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探究馒头在口腔的变化 [一个馒头引发的探究教学]

    时间:2019-02-05 03:28:2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文章编号:1005-6629(2008)08-0039-02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思想要能体现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自主性、问题性、探究性、体验性、反思性与合作性,将科学探究与意义接受学习有机融合起来,以学生为主体的问题探究教学设计要求教师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冲突,引导学生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建立有效的假设并自主探究科学结论,使学生始终处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通过问题的解决与反思体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问题的设计要有较大的思维容量、适宜的难度、合适的梯度。实践表明,那些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一定联系,但仅凭已有知识经验又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也就是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产生的问题最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最具有启发性。
      硫酸是硫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一种典型的含氧酸,所以掌握硫酸的性质,有助于学生系统掌握硫元素的单质及合化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节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学习过初中的“常见的酸――硫酸”基础之上的,对其物理性质和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是在高一上学期学习过电离理论及氧化还原知识的基础之上来进一步认识浓硫酸的性质。硫酸中的硫元素处于最高价,在浓硫酸中硫酸主要以分子的形式存在,这就决定了它有别于稀硫酸的性质即它的特性,在特性中的强氧化性又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重要性质,硫酸是强氧化性酸的代表,所以这部分内容,既是重要的基础知识,又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教学程序
      
      1 创设情境,激发情意
      
      [教学引言]胡戈恶搞了“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今天我们也来研究一个“馒头”。
      (说明:利用学生熟知的事件作为引言,学生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热情高涨,满怀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使客观的环境因素和主观的情感因素相结合,始终创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情境,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浓厚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 积极参与,认真观察
      
      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认真学习教材演示实验2的操作要领,并规范操作每一步,完成该实验。仔细观察每一步的实验现象。
      同学们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行动起来了。看,不一会儿,一块块“黑色的馒头”诞生了,带着许多为什么呈现在同学们面前,同学们那种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教学活动被推向新的高潮。
      (说明:创造性地开发、利用一切课程资源,针对不同的探究内容选择生动形象、富有个性的体验形式,设计好整个学习活动,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并准确地诱导学生不断地置身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保证认知活动的健康发展。)
      
      3 精心研究,活跃思维
      
      接着老师走到同学中间,任意选择一组成功的实验作品甲(黑色馒头)和一组失败的实验作品乙(黑色糊状物)作为研究对象。
      教师捧着两份实验成果提出以下问题:
      3.1 在实验中你们观察到哪些现象了?学生描述:变黑、生成气体、体积膨胀、有刺激性气味、烧杯发烫,最后生成面包状的黑色固体。)
      3.2 想一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现象?(学生讨论)
      3.3 乙组同学没有制出“馒头”,而是糊状物,是没做“熟”吗?大家来分析一下失败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学生互动,加强合作意识,教师借此提出学习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说明:①教学是一种有明确目标的活动,而观察则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知觉过程,因而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善于启发学生认真观察。
      ②通过观察得到丰富的感性认识,要进一步分析研究,以便找到事物的本质,培养思维能力。
      ③把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实验,旨在强化体验、诱导思维,让学生五官并用,始终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以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以上分析、讨论,得出浓硫酸的三大特性,即: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4 广泛运用,加强迁移
      
      接下来,开始引导学生运用所常握的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过渡语:现在我们已掌握了浓H2SO4的特性,那么稀H2SO4有这些性质吗?
      4.1教师展示浓、稀H2SO4各一小瓶,请同学设计鉴别的方案(学生讨论、总结、教师可稍加点评)
      4.2稀H2SO4与Cu不反应,浓H2SO4呢?
      同学们能否设计一套简便易行的实验方案,加以证明(首先由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互相讨论,优化实验方案,最后教师总结性点评,形成一套较完善的实验装置。接着由教师完成演示实验3)。
      (说明:①随着教师的诱导,学生的思维再一次达到了高潮,学生马上全身心投入到热烈的讨论中。
      ②通过知识迁移,使学生的认知更加灵活、深刻、系统,同时开拓了思路,学会了方法,熟练了技巧,而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
      
      5及时反馈,促进同化
      
      针对本节教学内容及学生易产生的思维障碍,特设计以下检测题:
      5.1 下列现象反映了硫酸的哪些性质?
      ①浓H2SO4滴在木条上,过一会,木条变黑。__________。
      ②敞口放置,浓H2SO4质量会增加_______。
      ③Cu片放在浓H2SO4中加热,有气体产生。_________。
      ④浓H2SO4不能用来干燥H2S气体。_________。
      ⑤把蓝色CuSO4・5H2O放入浓H2SO4中会变白。_________。
      ⑥冷的浓H2SO4可以用铁制容器贮存______。
      5.2 关于浓硫酸的性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浓硫酸的脱水性属于物理性质,相应的变化过程是物理变化
      B、蓝色石蕊试纸遇浓硫酸先变红后变黑
      C、实验室可用浓硫酸和浓盐酸制HCl气体
      D、若浓硫酸洒在皮肤上应立即用纱布拭去浓硫酸,再用大量的水冲洗
      说明: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要及时进行多项教学反馈,促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充实(同化)或修正(顺应),以利于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从而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课后反思
      本节课并未受教材安排限制,而是将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浓硫酸脱水性实验进行深入地探讨,从知识层面来讲,可由浓硫酸的脱水性引入浓硫酸的吸水性和强氧化性。从能力层面来讲,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由教师引导,学生一点一点地挖掘,不断地对自己的结论加以修正,逐渐地接近真知。既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化学的自信心,在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实验教学,让实验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的支撑点。
      
      参考文献:
      [1]刘凌. 挖掘教材中实验素材,开发学生潜能[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6.11.

    推荐访问:探究 馒头 引发 教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