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谈东北秧歌的舞蹈教学:东北秧歌手绢舞蹈教学

    时间:2019-01-10 03:29:3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东北秧歌是北方劳动人民长期创造积累的艺术财富,如今已是汉族民间舞蹈的代表形式之一。作者根据东北秧歌“艮、俏、浪”的风格特点,从东北秧歌的体态、手巾花、扭和舞蹈教学实践四个方面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教学生跳好东北秧歌。
      关键词: 东北秧歌 四个方面 舞蹈教学
      
      东北秧歌属于中国汉族民间的一门专业课程,它是东北地区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舞蹈艺术。东北秧歌经过历史的演变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表演形式,目前我们所说的东北秧歌分三种:东北高跷秧歌、二人转、地秧歌。东北秧歌形式诙谐,风格独特,融泼辣、幽默、热情、火爆于一体;上身动律和花样繁多的“手巾花”,节奏明快、富有弹性的鼓点是它的最大特点。东北秧歌讲究“稳中浪”、“浪中俏”、“俏中艮”,也就是说动作要脆、快、有力、稳及俊俏。怎样教学生跳好东北秧歌呢?我认为应从四个方面循序渐进地教学。
      一、体态
      东北秧歌受高跷的影响,为使重心平衡,上身始终保持前倾;脚位分正步位、八字位、踢步位三种,但主要步法为踢步位。“艮”表现在踢步的“出快落稳”中,“踢步的节奏感特别强”。在做踢步位的动作要注意:出脚时,膝关节要保持松弛且有韧性、快而又力;收回时,在空中停留的时间要短,落地快而扎实。如后踢步:面对1点方向,双手叉腰,正步位做好准备;行进时左腿微曲,右腿用脚掌力量向后踢出,重心在左;右腿很快收回,落地成双腿正步直立,重心移至右。踢出的一刹那体现了艮、俏、泼辣、爽快、干脆的特点,落地与重心移动充分地体现了稳、美、艮的动律风格特点。“踢步”之所以显得“稳”、“艮”,是因为其速度之快,如果没有“稳落”、“慢移”来缓冲对比,那么这个特点就不是特别突出,成了“欲快先慢”或“欲急失稳”了,因此“踢步”的“艮”,重心移动才显得格外的“稳”。
      二、手巾花
      手巾花是东北秧歌的典型道具。手巾花舞动带动了手、臂的动律,成为了东北秧歌的重要组成部分。绕花是东北秧歌手巾花中最典型的动作,也是最基础的动作。绕花是双手持巾,前半拍手指带动手腕,由外向里转腕1圈成手心向下,提腕形成手绢花;后半拍手腕向下压。绕花时速度要快,压腕时速度要慢,手指不要向上翘,不能架肘,动作要连贯,使手巾转成立形。在绕动手巾花时,手中花呈弧线运动。在手臂的摆动中,手腕的绕花是带动手位变化的主要因素:以腕发力,引导手位,肘、臂辅随。秧歌中的各种手巾花都是随着绕花而变化的,如:单臂花、双臂花、交替花、蝴蝶花、上捅花、下捅花等。东北秧歌的“浪”则体现在上身手巾花的动律。女生在绕巾时要注意把女生特有的委婉、细腻、温柔、羞涩、含蓄的曲线美表现出来;男生则更强调臂和腕的抖动与捅、甩、点(抖:手腕和小臂;捅:往上举;甩:从腋下由内往外;点:造成手位上面的手指往前的点动),要表现“逗哏”的情趣与洒脱、豪放的阳刚个性。
      三、扭
      东北秧歌的扭离不开手上的绕,它是体态、手巾花集合为一体的动作结合,也是塑造人物和表达情感的主要手段。扭动时要注意步伐和上身动作自下而上的连锁反应的协调性,以脚下的踢步带动上身的扭摆及腕部的绕花,最终形成东北秧歌“三道弯”的体态特征。
      在初学东北秧歌时,手脚不能协调运动是一般人的通病,而这恰恰是掌握东北秧歌动律风格的最基本要求。初学的学生要协调起来,就必须把脚下的步伐、上身的扭摆与手上的手巾花三个主要环节分析清楚,尤其是要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同之处,以方便记忆,更快地掌握协调动作的窍门。三者的运动都是有“点”有“线”的:在手巾花中存在着“快、停、慢”三个过程,绕花时,花绕的速度要快,刚绕完的顷刻要停止瞬间,从手腕到另一次绕花之间所走的弧线是慢的过程(即花绕出去是“线”,停顿是“点”,回来的过程也是“线”);上身的扭摆是用身体沿弧线画到尽头是“点”,来回的动作过程即是“线”;踢步也是一样,踢出的过程是“线”,到达位置是“点”,回来的过程是“线”。踢步、上身的摆动、绕花是平行进行的,即上身的摆动与绕花的“点”与踢步的重心移动同步进行,这样三者便协调起来。
      例举一个动作组合,如交替花配前踢步是手巾花与步法相结合的动作:在练习前踢步时,首先要注意上身体态始终要保持前倾,面对1点方向,右脚蹭地踢出15°(保持蹲地状),然后收回右脚,两脚同时微曲,重心移至右脚;踢步要快踢快回、慢移重心,膝关节有韧性。手上同时做交替花的动作:左右手交替在胸前绕花1拍,左右臂皆在身体前走圆圈路线,形成∞形状。总之,上下身配合便构成了东北秧歌的特点――艮、俏、浪。
      四、舞蹈教学实践
      在舞蹈教学实践中,我们首先要了解东北秧歌的风格特征和表演形式,在此基础上从内心、动作上感受并掌握东北秧歌的韵律特点。如今的东北秧歌在表演形式上有了新的发展,现有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等;在思想内容方面体现出时代精神,有鲜明的时代感;在艺术上大胆吸收各种现代表现手法和技法,提高了艺术表现力。我在排练由乔良、门文元编导的女子群蹈《绢花迎春》时,首先让学生观看舞蹈,学生从视觉上感受东北姑娘的热情、奔放;在音乐中感受舞蹈的韵律,酝酿舞者的情绪。学习舞蹈中的动作,学生不是单纯地模仿动作,而是在我的带领下感悟舞蹈内在的独特和韵味。这个舞蹈除了要求舞者对东北秧歌的动作基本要素掌握得好之外,还要对花样繁多的手巾花运用达到“了如指掌”的地步,因为舞蹈从头至尾,舞者手中红、黄、绿色的手巾花都在手中旋转、翻滚,尤其是有一舞者向外抛出一丈多远后又回到自己手里的回旋花更是精彩至极。
      
      参考文献:
      [1]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2]潘志涛.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5.
      [3]吕艺生,朱清渊.舞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4]游开文.汉族民间舞蹈.中央音乐学院北京环球音像出版社.
      [5]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
      [6]杨民康.中国民间歌舞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7]裘柳钦.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音乐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8]李瑞林,战肃容.东北秧歌[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

    推荐访问:秧歌 舞蹈 教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