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主持人语言 [电视主持人的无声语言]

    时间:2019-04-26 03:28:5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电视主持人以其个性化的形象出现在屏幕上,以其鲜明的个人身份代表节目行使着话语权。话语是通过一定的语言符号和形式进行的。传播学者和心理学者把这种符号和人际交流的形式分为:语言与非语言,即有声语言与无声语言。电视是门视听艺术,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言”与“行”是被观众的听觉、视觉一并接受的。有研究表明:在信息交流中35%是通过语言获得的,而65%是通过非语言获得的。主持人运用好无声语言,可以增添个人魅力,可以增强传播效果。由此可见,虽然有声语言是主持人传播信息的重要工具,但无声语言辅助着有声语言产生的综合效应是不可忽视的。只有用好无声语言,信息传播才是完整的。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无声语言包括表情语、肢体语、包装语三大部分。
      一、 表情语在节目中的作用
      表情语,主要指人脸部器官反映的信息。每个人都有面部表情。面部的每个细微动作都表达某种意愿、某种感情、某种倾向。有人说:面部表情是最准确、最微妙的人的“晴雨表”。有研究表明,人面部表情可达25万种之多。可见,表情语在沟通交流中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在电视节目中,主持人的表情语除了面部表情外,还有眼神。
      主持人在屏幕上一出现,还未开口,亲和的微笑、优雅的姿态、端庄的仪表,便春风拂面般印入观众眼帘、心田。这些非语言信息的传递已经“形先夺声”地开始了。无论是新闻类、综艺类还是生活类节目,每一档节目都因其内容决定着自己的风格,对栏目主持人的形象也有着各自与栏目风格相吻合的要求。新闻类节目对主持人的形象要求是:端庄大方、正义大气;综艺类节目对主持人的形象要求是:时尚个性、富有活力;生活类节目对主持人的形象要求是:真诚、生活,富有亲和力。形象不仅指主持人的五官长相,还有气质风度、知识内涵。这些元素在节目传播中能起到影响力、表现力的作用,面部表情功不可没。面部表情随着喜、怒、哀、乐等变化起着表情达意的作用,是语言表达不可或缺的好伙伴。比如:一个微笑,表达的绝不仅仅是高兴,还有欣喜、欣慰、肯定甚至等待等诸多含义;一个怒颜,表达的除了愤怒之外,还有批判、反对、甚至相反的意义。尤其当语境到达高潮时,甚至会休止语言、以一个意味深长的表情来体现全部的意义。各种表情微妙的变化表现着语言分量的轻重、色彩的浓淡、节目的态度。《今日说法》的萨贝宁,表情大多严肃庄重,与法制节目体现的威严性相吻合;《快乐大本营》的谢娜,表情语言丰富,以搞笑、疯闹为主,这也符合娱乐节目特质;在汶川地震报道中,主持人哀痛的表情已不足以表达当时的悲伤,直播现场主持人当场哽咽、流泪,这种难以控制的激情爆发出语言难以达到的表达效果。可见,表情语在信息传播中对有声语言不仅起着辅助、补充的作用,甚至可以独立表情达意。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神可以表达丰富的感情、交流复杂的感情。可以说,人的交流,首先是从眼神的交流开始的,友善、鼓励、敌意、怀疑等等,眼睛都会有眼睛的“语言”说话。眼神的交流不仅在普通情感层面,甚至可以进行心与心的对话。所以,主持人一定要善于运用这种“语言”在节目中与观众、嘉宾、采访对象进行心灵的交流。如:《鲁豫有约》主持人陈鲁豫,用一双美丽聪慧的大眼睛邀约嘉宾,真诚、友善的眼神让嘉宾愿意敞开心扉、娓娓道来,使访谈氛围和谐温馨而快乐。
      二、肢体语的作用
      肢体语,又称身体语言,是指通过头、眼、颈、手、肘、臂、身、胯、足等人体部位的协调活动来传达人物的思想,形象地借以表情达意的一种沟通方式。在电视节目中,主持人常用的肢体语言就是身势、手势、坐姿。
      身势语,就是身体移动构成的语言符号,也是一种心理环境构成的需要。主持人面对观众或者采访对象时,不同的身体倾斜角度和随意移动都会造成不同的心理距离。比如:身体侧向,会给人一种心理防护的感觉,这种扭捏的姿势会给观众和采访对象制造距离;身体后倾,会给人一种懈怠、高高在上的感觉,这种姿势往往让观众和采访对象觉得不礼貌、不尊重人而“敬而远之”;在节目进行时,主持人切忌随意晃动身体,让人觉得轻浮而不信任你。身体略微前倾,会给人一种谦虚、亲和的感觉,和观众、采访对象容易拉近距离。这也是主持人经常采用的一种身势语言,而且效果不错。无论是新闻播报、新闻主持,还是谈话、综艺节目,无论是坐着还是站着,主持人身体略微前倾都可以起到接近观众的作用。
      手势语是电视节目主持人最常用、也是最实用的无声语言。手势是随着语言情感起伏的自然动作,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增强语势。抬手、挥手、指向、计数、比划大小范围,既能增强信息传递效果,也能增加亲和力。白岩松最典型的动作,就是随着语言感情的需要伸出一个手指上下指点,引起了关注、加强了态度;李咏以其标志性的手势成为《非常6+1》的标志,三个手指一伸出来,马上可以聚合观众的注意力,调动观众的激情;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中时而挥手高劈,时而伸手远扬,时而双手扶臂,丰富的手势语相得益彰地推进、配合着语言情感的走势,感染着亿万观众。手势的动作能有如此大的作用,手的摆放和手指的扣合也都有讲究,而且还能体现主持人的个性。《面对面》的王志和《鲁豫有约》的陈鲁豫,都喜欢以手托腮。王志托腮,体现着成熟与思想;陈鲁豫托腮,体现的是柔美专注。合适的手势可以增强主持人的个性魅力。十指相扣,谦谦儒雅,显示着自信和权威,但容易造成采访对象的距离感;两手抱拳式摆放,容易给人过于防卫的感觉;两手平摊,又显得过于随意。
      坐姿也是传递态度的无声语言符号,两腿的摆放是很有讲究的。主持人主持节目时最痛苦的不是手怎么放,而是腿该怎么放。两腿随意张开,不文明也不礼貌;跷二郎腿,没教养、不尊重人;两腿并拢,拘谨不自信。我们看到王小丫主持节目时,两条腿时而前后摆放,时而两腿交叉,就是偶尔来个二郎腿也不令人反感,这不仅是因为节目气氛比较宽松,也显示了主持人懂得抓住时机变换动作。自然就是最美。
      由此可见,每一个细节都是无声的语言,我们要根据现场、节目、采访对象的具体情况仔细研究,灵活运用,切不可滥用这种珍贵的话语权。   三、包装语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包装很重要,这里我们只谈形象包装。发型、服饰不仅要适合、美化主持人,更要符合栏目风格。服饰和化妆都传递着一种信息,与有声语言一起实现着大众传播。服装与化妆是主持人给观众视觉感受的基本要素,体现着主持人的个性、修养、品位,也展现着栏目的受众定位。不同的栏目对主持人服装和化妆都有着不同的要求;不同的节目内容和节目实效对主持人的服装和化妆也有不一样的要求;不同的主持人对服装、化妆有着不同的要求。
      (1)新闻类节目,主持人发型大方,服饰职业,妆面朴素、清新淡雅,包装追求在平实中实现真实可信。端庄大方的主持人形象才能与新闻节目的真实性、权威性相吻合,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款式、色调也会随着特殊需要而变化。比如:即便是新闻联播,每逢春节,主持人都会身着喜庆鲜艳的服装,甚至打破西服惯例换上唐装。配合服饰,主持人妆面也会亮丽一些。这传递的是一个举国同庆、共庆吉祥的信息。国丧、国难、灾害,主持人必着黑色或者素色西服,妆面朴素庄重。这传递的是一种悲痛、哀伤、低沉的情感。
      (2)综艺类节目有很多文艺性节目,主持人包装可以前沿、夸张一些,选择余地也很大,西装、旗袍、礼服、长裙、休闲装束,引领潮流、诠释时尚。但是,什么节目穿什么衣服也要得当。新年音乐会,一袭精致的旗袍可以体现浓浓的民族文化,但维也纳音乐会就得身着西服、礼服了,这样才能体现严肃音乐的正式风格。
      (3)生活类节目,主持人包装追求精致自然、休闲精神,既能引领时尚生活,也是懂得生活的行家里手。生活服务类节目,比如《为您服务》节目,主要是生活常识、生活小窍门,如果身着西服就很刻板了。烹饪节目,休闲装束再戴上围裙,才更生活。时尚生活节目,主持人装扮就应该时尚一点,这样在节目中传递的生活时尚元素就更有说服力。
      (4)服饰、妆面一定要符合栏目的风格,如何调整变换?电视妆容都不宜浓妆艳抹、矫揉造作,要干净利落、自然大方。服装要大方得体。试想,新闻节目主持人身着坦胸露背等服装,非主流发型、颜色光怪离陆,新闻节目的真实性、舆论监督的权威性从何而来?观众能接受并相信这样的主持人传播的信息码?服装发型还要和节目内容和环境搭调。比如采访一个农民,主持人如果穿着珠光宝气、贵气十足,气氛会极不协调。这种反差,很难实现平等互换信息。当然,在风格和搭配上可以在不背离栏目风格和现场环境的情况下,充分体现主持人的个性。主持人对服装的选择搭配和妆面的要求,也是主持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了解非语言符号——无声语言的作用,懂得表情语、肢体语、包装语的运用准则,对优化节目、完善自我形象、增强传播效果将会起到很好的效果。主持人如何将有声和无声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无声语言的效能,有赖于主持人钻研、提高把握无声和有声语言的能力,以期运用自如,为节目传播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陆锡初:《节目主持艺术通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
      [2]俞红:《节目主持人通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
      (武汉电视台)

    推荐访问:主持人 无声 语言 电视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