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社会认同倾向【我国转型期失地农民政治认同弱化倾向浅析】

    时间:2019-05-04 03:22:3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转型的进一步加剧,我国农村地区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地区大部分的土地被征用,用以满足城市化的发展。农村土地的征用给农民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损失,从而使农民政治认同弱化,一系列问题随之产生。
      关键词:失地农民;政治认同弱化。
      作者简介:刘颖(1986.5.29-),女,籍贯: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学校:沈阳师范大学,学位:硕士在读,专业:社会学。
      陈雪洁(1987.2.14-),女,籍贯:辽宁省庄河市,学校:沈阳师范大学,学位:硕士在读,专业: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D6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2-0229-01
      一、概念界定
      对政治认同的界定学界各执一词。一种说法认为政治认同是人们对现存政治系统、政治规范、政治秩序、政治价值观的情感倾向和心理归属,与政治合法性和政治稳定密切相关。(彭正德,2007)另一种说法认为政治认同就是指一定政治体系中的政治主体(个体或群体)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从内心深处产生的对现存政治系统、政治规范、政治秩序、政治价值观等情感上的归属感和依附感,以及政治主体基于自身价值积极支持、参与政治体系的实践行为活动。(李岩,2011)
      笔者认为,政治认同就是政治主体(个人或团体)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人们对现今的政治系统、秩序规范、价值观念等的情感依附和心理认同度的倾向。
      二、研究现状
      (一)农民的政治心理趋于冷淡。政治心理是指在社会实践中人们对社会政治关系以及其政治行为、体系和发展等各方面现象所表现出的一种心理反应。政治心理的具体表现为社会成员对社会政治关系的情感归属、认知态度、情绪愿望等。在现今的中国农村,普遍存在着农民对本村村务运行机制漠不关心或知之甚少,甚至对自己的政治民主权利如选举权被选举权等也表现出比较冷漠的现象。
      (二)农民的政治参与度普遍偏低。社会成员政治参与程度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其政治机构的完善程度,它与社会成员的政治心理、社会地位、机会等联系紧密。我国农民由于文化水平、信息获取量等的局限,对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的一切事宜关注较少,其政治参与度相对较低。
      (三)农民对党和政府部门持基本认同态度。农村土地被征用前阶段,农民生活先对比较平稳安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与前人相比他们认为自己是幸福的。因此农民对党和国家推行的政策措施等基本认同。
      三、农民政治认同的基本类型
      (一)暴力威胁统治型。帕森斯的服从理论强调,武力制裁是驱使公民服从统治的原因之一,如果公民违反政府的法令,政府会通过使用武力或以暴力威胁的方式获得人们的服从。当政府将暴力合法化来维持其政治权威时,便能形成暴力威胁型政治认同。
      (二)思想内化型。统治者通过宗教、伦理观念、风俗习惯等手段控制农民的意识形态,古代中国主要表现为封建伦理道德对农民的思想束缚,西方则通过农民对宗教的崇拜将宗教教义内化进农民思想领域。
      (三)经济利益主导型。这种政治类型中经济利益占主导地位,由于农民在经济体系改革中获得了实惠,使其生活境况得到改善,因而产生较强的政治认同感。
      (四)民主权利主导型。这是在农民政治民主权利得到充分发展和保障基础上产生的政治认同类型。农民通过政治渠道满足自身利益需要,维护了自身的经济和政治权益,因此政治认同感普遍提高。
      四、政治认同弱化倾向的表现。
      转型期农民政治认同弱化主要以政治行为的形式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农民对政策措施持不合作态度。不合作是指农民不把现行的政策措施、法令规章等不予重视,对乡、村干部的工作不予配合,不积极参与政治活动,采取漠视或回避的态度对待政府系统。
      (二)农民维权抗争行动凸显。这里的维权是指农民维护的是法律政策赋予给农民的正当权益,以对抗那些侵害其自身合法权益的行为。有这种倾向的农民一般态度比较坚决,通常是群体行为。通过正面冲突、直接上访、游行示威等方式与政府机构进行对抗,以维护其合法权益。
      (三)农民的越轨行为。越轨是一种违反有关法律、政策或社会道德的政治行为。这种行为主要分为三类:一种是少部分农民认为现行的政策法规和利益格局等阻碍了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采取反社会的行为方式谋取自身利益;二是部分农民对有关机构、组织、政策规范等不满意,用破坏性的行为宣泄心中的怨气;三是一些地方民间组织力量过于强大,因而政治组织的权威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种民间势力甚至操控居委会的选举以及相关政策方针的贯彻执行。
      (四)农民自暴自弃。一些生活陷于困境的农民对社会、政府失去信心,对生活失去希望,悲观情绪严重,因此自暴自弃,整日游手好闲,甚至打牌赌博,不务正业。
      五、应对策略
      (一)进一步将农村的土地政策落到实处,使农民的土地权益得到进一步保障。在土地承包期限内,除非农民主动放弃承包权,任何组织或个人都没有权利使农民失去其承包土地的所有权。
      (二)使农民土地权利更加明确,让农民享有四权统一(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只有权力的内容和性质得到进一步的明确界定,才能使农民的权益得到最基本的保障。
      (三)建立正规的土地流转机制。正规的土地流转机制即“自愿、依法、有偿”。土地承包期内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采用任何手段收回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积极完善土地使用权市场,使农民土地使用权利流转畅通无阻。
      (四)农村土地的流转模式主要在农户间进行,工商、行政等企事业部门不应长时间、大范围的租赁经营农户的土地。由于我国农业人口众多,如对农村土地使用方式加以限制,会直接影响农村的稳定。
      (五)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庞大,农村人口从农业转向非农业将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现行社会保障体制也没有将农村完全覆盖,因此,农村土地仍将是农民维持生计的最基本保障。
      六、结论: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顺利建设为提升农民政治认同度提供了有利条件,新农村建设中,首先要清除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性障碍,使农民的民主权利得到有效保障,大力发展经济,让农民的利益表达渠道畅通无阻。做到从根本上消除农民的被歧视感、被剥夺感、被抛弃感和挫折感,培育民主权利基础上的农民政治认同。
      参考文献:
      [1]、李岩.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政治认同问题研究——基于R市O村的实证研究[J].曲阜师范大学,2011,3.
      [2]、安东尼.奥罗姆:《政治社会学》,第111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3]、彭正德.世界范围内农民政治认同的类型与我国农民政治认同的基础[J].政治学研究,2006,3.
      [4]、彭正德,我国转型期农民政治认同的弱化倾向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3.
      [5]、陈锡文,韩俊.农民土地使用权流转须积极稳妥[J].人民日报,2002,9.

    推荐访问:转型期 弱化 浅析 倾向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