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怎样应对高中语文课堂中的沉闷现象】兰老师课堂资源

    时间:2019-04-05 03:17:4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4-0086-01  高中语文课堂气氛不活跃,问题提出后,回答者寥寥无几,大部分学生低头或有意回避老师的目光,形成不了师生互动,课堂成了教师唱独角戏,这样的沉闷课堂。探究根源:这不仅与学生的心理因素有关,与教师讲得多,学生没有形成习惯,评价缺乏鼓励,以及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也有着密切联系。课堂应是学生自主的课堂,教师只起穿针引线、起承转合的作用。师生互动是教学过程中师生思维的碰撞,是促进学生长远发展的教学方法。语文课应该认真把握教材,研究学情,充分利用多种手段,让学生自学、交流、发问,形成习惯,才会使沉闷的课堂成为活跃的课堂。这样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绽放出生命的光彩,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
      1 解开学生心灵绳索
      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学生看做听众,学生只是被动地听,没有学生参与,就造成学生没有自主学习机会,时间长了学生不肯动脑,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只有在真诚、理解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敢于和勇于发表见解,自由想象和创造,从而热情地汲取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人格。”课堂上,首先教师要尽量敏锐地抓住学生思维的角度、回答的侧重点进行引导和恰到好处的点评,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的思维是纯真的开阔的,他们回答的问题有时是我们未曾预想到的,此时我们不能单纯盲目地说“好”,更不能打击学生。而应注重学生思维的方法和角度,并以此来“点拨”、“评价”、“交流”,引导学生在教师“赏”前发问、“赏”中发问、“赏”后发问,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注重整合“问题源”。其次,对于胆小而不敢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应积极鼓励,“想到什么就说什么,错了没关系。”真诚的鼓励与理解,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彻底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也必能激发他下一次主动、积极回答的勇气。课后,教师以朋友身份让学生主动与老师交流,交流中你一定会发现原来学生的想法比你想象中的深刻得多。这样就可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又可以让学生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见解,从而把沉闷的课堂变成为活跃的课堂。
      2 激发学生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因此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一个成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有心人,能用爱心去发现学生身上兴趣的火花,更应该是那个击石成火的人,能够制造适当的契机去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兴趣成就学生的人生。现代教育,老师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引导学生思考,和学生交流、切磋。让学生能够以自己的思维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去认识和再创造。比如在讲送别诗时可以鼓励学生谈谈“最喜爱哪首送别诗”,“为什么喜爱”,激发学生对送别诗进一步了解的愿望。在理解送别诗的常见意象与情感时,可以通过播放歌曲《长亭送别》来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学生理解。又如,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课前五分钟新闻发布会”活动,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介,大量搜集新闻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发布。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了解国内外发生的大事,让学生从各类新闻中了解众生百态、人情冷暖、世间万象。这样,就能激起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唤起学生创造的热情,从而真正使语文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
      3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构建 “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发展,才会使使沉闷的课堂变成为活跃的课堂。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首先是对学生要有民主平等意识。有了民主平等意识,师生间才会有零距离的对话,才会有自由的言语空间。教师更大的作用是“导”,而不是“教”,学生的“学”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在学生如何“学”上做文章。重在让学生“悟”。教师要相信自己的学生,多给他们一些时间“悟”。我们就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高中语文教师在平时上课中可以把一些多音字、难字故意抛给学生,让他们带着问题去查找答案。其次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就要创设良好的课堂生态环境。良好的课堂生态环境,是在课堂教学的动态过程中,随着师生心灵的和谐碰撞与精神的自由交往中形成的。
      4 转变教学方式
      教学是有计划、有目标的活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转变教学方式,创设语文教学的情景,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之者”。语文课既是语言训练课,更是思维训练课,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就要依据学习目标设计一个科学的、情感和思维训练兼顾的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上唱主角,教师只是组织、协调,给学生创设丰富的想象、思辨、展示的空间。把教师讲授变成学生讲课,一个人讲多个人听变成人人讲人人听,让全体学生以主人的身分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只有大胆地把课堂交给学生,才能让学生有语文素养层面上的显性收益,并在不断体验中受到长远影响,从而让他们由衷的爱上语文课,使沉闷的课堂变成为活跃的课堂。。
      综上所述,使学生能够投入、喜爱、有所收获是一堂课的基本要求,也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底线,教师只有在不断的了解学生与提升自身素养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地摸索出调动语文课堂的有效方法,精心设计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才能让它在新课程理念的陪伴下走向灿烂的明天。

    推荐访问:语文课 沉闷 堂中 应对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