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贝格乐童装【施泰因―哈登贝格农业改革评述】

    时间:2018-12-26 03:32:4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19世纪初,内忧外患下的普鲁士进行了一场全面的、自上而下的改革,农业改革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改革使农民和农业生产力得到了解放,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德国的工业化进程,对德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 普鲁士 施泰因―哈登贝格改革 农业改革 工业化
      
      19世纪初,拿破仑横扫欧洲大陆。1806年,普鲁士在耶拿战役中惨败,柏林被法军占领,国家趋于崩溃状态,但普鲁士却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完成了民族的解放,并于1871年实现了德意志的统一,农业和工业也先后迅速实现了现代化,其成就与发展模式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扭转局势的施泰因―哈登贝格改革,特别是其中最为核心的农业改革,对于剖析德国发展与社会转型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施泰因―哈登贝格农业改革对普鲁士农业的影响
      
      施泰因和哈登贝格于1807―1822年间相继作为首相主持了普鲁士改革,改革可由此可分为两个阶段。此次改革涉及农业、工业、城市、行政、军事及教育等领域,农业改革是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是此次改革运动的核心,而解放农民又是核心的核心。施泰因于1807年10月9日颁布其首个政令――《十月敕令》。敕令宣布农民解放,赋予农民人身自由和择居自由的权利;并宣布“地产自由”,废除了土地买卖的封建限制,允许农民和市民获得骑士庄园,购买贵族地产,接受贵族的土地抵押。这一规定实际上废除了普鲁士按照出身划分身份等级的制度,使旧的等级社会转变成了以财产为基础的现代意义上的阶级社会,对于普鲁士的工业化与民主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后,施泰因在1807年10月28日颁布了《关于废除国有土地上农民世袭人身隶属关系的法令》,1808年2月14日又颁布了关于限制容克贵族随意侵吞农民土地的《二月法令》等。1808年11月,他由于外交事件被迫去职,由哈登贝格继续主持改革。
      《十月敕令》标志着普鲁士废除农奴制改革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德意志近代之门开启。但《十月敕令》并非完美,由于众多贵族的抵制,解放农民的行动在1811年《调整敕令》颁布之前一直都未真正地执行,而且《十月敕令》及1807―1808年颁布的补充法令还保留着相当程度的封建残余因素,“涉及的都是原则,……两面的。它们受旧的普鲁士严父政府概念的鼓舞,不及受英国与法国经济自由原理的鼓舞为多,它们解除了桎梏,但是也破坏了迄今保护农民的某些屏障”①。
      首先,农民人身的解放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解放。著名的第十二款中还写道:“但是,当然,这些人以自由人的身份由于占有土地或者由于特定契约而担负的义务却继续有效。”②可以看出,尽管宣布了人身自由,但农民一切货币、实物、徭役和宫廷劳务、货币税等负担并未解除,农民仍被束缚在庄园上,“贵族地主在几百年来以暴力和欺骗强加于农民阶级身上的封建腐朽制度的全部重负,依然压在农民身上”③。
      第二,容克仍保留着领主裁判权和警察权,直到19世纪40年代后才逐渐被废除,农民的人身自由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受到诸多限制。
      第三,敕令允许容克以“地产自由”的名义收回以前由农民使用的土地而扩大自己的庄园,在事实上将农民从新得到的土地上赶走,正如克拉潘所说:“即使是最卑贱的农民也能得到土地,但是他所能得到的,也能失去。”④
      1822年11月哈登贝格下台,但农业改革继续推行。从1821年的赎买条例至1848年间,普鲁士政府围绕调整和赎买等问题颁布了十项法令、两项公告、五项内阁令、两项条例和两项规定,整个改革的实施具体事务的处理长达数十年之久。至60年代农业资本主义化将结束时,资本主义性质的容克庄园和富农经济在农业中已占绝对优势,标志着德国的农业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二、施泰因―哈登贝格农业改革对普鲁士工业化的影响
      
      国民经济要协调发展,首先是工农业之间的协调。普鲁士在19世纪以令人震惊的速度迈入工业大国之列,原因之一就在于其工业化建立在卓有成效的农业改革之上,工业化的同时,农业也实现了其现代化,二者协调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普鲁士经济的高速发展。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工业化,往往是以牺牲农民利益为基础的,普鲁士的农民解放也不例外,但此次改革运动促使普鲁士农业从中世纪走向现代,在工业化过程中实现了自身的现代化,推动了普鲁士乃至整个德意志的历史性转变。
      首先,改革瓦解了封建基础,阶级结构随之改变,普鲁士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并且,温和的、自上而下的农村社会关系的改良为德意志和平实现社会制度转型打下了基础,托马斯・尼佩尔代甚至称此“大变革……创造了德意志近代国家和近代社会的基础”⑤。
      第二,改革废除了普鲁士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农民通过赎买封建义务,逐渐成为自由人。据H・哈尔尼修和R・施泰茵等人的估计,私人庄园上2/3的农民在1823年前得到调整,到1838年则有94.6%的农民完成调整。⑥并且,通过自由择居和自由择业,解放出来的农民为资本主义农业和工业的现代化提供了自由雇佣劳动力。此外,人身依附关系的解除,破坏了农村社会等级制,打破了普鲁士职业等级制,家庭手工业因此得到进一步发展,后来出现的农村合作性质的农工商联合企业也成为德国农业现代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第三,赎买义务成为普鲁士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容克贵族是农民解放的直接获利者,可以说是最大的赢家。他们借助土地自由买卖的政策,进一步扩展了其庄园地产,并采用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促进了德意志农业自身的现代化,具有德国特色的“资本主义容克地产制”逐渐形成。据统计,1816―1848年,容克们从5158827德亩的土地上70582个农民赎买封建义务的过程中共得到1533050德亩土地,18544766塔勒现金,每年1599992塔勒的货币贡赋,每年260069雪菲尔黑麦⑦。1815年普鲁士境内流通的抵押票据总额为6400万塔勒,到1835年竟达到1亿多塔勒,最重要的是,这些资金几乎全部参与工农业及其他相关行业的投资,是普鲁士经济的全面资本主义化和工业革命原始积累的重要因素。
      1800―1816年,由于战争的破坏、大陆封锁以及农业立法贯彻的不力,普鲁士农业陷入停滞状态;1816以后,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使改革的作用凸显出来,农业的合理经营使生产率得到很大提高。
      1810―1840年普鲁士粮食和土豆生产情况⑧(单位:千吨)
      
      可以看出,这段时期内普鲁士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增长很快,而号称德国人食物中的“顶梁柱”的土豆则高达882%。20年代后,关于新的农业经济体制、耕作方法、庄园发展的报道屡屡见于各地报端,即使在1825年经济危机时期,多数庄园主也因及时将生产重点由粮食转向羊毛而度过危难,这种资本主义农业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显示出了它的能力,而这在旧时期是不可想象的。
      总的来看,19世纪上半期普鲁士农业的发展显示出一条清晰的主线,新型生产关系毫无疑问地促进着农业经济发展。1807―1822年间以经济自由主义为方向的施泰因―哈登贝格农业改革,从根本上扭转了普鲁士内忧外困的局面,给德意志社会和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与1814年开始的关税改革一道,推动了德意志战车的经济腾飞。
      
      注释:
      ①[英]J・H・克拉潘.1815―1914法国和德国的经济发展.商务印书馆,1965:58.
      ②[德]维纳・洛赫.德国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6:120.
      ③[德]弗兰茨・梅林著.张才尧译.中世纪末期以来的德国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0:97.
      ④[英]J・H・克拉潘.1815―1914法国和德国的经济发展.商务印书馆,1965:58.
      ⑤Thomas Nipperdey. Deutsche Geschichte 1800―1866:BuegerWelt und Starker Staat. Muenchen, 1983:23.
      ⑥ [德]R・施泰茵.19世纪改革对东普鲁士农业状况的改变,第3卷:159.柯尼斯贝格,1934.[德]哈尼尔修.普鲁士东部省份资本主义农业改革过程中的调查统计(1811―1869):155.引于丁健弘,李霞著.普鲁士的精神与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256.
      ⑦[德]维纳・洛赫.德国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6:124.
      ⑧根据Hans Wolfram Graf Finck von Finckstein,Die Entwicklung der Landwirtschaft in Preussen und Deutschland 1800―1930统计.邢来顺.德国工业化经济―社会史.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26.

    推荐访问:评述 贝格 改革 农业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