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申奥功臣何振梁】何振梁申奥演讲稿

    时间:2020-08-16 07:18:0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取得成功,有一个人功不可没,他就是何振梁。他两次参加申办奥运会,两次担任陈述人。2001年7月13日晚在莫斯科世界贸易中心,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后,一楼新闻中心大屏幕上久久定格在一个动人的场面上:何振梁眼含热泪,与排着队上前祝贺的国际奥委会委员逐个握手、拥抱,当中国台北委员吴经国含着泪水与何振梁拥抱,并说“中国人最高兴的事发生了”时,何振梁的泪水再也止不住了。七十二岁的何振梁说:“北京拿到了奥运会举办权,我这辈子没有遗憾了。”
      
      与体育结缘
      
      作为一名专业技术工程人员,何振梁最初从没想过他这辈子竟与体育结下不解之缘。
      何振梁上海解放第二年毕业于震旦大学机电系。震旦大学由法国天主教会主办,自然对法语的要求很严格,偏偏何振梁对法语的精通娴熟丝毫不亚于他的专业。当时外语人才太紧俏了,何况何振梁思想进步,大学期间就参加革命活动了,所以,刚一毕业,他就被专门到上海招揽人才的团中央相中,直接调到了北京。
      在团中央,何振梁的工作和生活都很顺利,他这样的人才不多,自然是备受重视,一些出头露面的事少不了他,经常参加一些重大的活动。如1952年召开的第十五届奥运会,他就被选为随团翻译飞往赫尔辛基。
      第十五届奥运会是新中国在奥运大家庭的第一次亮相。当时情况很复杂,大陆和台湾都声明“只有一个中国”的立场,台湾方面甚至激动地宣称“决不与共匪选手在同一运动场上参加任何活动”,并宣布就此退出。所以,一直到奥运会开幕的前一天,中国方面才接到正式邀请。
      这一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没有拿金牌的奢望,“五星红旗插到奥运赛场上就是胜利”。站在赫尔辛基的蓝天白云下,何振梁的情绪很激动,但是他没有想到,当再次看到这一幕时,却是近三十年之后了。
      从赫尔辛基回国后,恰逢国内掀起社会主义建设高潮,中央号召各单位的技术人员归队。何振梁很是心动,他有一个挥之不去的心愿,就是希望能投身我国的国防工业建设。果然如愿以偿,他被抽调到第二机械工业部总局,从事航空制造工业。
      在二机部,何振梁是撸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的,没想到他名声在外,当时整个北京城像他这样的法语翻译人才屈指可数,一年倒有半年被“抓差”,多次被中央各部委借调,满世界地飞,他也静不下心来扎进自己的本职工作。1957年12月,何振梁从维也纳开会回来,火车经过西伯利亚时,在同一趟车上遇到了也是出国归来的国家体委国际司副司长张联华。当时国家体委刚建立不久,需要大批干部,张联华见到何振梁后眼睛一亮,回国后就向国家体委主任贺龙副总理作了汇报。贺老总多大的面子,由他亲自写信向二机部部长赵尔陆要人。二机部虽然爱惜人才,但赵尔陆本来就是贺龙的老部下,老首长开口了,他自然没法拒绝,于是何振梁很快就由二机部调到国家体委国际司。
      其实看中何振梁的大有人在,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就是其中之一,为了得到何振梁,他是下大本钱的,想与贺老总做一笔“交易”,以三换一。贺老总不置可否,等外交部的三位翻译报了到,他却一字不提何振梁调动的事。
      乔冠华何等机灵,有一次他趁与周总理、贺老总同桌吃饭之机提出此事,他以为贺龙总不会在总理面前驳外交部的面子。谁想到贺老总眼睛一瞪:“难不成就你们外交部需要人才,我们体委就不需要啦?你这是‘本位主义’。”他倒给乔冠华扣上了“帽子”。
      乔冠华哭笑不得,望着周总理。周总理只是笑笑,不置一词,贺龙是他的老战友,南昌起义时就并肩战斗。老战友之情是要照顾的,再说体育这块也应该引起重视。
      此事传到何振梁耳中,不由一阵心热,贺老总对他如此器重,他只能以加倍工作为报答。
      
      一路荆棘
      
      没想到何振梁调到体委后的第一炮就打哑了。1955年5月,他随团出席国际奥委会第五十一次巴黎全会。出发前,周恩来指示,要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而且要让世界了解我们的立场。
      会议开始后,在讨论台湾问题时,中国代表原本打算阐述立场,但苏联代表却建议中国代表少说为佳。在当时,苏联老大哥的意见是很有分量的,因此中方代表未能坚持原则,在会上三次准备发言,都被苏联代表制止了。事后周恩来很不满,以为事前反复交代,却不料“仍有此失”。
      这是何振梁调体委后第一次参加外事活动,却是出师不利。痛定思痛,何振梁决心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回国后,他依然不停地被“抓差”,就连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重要领导人会见外宾,也经常由他充当翻译。领袖人物的风采、气度、能力,让他耳濡目染,自然从中受益匪浅。他自己也认为,正是这一阶段的“厚积”,才能成就他后来在体育外交领域的“井喷”。
      1958年,中国为了反对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毅然退出了国际奥运会,时间竟长达二十多年。这让许多国际友人很不满,时任国际奥委会副主席的萨马兰奇就表示:“不能忽视八亿中国人民和运动员。”为了打破坚冰,他在1978年访问了中国。
      何振梁以体总常委的身份担任萨马兰奇的全程陪同。何振梁给国际奥委会这位重量级的人物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他们的友谊也随之展开,这对中国后来重新进入奥运会和申奥成功,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国开始为进入奥运会而努力,当时最棘手的问题是台湾问题,其中牵涉到许多方面,个中复杂非局外人所能想象。1979年3月,何振梁等人被邀参加了在洛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执委会议,由他来阐述中国政府的态度。当时场面很紧张,可谓一言兴邦,一言丧邦。何振梁十分慎重,本来他可以用很擅长的法语直接回答问题,但为了用词的准确性和有充分的时间思考,都是先用中文回答,然后译成英文,生怕有一丝出错。因此,外国代表评价说:中国人的发言既合情合理,又灵活机动,观点有根有据。接着,何振梁又参加了国际奥委会第八十一次全会,侃侃而谈,表现得无可挑剔,完全掌控了会场的倾向。由此,中国进入奥运大家庭已是人心所向。
      重新进入奥运会的中国体育健儿意气风发,奥运会上夺金揽银,风光无限。1984年,萨马兰奇就提议中国申办2000年奥运会,听得中国人心头发热。到了1991年,北京市政府正式提出申办奥运的请求。作为新中国老资格的体育外交家,已被选为国际奥委会副主席的何振梁自然是责无旁贷全身心地投入,他被任命为申办委员会副主席。
      这时候何振梁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国际奥委会有人好心劝他:这是出力不讨好的事,申办成功,人们会很快忘记你,申办失败,那你就成了罪人。
      何振梁摇摇头:“个人得失,不必计较,我必须全力以赴,要是申办失败,那我真的无颜见江东父老了。”
      开弓没有回头箭。为了拉票,何振梁开始了全球旅行,几乎是马不停蹄。有一次他从北京坐飞机赶到巴黎,就是为了与一位约好的国际奥委会委员吃顿午饭,饭局一结束就打道回府。有时他前一天刚回国,第二天又出国,连机场工作人员都诧异,如此行色匆匆为哪般?何振梁计算过,申奥的三年里,他的飞行里程约为六十四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十六圈。
      申办2000年奥运会的城市除北京外,还有悉尼、柏林、曼彻斯特等城市,竞争是激烈的,但不是公平的,西方几个国家频出小动作。由于中国是申办国中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几个对手联手对付北京,身处局外的美国也掺和进来,利用人权问题大做文章。政治因素开始凌驾于奥运会宗旨之上。
      公道自在人心。北京的呼声依然很高,在最后决定命运的日子里,萨马兰奇微笑地告诉何振梁,中国说不定在第一轮就以超过半数票获胜。
      何振梁脸上闪过一丝忧虑:行百里者半九十,这最后关头的冲刺,难呀!
      果然,西方国家使出了阴招,甚至不惜制造假新闻,让中国方面陷入被动。何振梁虽然在公开场合力图澄清,但却牵扯了大量的精力,形势不容乐观。
      决定命运的时刻到来了,何振梁的心理压力很大,因为结果将是令人极度地喜悦或沮丧。所谓冰火两重天――这是一场只有冠军的竞争,失败者无论成绩多好,连一枚银牌或铜牌的安慰奖也是没有的。何振梁的夫人梁丽娟担心丈夫承受不了这样大的落差,一早起来,不仅给何振梁口服和外贴了药物,还在他口袋里放上急救用的口服药和喷雾剂,如此尚嫌不足,又把另一份急救药交给交情甚深的日本委员猪谷千村,让他在关键时候帮忙照顾何振梁。
      中国申奥团的陈述安排在下午第一场,何振梁的开场白非常动感情,大会一片肃静。
      投票开始了,北京一路领先,但何振梁的心情反而不见轻松――曼彻斯特与悉尼同属英联邦,随着曼城的淘汰,必然将票数流向悉尼。因此,第三轮投票结束,何振梁忍着心中的苦涩,对着身边悉尼的代表高斯珀道:“我想我该祝贺你了。”
      然而何振梁还抱着最后一点希望,他盯紧监票人姆巴伊,因为他们事前有约定,如果北京获胜,姆巴伊将用目光传递这一信息。但姆巴伊在将投票的结果封在一个信封中交给萨马兰奇的时候,那神情是沉重的,目光有意无意地回避着何振梁。
      何振梁的心沉了下来,随着萨马兰奇宣布悉尼为获胜者的一刹那,全中国人的心也沉了下来,不是我们不能接受这一现实,而是我们输得太窝囊、太委屈,非战之罪也,尤非何振梁之罪。有人评论说:凭实力,北京也就在二十多票之间,那多出来的十余票,全凭何振梁一己之力拉来。
      
      申奥功臣
      
      自从中国饮恨蒙特卡罗,萨马兰奇就隐隐有一丝歉意,因为那确实包含了过多的非正常因素。就在悉尼成功之后,作为惯例,他理应庆贺一下,说一些场面上的话――“悉尼是最好的选择”。这种外交辞令对萨马兰奇来说,完全是惯性使然。
      一向宽厚的何振梁却向萨马兰奇提出了抗议:“你可以说悉尼是个好的选择,但说悉尼是最好的选择,不仅伤了中国人民的心,而且也忽视了近一半委员选择了北京这一事实。”
      德高望重的萨马兰奇诚恳地接受了何振梁的批评,后来悉尼在筹备工作中遇到许多麻烦,他就向何振梁表示过后悔:“如果当初选择北京,我会省心得多。”所以,他一再鼓励中国重新启动申奥行动。
      举办奥运会是中国人的梦想,1999年9月,中国再次踏上申奥之路。何振梁也是老骥伏枥,热血沸腾。但遗憾的是,他却仿佛被忘记一般,被置之事外。上一次申办的失利,让一些人对他产生了偏见。
      但是中央领导却清楚何振梁的分量,何振梁和国际奥委会的委员们打了几十年的交道,比谁都熟悉国际奥委会的人和事,他担任了多年国际奥委会执委和副主席,在国际奥委会人缘一流,威信一流。1999年6月,他在国际奥委会第一百零九次年会上,又以全票当选为执委,因此,有国际奥委会委员评论:“何是国际奥委会中少有的没有‘敌人’的人。”这是任何一个申办城市求之不得的最优越的资源。所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特别希望何振梁保重身体,为北京申奥出智出力。
      何振梁抖擞起精神,重新出山。姜是老的辣,他在国际奥委会任职多年,不仅熟悉其工作规律,也懂得其游戏规则,既不逾法度,也打打擦边球。比如说国际奥委会禁止奥申委访问委员,但并不禁止委员们之间互相往来,中国的国际奥委会委员可以利用本身的有利条件,分别出国面对面地做委员们的工作。中国的三个委员包括运动委员会的邓亚萍,在申办期间,就分别访问过近七十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名委员,可谓广结善缘。
      因为吸取了上次申奥失败的教训,加上中国这几年来的飞速发展,北京此次申办几乎是瓜熟蒂落。
      2001年7月13日,莫斯科。2008年奥运会花落谁家,将在这里一锤定音。
      中国申奥团的陈述由何振梁主持,过程堪称完美,流畅而富有激情。当何振梁作最后陈述时,第一句话就抓住了大家的心:“不论你们今天作出什么决定,都将载入史册。但是只有一种决定可以创造历史。你们今天的决定可以通过体育运动促使世界和中国拥抱在一起,从而造福于全人类。”他交替着用英语和法语说出自己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崇敬、对在中国举办奥运会的长期梦想、对委员们的友谊和对他们选择的尊重以及发自内心地对他们投票的期待。最后他以平静而诚恳的语调说:“亲爱的同事们,如果你们把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荣誉授予北京,我可以向你们保证,七年后的北京,将让你们为今天的决定而自豪。”
      全场掌声雷动,胜利的天平已经倾向了中国。投票的结果已是意料中的事,仅在第二轮,北京就以绝对的优势获胜,中国人的奥运梦想终于成为现实!
      申奥成功,何振梁功不可没。国际奥委会总干事卡拉尔这样评论说:“从1993年北京第一次申办以后,我就注意观察何先生如何在国际奥委会内一块砖、一块砖地砌成了通往今天胜利的长城。”
      何振梁却是居功不傲,2001年7月17日,《人民日报》等好几家报纸刊登了一篇关于何振梁的专文,题目是《此生无憾》。文中摘引了何振梁的一段话:“有人对我讲,北京成功了,该为你记功。对我来说,没有什么功利可言。‘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能看到我们国家举办奥运会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快乐,我已很满足了。”
      2002年3月22日,何振梁获“体育终身成就奖”。■
      (责任编辑/谭玉先
      电子邮箱:tyx202@sina.com)

    推荐访问:申奥 功臣 申奥功臣何振梁 何振梁申奥日记 何振梁申奥演讲视频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