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大学英语随行课堂答案【音乐歌曲在大学英语多媒体课堂上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时间:2019-02-12 03:28:5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音乐歌曲的普遍性、多维性及它与语言的共性决定了它在教学中尤其是语言教学中的积极作用。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概述了将音乐歌曲用于语言课堂的理论依据、现实可能性、使用方法及作用,提出了将英语歌曲带入大学英语主流课堂,使其作用得到最大化发挥的设想。
      关键词:音乐歌曲 音乐智商 歌曲与语言的关系
      
      一、引言
      
      2004年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颁布及2007年大学英语四、六级新题型的推广,是我国大学英语教育随着国民经济和时代的发展,不断改革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所作出的努力。而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变革,为教学尤其是多媒体语言教学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技术条件和丰富的信息资源。在这优良的教育大环境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契机中,笔者看到了将音乐歌曲作为教学题材引入主流大学英语多媒体课堂的可能性及发展潜力。
      虽然我国关于英文歌曲在语言课堂上的积极作用的讨论自20世纪80年代就已出现,但之前大多数研究将其定位在教学辅助手段上。事实上,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教师队伍的壮大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可以根据学校、专业及学生特点,对歌曲教学进行不同的定位,以使其作用得到最大化发挥。
      
      二、原因
      
      1. 音乐智商的培养是人材培养的重要内容。
      心理学家Howard Gardner(1993)认为人具有八种智商,分别是音乐、空间、逻辑、语言数学逻辑、运动、人际、自我理解及对自然界的理解。这就意味着对学生的培养不应仅局限在语言和逻辑方面,而应该尽可能包含更多的内容。对于这一点,高校除增设选修课外,任课教师需要根据自身和学生的特点,及本课程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引导学生进行更广泛的涉猎。音乐和语言的内在联系决定了二语课堂具有进行歌曲教学,提高学生音乐智商的“先天优势”,而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则为其提供了“后天条件”,再辅以教师的因势利导,定会做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获得音乐、语言、逻辑等能力综合提高的效果。
      2. 歌曲与语言密不可分,可用作优秀的语言教学题材。
      孔子曰:“诗言志,歌永言”。古代的诗歌就是歌曲的最初表现形式,它从一出现就与语言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一方面,歌唱和言语都是由相同的发音器官运用共同的发音机理来发出声响的,在音高、音量、重音、语调、节奏和停顿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另一方面,在情感表达和信息传递上他们又有各自的特点。用Chomsky(1975)的“心灵器官”(mental organ)解释就是“音乐与语言结构的关系就像手指与脚趾的关系一样,虽然用于不同的研究目的,但却有着相似的形态机制,有着共同的发展基础。”
      Lerdam和Jackendoff(1983)指出:“人们对音乐的感知并行于对语言的感知。”也就是说人们对语言与音乐的感知是相互促进的。通过对歌曲结构的分析,我们发现,构成音乐结构的音符及时值(the length of the note)也是决定单词重、弱读的因素之一。亚欧两种语系的发音习惯不同增加了学生语音学习的困难,学生升入大学以来也没有单独的语音课程,而模仿学唱英文歌却能有效帮助学生正音。因为学生模仿歌曲的兴趣要比听课文录音要高得多,为了唱好一首歌他们会不厌其烦地重复,自然会模仿得很像,长此以往,口语水平肯定会有很大进步。
      除了语音,歌曲对学生语法、词汇的帮助也很大。教育家Tim Murphey对大量英语流行歌曲进行分析,发现他们包含很多常用词和人称代词(94%的歌曲有第一人称和指示词);歌曲语言是对话性的(祈使句和问句占25%),并多有词汇和句型的重复。经过精心选择,歌曲作为教学题材有极高的利用价值。
      3. 歌曲带来的愉悦体验能激发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带来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
      作为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人文和情感关怀。Krashen认为最佳的学习状态是学习者的情感过滤最弱时,也就是学习者最乐于接受信息输入的时侯。音乐特别是流行音乐几乎是所有青少年喜爱的课外娱乐方式。基于此,笔者在多年教学过程中,坚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各种类型的西方音乐,并辅以词汇语法练习、听说训练或背景知识介绍。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学生都钟爱这种学习形式,甚至包括那些平时对英语“不感冒”的学生。这样也带动了学生课后学习英语,听唱英文歌的热情。
      笔者还大胆将一些非主流音乐、小语种歌曲或者oldies利用学习间隙介绍给学生,鼓励他们多去了解。这些与众不同的东西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经常有学生课后跟老师交流音乐,拷贝mp3。在共同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学生更加喜欢老师,也乐于与老师沟通,收到良好的课堂学习效果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同样,音乐与良好的课堂气氛也能激发教师的活力和热情。
      
      三、选材
      
      1. 当你点开百度mp3搜索或进入一个音乐网站,你会发现各种音乐犹如浩瀚的海洋让你无所适从。选歌是进行音乐二语教学准备的最基本的步骤,需要坚持以下原则:
      1)思想性强,品味高雅,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品味,而非滥竽充数的作品。
      2)歌词清晰,语速适中;词汇、俚语的数量、难度适中。
      3)音质效果好,一些被压缩过多的音频文件已无多少可听性。
      4)社会、文化背景深远,便于引发讨论与思考。
      2. 同时需考虑的因素:
      1)学生的学习阶段。如大一新生可以从经典英文歌入门,因为这些歌曲语速舒缓,旋律耳熟能详,符合Krashen的“i+1”输入理论。通过歌曲学唱和正音练习,培养他们的兴趣和自信心,促进新生高中到大学学习模式的平稳过渡。随着学习阶段的深入,可以逐渐增加歌曲的难度、速度和内容的深度。
      2)学生类型和专业。在使用一些雅俗共赏的歌曲的基础上,还可以根据学生文理科不同专业,男女生的比例情况,有所侧重地选择一些歌曲。比如文科或艺术类专业学生,思想感性感情更加细腻,而且女生偏多。可以偏重情感丰富、歌词婉约、旋律舒缓的歌曲类型,如古典、爵士、布鲁斯以及乡村和民谣。理科或体育系学生,男生较多,他们大多对“多愁善感,无病呻吟”类歌曲感到腻味,可适量增加一些hip hop/rap,rhythm,rock &roll等节奏性强,歌词直白,曲风强劲的歌曲。
      3)歌曲也该是教师本人喜欢的。
      教师只有喜爱他所使用的教学题材,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更富情绪感召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应用
      
      英文歌曲可以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技能。Eken(1996)认为歌曲可用于陈述主题,讲解语言点,鼓励精听、泛听,激发想象,引发讨论等。因此,在题材的利用上,除了教师们熟悉的听力完形填空、听写、排序、学唱、课文导入、讨论和文化背景介绍等形式外,还有很多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与活动形式,可达几十种。这需要教师多进行音乐知识积累,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创造性而又严谨细致地安排课堂步骤,才能保证音乐歌曲的有效性得到最大化发挥。由于篇幅有限,笔者只将几种代表性的使用方法进行列举。
      1. 听说练习。
      例如欣赏歌曲的音频或视频后用所学词汇或列表中的词汇进行描述或讨论。
      
      2. 词汇、语法训练
      Rose(1985)说过:“长期贮存记忆的方法就是反复训练。”歌曲中多有重复部分,选择一首重复出现某语法结构、同反义词或习语现象的歌曲,着重讲解其中的语言点,并通过让学生听唱熟悉其用法。比如这首于1970年风行全球的由Paul Simon填词的《El Condor Pasa》,就有很大的课堂拓展空间。
      I’d rather be a sparrow than a snail
      Yes I would. If I could,I surely would
      I’ d rather be a hammer than a nail
      Yes I would,If I only could,I surely would
      Away,I’d rather sail away
      Like a swan that’s here and gone...
      首先,歌曲中有丰富的I’d rather... than...句型和虚拟语气。其次,歌词利用比较、比喻的写作手法来抒发人们对自由的追求与热爱。其次,这首浓厚的拉丁美洲曲风的歌曲,源于秘鲁自由战士Tupac Amaro的传说,体现了秘鲁人民对自由的追求不息,而歌名直译就是“雄鹰在飞”。
      每首歌都是很好的语篇,对它的挖掘也应是多层面的,因此在利用歌曲教学时,应在突出重点的同时综合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训练。
      以下是几首典型的可用于语言点教学的歌曲:
      
      3. 写作表演训练
      选择一首叙事型歌曲,让学生朗读歌词并借助字典理解大意,视频或音频欣赏后,让学生复述故事或扩写记叙文。还可以让学生将其改编成剧本,进行短剧表演。例如Nancy Wilson的《Guess Who I Saw Today》讲述的就是一个妻子看到自己的丈夫与一位女士浪漫午餐的情形。可以让学生讨论这三个人都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和对话,再将其重现出来。
      4. 社会文化讨论
      西方歌曲尤其是摇滚歌曲多有反映社会、政治问题,抨击社会现状的内容。赏析这种歌曲便于学生了解西方国家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并就其展开讨论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比如关于自由主题的歌曲很多,可以进行整理分类,同时播放一些关于自由的著名演讲或自由运动的纪录片,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演讲,同时播放这些歌曲的演奏版作为背景音乐。
      还有些歌曲是关于文化、政治或娱乐人物的,如:《The Freedom Three》是赞扬George Washington,Abraham Lincoln,和Martin Luther King,Jr的,《Candle in the Wind》是纪念Diana王妃的,《Vincent》是歌唱Van Gogh的。
      《Vincent》中有关于Van Gogh的作品《夜空》的描述,表达了对这个生前不被世人接受的伟大艺术家的理解与感叹。在播放这首歌时可以让学生欣赏《夜空》这幅画,然后针对这幅作品、Van Gogh及后印象主义展开介绍并鼓励同学们思考和讨论。
      
      五、结论
      
      信息、科技时代的进步为我们改善课堂环境、尝试新的教学手段提供了可能,音乐歌曲作为二语教学题材的优越性已经显而易见。教师可根据学生及课时安排精心制作部分课件,增设歌曲课或以单元为单位将其穿插于教材学习中,定会给平日的教学增添新的色彩。就好比烹饪,具有同样营养价值的菜肴,当然是色、香、味俱佳的更令人乐于接受和回味。当然,选择歌曲还是其它的题材应该由教师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开拓性的探索。各有所长,才能突出个性,使教学多样化,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
      
      参考文献:
      [1]Chomsky,N. Reflections on Language[M]. Pantheon,NewYork,1975.
      [2]Eken,D. K. Ideas for using pop songs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classroom. English Teaching Forum,1996.34,46-47.
      [3]Jackendoff,R. “A Comparison of Rhythmic Structures in Musicand Language”[A]. In P. Kiparsky&G. Youmas (Eds.). Phonetics and phonology:Rhythm and meter [C] (pp. 15-44). San Diego:American Press,1989.
      [4]Gardner,H. Multiple intelligences:The theory in practice. New York:Basic Books,1993.
      [5]Krashen,S. D. The Input Hypothesis. London:Longman,1985.
      [6]Murphey,T. “English language music:the ESL of Swiss adolescents” [J]. English Teachers Association Switzerland Newsletter 3,18-1Y,1984.
      [7]Parmer,C. et.al. “Linguistic Prosody and Musical Meter inSong” [J]. 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1992.31,525-542.
      [8]Rose,C. Accelerated Learning . Dell,New York,1985.
      [9]蔡基刚.大学英语教学若干问题思考.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05.Vol.37 No.2.
      [10]廖建平.从歌曲的强弱拍看英语语音教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3.Vol.14 No.4.

    推荐访问:大学英语 使用方法 作用 多媒体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