中爬出来的幸存者更加惊恐。一些别有用心者散布谣言说:“朝鲜人触犯神灵,地震是天神的惩罚”;军警当局还诬指社会主义者和旅日朝鲜侨民纵火、投毒,授意右翼团体自警团恣意刑讯、屠杀,被杀害的朝侨达2000多人,旅日华侨也有近百人失踪。
      1978年5月23日,希腊的塞萨洛尼基市远郊发生了5.8级地震;6月20日,该市近郊发生6.4级地震,47人死亡;7月4日,在靠近市中心的地方,又发生了5.0级地震,1人死亡。连续3次地震,震中越来越靠近市中心,再加上前两次地震都是接近月圆之时,谣言就产生了:“下一个接近月圆的1978年7月20日,塞萨洛尼基市中心将发生大地震,城市因此毁灭,市民纷纷逃亡。”
      在中国,灾难后亦常有谣言的魅影
      1976年,地震之后的唐山一度滋生大批谣言,诸如“大地震的发生是因为触怒了××神灵”“地震以后要发大水,唐山市要下陷或成为汪洋大海”之类。
      在四川汶川发生7.8级大地震后2个小时,谣言却率先从距震中千里之遥的北京传播开来。当天,北京盛传当晚10时~12时京西地区可能有6级地震,有市民已经打算“逃离”北京。同时,湖北黄石市发生6.3级地震,浙江嘉兴等地发生5.7级地震……
      为何“天灾过后尽谣言”?
      恐慌下,人们对信息有高度渴求
      面对灾难,单独个体往往会感到无能为力,会缺乏安全感,人心思危。即使社会各类组织开始实施救援行动,但由于各种原因,民众内心的困惑并不会在短时间内消失。灾难谣言正是抓住了能够满足民众急于了解不明朗的情况、填补信息缺乏的心理需求而产生的。
      在这种情况下,面对谣言,很多人有“我知道它八成是假的,可是,万一它是真的怎么办”这样的“宁信心理”,这是使得突发(灾难)事件后谣言得以肆意传播的一种心理机制。
      谣言往往能“说到人心坎上”
      谣言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它能够让民众在传播谣言的过程中宣泄情感。
      任何人对信息都是有选择的,多数人更倾向于选择和传播对自己有利的信息,或者倾向于选择和传播符合自己心理期望的信息,而不管这种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比如,在汶川地震后,将有代表性的40条谣言统计后,可以发现谣言信息最多的指向为政府和官员,而富人可以排到第三。这完全符合社会上“不相信公权力”“仇富”的思潮。
      再比如,汶川地震后,“都江堰化工厂爆炸,污染了水源,成都市要断水”的谣言在成都疯传,由于大家相信“官方不靠谱,万事靠自己”,所以就连一些事业单位都加入了“抢水”大军,全城人疯狂抢购所有可见的饮用液体。
      如何对付谣言
      很难在法治国家的刑法里找到“传播谣言”的罪名。“谣言”作为一种言论,不能因其内容“不符合事实”就入罪。宪法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并没有把内容“符合事实”作为受保护的先决条件,因为法律不可能对人要求做不到的事情。
      以美国为例,为防止设立审查制度后人们不敢发表言论,只有在言论可能引起“迫在眉睫”的“清楚和现实的危险”时,法律才加以干预。
      如果想要尽可能减少不真实的谣言,最好的办法就是营造一个信息畅通的环境,尤其是政府机构有责任及时公告真实情况。因为在不明真相的状态下,能够相信的就只能是谣言。
      
      日本怎样与灾难共存
      
      面对日本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地震,日本社会应对灾难的镇定和高效我们已经说得够多了,除了机制
      
      社会:抗灾教育无处不在
      日本气象厅的统计表明,近年来,每年平均有800多次大大小小的地震光顾日本列岛。但是,近年在日本发生的里氏6级~7级地震中,人员伤亡相对都比较轻微。可以说,日本政府未雨绸缪的危机意识和国民丰富的应急知识发挥了重要作用。
      防灾系统严格缜密
      早在1978年,日本便制定了《大规模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政府建立了中央防灾指挥系统。各都、道、府、县的警察本部都设有紧急援助队,电力、通信、煤气、运输等部门也都有防灾体制,既能各自为战,又可统一行动。
      防灾教育中心面向社会培训
      日本地方政府有专门为居民和参观者建立的防灾教育中心。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用各种图片、文字、影像介绍的日常防灾知识,可以进行包括地震、泥石流和消防的模拟体验。中心还开设有面向公众的各种防、减灾培训课程,既有面向单位开设的消防员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防火管理的一般知识、防灾人员的责任、设备的使用、综合防灾操作训练等,也有面向广大市民开设的外科医护急救培训――包括人工呼吸、心脏的基础知识及止血的方法等。
       每个小区都有“避难所”
      据了解,在城市建设规划之时,日本就十分重视对城市防灾避难功能的设计。这种“避难所”备有充足的饮水、各种食品,还有住宿房间,生活用品一应俱全,专为临时受灾者服务。1981年后,日本所有高层建筑都要求能防范7~8级地震。此外,日本住户各个家庭阳台相通,以备意外时互相支持或避难。
      另外,公园的避难作用也特别大,东京很多小公园只有几百平方米,但均设有救灾仓库。
      以公司为单位,定期培训演习
       日本各企业机构都相应制定了地震发生时职员疏散与救助方案。在公司里,平均1年内会举办2次地震演习,届时所有人都需要在同一时间带着统一发放的安全帽进行地震演习。大家聚集到了一个场地,会有人说现在是关东大地震达到了几级,需要大家如何做好逃难准备。
      居家:注重安全预备
      在日本,家里的高柜子都会安装固定装置以防止倒塌和砸伤人,书柜和衣柜一般在顶端都有将其固定在墙上的设施,并且家里的家具在安排摆放时,也会注意有没有会从高处掉下来的东西;绝对不在床头放重的东西;随时看好家里哪些是容易出现三角地带的地方,大地震到来时,这些地方可以临时躲避;在超市里人们可以买到防灾套餐,里面包括压缩饼干、手套、简易厕所、装水的袋子,以及一瓶水,以备应对突然到来的灾难;依托社会和公司建立的系统,人们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以最快的速度将自己的安全状态通知事先设定的联系人。
       防震教育从娃娃抓起
       日本人从幼儿园起就开始接受防灾常识及应急避险训练,有关自然灾害的教育是中小学的必修课。平时,中小学生同样会进行防震训练,时间由学校确定,如果邀请家长参加,训练内容就会深一些、多一些。幼儿园也常有防震演习。
      大众文化:以灾难为重要元素
      原爆文学,日本特有的文学种类
      第二次世界大战临近结束时,美国向广岛和长崎投下了原子弹,这固然加速了战争的结束,却给广大无辜百姓带来了深重灾难,也触发了原爆文学的诞生。这一日本特有的文学样式传递了人们对这场灾难的痛苦呻吟和理性反思。
      日本原爆文学中不仅有大量刻画这一人类空前浩劫的地狱般图景的纪实性作品,如原民喜的小说《夏之花》等,还有不少凸显心灵创伤、反思核时代人类命运的佳作,井伏鳟二的小说《黑雨》和大江健三郎的随笔《广岛札记》被称为原爆文学的“顶点之作”。
      石黑耀被称作“描写日本未来灾害第一人”,早在2002年他就凭借描写火山喷发恐怖景象的处女作《死都日本》,摘得日本第26届梅菲斯特奖,从而确立了自己以缜密的科学知识揭示未来灾难的风格。
      在日本灾难文学中,最具影响力的恐怕非《日本沉没》莫属。作品虚构了一场毁灭性的灾难,日本列岛沉没,流离失所的日本人开始了历史性的流浪生活……《日本沉没》在1973年一经出版,就创下了上下集400万册的销售记录,成为日本战后第一畅销书。
      灾难片:思考灾难后果
      日本与美国都盛产灾难片,但美国灾难片大多洋溢着一种乐观情绪,一般都以人类战胜了自然灾害和宇宙威胁作为结尾。而日本的灾难片则将灾难视为不可抗拒的,极少有人定胜天的乐观。
      1973年,根据《日本沉没》改编的同名电影获得了约40亿日元的票房收入,观众累计达880万人次,在日本掀起了一股危机意识的狂潮。2006年推出的《日本沉没第二部》,着重描绘日本人在“失去国土”后的命运,书籍发售1周后,重拍的《日本沉没》电影版上映,该片号称动用了日本电影史上最多的人员和资金。
      影视和游戏业也涉及灾难题材
      地震为题材的影视和游戏作品在日本层出不穷。作为拥有任天堂和索尼等游戏业界巨头的电子游戏大国,在游戏中表达对灾难的思虑当然不足为怪,其代表作如Irem Software公司的《绝体绝命都市》。这个诞生于2002年的系列游戏品牌目前已经推出4部作品,日本本土销量达数百万份。该游戏每一部作品都将主角放在发生巨大自然灾害的危机四伏的城市中,主题涉及地震、洪水、严寒,以动作冒险的形式为玩家展现了一场从大灾难中逃出生天的艰难旅程,并让人从游戏中获得应对灾难的常识。
      被灾难塑造的文化和性情
      “悲观的民族”
      由于灾难不断,日本人对未知世界有着深深的敬畏,以及深重的悲观主义色彩,与中国人看戏喜欢喜剧和大团圆结局不同,日本人无论是看书还是看戏,大都喜欢看悲剧,例如百十年来热映不衰的演绎日本古代“47浪人”为主的复仇悲情剧《忠臣藏》,以及风靡一时的小说及根据小说改编的悲情剧《失乐园》。这些小说、戏剧、电影都蕴含着人生短暂世事难料,美好的东西必将付之流水的悲情意识。
      正因如此,日本文化中对转瞬即逝的美好有深切的感情,中国人崇尚月圆、完美、和谐,日本人则崇尚枯山水、不平衡、不对称。这一切就像日本人耳熟能详的战国英豪织田信长的诗:人生五十年/莫非熙熙攘攘/浮生幻梦。
      宗教信仰发达
      灾难和痛苦使人相信宗教,日本的宗教信仰人数在全世界无出其右,据日本文化厅宗教事务科统计,截至2002年12月31日,日本的神道教信徒为10600万人,佛教信徒为9600万人,仅此两种宗教信徒的总数就约为人口总数的2倍。
      而基督教徒在日本只有不到200万人,远远低于其在东亚的韩国、中国等国家所占的比例,除了中东国家之外,几乎再难有比这更低的比例,文化学家认为一大原因是基督教的热烈情绪、其改造世界的乐观,都与日本的悲观文化格格不入。
      在大多数日本人心目中,认为灾难随时可能发生,只有做好了充分准备,心里才能踏实安稳。■
      (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访问:日本 大地震 日本大地震之后 日本大地震视频 日本大地震死了多少人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