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发挥社会工作知识功能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时间:2021-06-13 04:01:5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又一重大创新。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汇集全社会的智慧,需要厘清一些模糊认识,克服人们思想观念的障碍,以统一意志、凝聚人心。
      本刊将以“和谐社会笔谭”为题,陆续组织一些专家学者畅谈感想和认识。欢迎广大作者投稿,文章篇幅可长可短。编辑部邮箱:zou-ying@tom.com
      
      2006年7月24日,国家人事部、民政部联合出台《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文件指出,“国家建立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纳入全国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证书制度统一规划……通过职业水平评价,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人员,表明其已经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岗位工作的水平和能力。……通过考试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人员,用人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聘任相应级别专业技术职务。”这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人事部、民政部颁发的第一个社会科学类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评价制度,是中央政府主管部門第一次用正式文件形式表达的对社会工作人员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的专业地位的肯定。也是人事部、民政部按照中央的精神,通过向“知识”授权的方式,营造“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格局的重要举措。
      
      一
      
      20多年前,面对国民经济危机,我国领导人毅然选择改革开放的道路。邓小平用共同富裕的目标再次强调改革的社会主义本质。然而,改革的实践又出现了偏差。由于强调经济增长,而忽略了人的发展和社会建设。20多年过去后,尽管经济发展了,财富总额增加了,但是,干群关系不和谐,劳资关系不和谐,人际关系不和谐,城乡关系不和谐,区域关系不和谐,人与自然关系不和谐。
      在改革的大潮中,中国共产党变得清醒和成熟起来,不但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而且具体明晰地提出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表述,当代中国人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
      在社会建设“责任承当和分工”问题上,西方国家也有过教训和经验。二战以后,为了达到新的、更加广泛的社会团结,在公民合法认同基础之上,西方工业化国家普遍建立以政府负责照顾公民需要的福利国家。在最典型的福利国家,比如北欧地区,政府承诺为所有需要的人士,不分年龄、性别、阶层、种族、购买力,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服务。这也许是世界上第一次最大规模,最为正式的“和谐社会”建设实践。然而30多年过去,西方人发现,福利国家并没有实现其承诺。在全球经济背景下,福利国家问题,包括公民无法直接参与,模式浪费、成本昂贵、效率低下等问题,暴露无疑。回应谁来照顾社会共同的“善”的问题,公民再次开始依靠自己寻求答案。这使得“参与”、“授权”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时尚、最有影响力的概念。而公民参与的主要形式是自愿组成非营利机构,并自愿为非营利机构贡献自己的时间和金钱。彼得·德鲁克估计,当今,美国有100万个活跃的非营利机构,创造了美国1/10的产值。1988年美国公民给非营利组织的捐助超过1000亿美元,比1980年增加一倍以上,8000万志愿者贡献了总数大于149亿小时的志愿服务,相当于至少1500亿美元,1995年超过1/3的美国公民,即8900万人参加了志愿者活动。不仅是普通美国公民自愿贡献于社会公益,美国企业界成功人士也一样。最有代表性的案例是盖茨和巴菲特。前者对和谐社会的贡献是把自己的财产270亿美元成立世界上最大的私人慈善基金——盖茨基金,并宣布自己将退出微软,一心一意管理基金会。巴菲特则把自己的300多亿美金的财产捐赠给盖茨基金会。两个人的行动逻辑是来自于社会的钱,必须最有效率、最具竞争方式的方法还给社会。
      
      二
      
      如何将和谐社会建设任务从党和政府的任务转化为全民自发参与的行动?
      笔者认为,应该从尊重知识开始!知识是21世纪的核心资源。现代社会的知识,第一是高度专门化;第二是知识完全存在于应用和操作之中(彼得·德鲁克,2003,P. 233);第三,知识掌握在知识工作者手中。缺少经济建设专门知识和专门人才,创新乏力,市场经济搞不上去;缺少社会建设专门知识,要扩大社会参与,要重建社会信任,要建设和谐社会,恐怕也是空话。故此,社会科学的参与非常重要。国人部发〔2006〕71号文件的颁发,承认社会工作者的社会科学专业技术人员身份,一举打通了多年阻滞的社会工作知识和社会工作专业技术人员人才参与社会建设的合法性渠道。这是中央政府职能部门转换思维,大胆创新,尊重社会科学知识,尊重社会科学专门人才的表现。
      社会工作起源于西方工业革命时期。起初只是有改革精神的个人和有宗教意识的小团体解决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问题的私人慈善行为。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展,社会问题的不断增多,社会工作开始职业化。二次大战以后,在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的“福利国家”的过程中,在不断地寻求最有效、最适当的协助个体、群体和社区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中,社会工作充分吸取社会科学各学科精华,发展成为具有综合交叉知识储备的人类服务的学科,同时,由于社会工作职业的专业性质,又成为西方社会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团结的制度性渠道和措施。一大批受过长期多元训练的专业社会工作者出现,并活跃在各类非政府社会服务机构、政府机构以及企业中。1978年美国注册社会工作者约为38.5万人,而1996年已经超过60万人。1984年,美国历史上第一次由美国国会宣布将三月定为“全国社会工作月”。里根总统签署的98-232号法令,充分肯定了成千上万献身于帮助有需要的人群的社会工作者。这个法令指出:“专业社会工作者在保护儿童和老人,反对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预防个人和家庭的社会性和情感性疏离方面,发挥了排头兵作用。”(O·威廉姆·法利等,2005)这说明,社会工作专业的重要性被西方社会广泛接受。
      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相比,社会工作的学科特点对和谐社会构建有着至关重要的特殊功能。
      首先,社会工作是一个价值导向的学科,专业知识直接建基于人性基本的需求之上,专业价值观基本表述是以人为本。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与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的吻合,使得社会工作专业资源能够成为21世纪和谐社会构建中独特的,无可取代的道德和政治资源。
      其次,社会工作的知识体系具有实践本质。社会工作发展出了一套专业助人方法,致力于挖掘人和群体的潜能,协助个人或群体解决问题、预防问题。提供专业服务是社会工作区别于其他许多社会科学学科的最重要的特征。现代社会,知识的意义发生了巨大变化。能够应用和操作的资源才是真正的知识(彼得·德鲁克,2003)。由此推论,社会工作知识的应用性、操作性以及它的价值取向的特点使得社会工作知识将成为建设现代社会的至关重要的知识。
      第三,社会工作的专业介入范围独特,领域广阔。社会工作不但提供个人服务,更为家庭和各类组织提供各类服务。不但致力于解决和减少已经存在的问题,更致力于防范问题和发展人的潜能,建构相互关怀的组织文化,增加社会资本,维护社会正义,推动社会变迁。
      
      三
      
      在我国,社会工作却并不是一个全新概念。事实上,社会工作作为一项知识引进和创新的事业已经有20年历史,由于创新者和引进者身份、角度、方法不一样,中国的社会工作创新分别走上两条发展之路。其一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发展和创新,大致历经三个发展时期。第一时期为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与经济改革配套的改革过程中,民政部在全国兴办了4所民政中专,开始培养民政社会福利专门人才。这是最早由政府部门创办的,以教授中国民政工作本土知识为主体的社会工作类学校。第二时期为上世纪80年代后期。民政部主动与北京大学等高校联手,试图在高校的支持下,为民政部门培养高级民政社会福利专门人才。故此,政府主管部门民政部,是中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首倡者。然而,在经济体制改革单面发展的十多年里,民政部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不被重视。这个局面导致其培养专门人才的努力见效甚微。巨大的变化发生在近几年。其显著特征是全国200多所高校几乎同时起步,主动借西方的社会工作知识体系兴办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应该说,在社会工作尚未职业化的前提下,借西方的智慧培养本土社会工作专门人才,需要智慧、勇气。问题是,社会工作专业的职业取向要求社会工作毕业生直接投身社会服务。而高校只有人才培养功能,岗位由社会提供。这使得受过社会工作知识体系训练的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缺少发挥专业特长的机会。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超前与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滞后,导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资源严重浪费。
      与社会工作教育创新同时起步的是中国社会工作实践。作为基层创新推动和民政部上层倡导的民政工作改革,这种实践大致分为两个阶段。19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为第一阶段,以社区服务为旗帜。1990年代末期开始进入第二阶段。其标志是社区建设。由于制度缺陷,本土社会工作实践智慧与国际社会社会工作专业智慧无法对接、交流和相互补充。双方只能把对方的努力弃之不顾。在教育界致力于引进、吸收国外社会建设专门知识,并以此为参照培养专门人才,构建本土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体系的时候,政府民政部门,特别是政府街道办事处却借用行政授权,一直沿用非专业人员作为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主力。现在看来,这种实践虽然难能可贵,其前设却是错误的。因为,它假定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不需要专门知识,不需要专家参与。这种排斥知识的局面,借行政权力维持了多年。其低成效、低社会参与和高成本的结局却是无法避免的。
      市场经济建设,使经济人才和科学技术人员走入经济建设和技术创新的中心。顺理成章,和谐社会建设,使社会科学人才和社会科学专业技术人员走入社会建设和社会创新的中心。其中,首要的就是社会工作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培养社会工作专门人才的教育者,这个事实让笔者为之骄傲,也让笔者感到焦虑和恐慌。面对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评价全国统一考试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测试,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机构马上就要面临人才培养质量总测验和总评估的挑战。笔者不禁自问,并问所有的教育同行:当社会真正需要社会工作专门人才的时候,社会工作教育准备好了吗?
      在本文准备发表之际,2006年10月11日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发表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社会工作无可置疑的合法性和重要性第一次以中央全会决定的形式得以强调和确认。这说明,社会工作职业化和专业的黄金时代真的到了!让我们以社会工作的独特贡献为建设和谐社会出力,并以此迎接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春天。
      
      参考文献
      [1] 彼得·德鲁克.社会的管理 [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本.
      [2]O·威廉姆.法利等.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本.
      (作者系广东商学院社会工作系主任、副教授,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社会科学副博士)
      (编辑/邹鹰)

    推荐访问:社会工作 发挥 推进 和谐社会建设 功能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