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精神与教学期待

    时间:2021-07-14 12:00:5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jsya/jsya201228/jsya20122801-1-l.jpg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的重要取向和主要变化,涵盖了新课标的基本精神,需要认真落实。增加课程标准与教学实践的吻合度,则需要加强对课标的整体理解,按照课改的教学思想组织教学,以基于标准的评价促进教学。
      关键词: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修订;基本精神;教学期待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2)10-0003-07
      一、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的重要取向
      课程标准在修订过程中变与不变,小变与大变,都是由修订的主要取向决定的,包括:
      (一)坚持课改的基本方向
      结合课标制订和修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坚持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
      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重要思想,是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本指导思想。本次修订坚持这一指导思想,进一步关注时代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合理吸收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成果,突出现代公民素质的新要求;充分关注国际课程改革的最新进展,全面开展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国际比较研究,深入了解国际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总趋势,学习并合理借鉴有关经验,使“三个面向”的精神得到更好地体现。
      2.坚持“为了每位学生发展”的核心价值观
      教育价值是社会本位,还是个人本位,一直是一种“钟摆”现象,前者强调其工具性,后者强调其本体性。长期以来,更多时候都是社会本位为主流的,这是由整个社会发展质态进步程度决定的。今天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迈上现代化征程,教育进入普及化、大众化阶段。在这种大环境、大背景下,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有可能其实也有必要高度融合,在一定意义上,“每位学生”发展了,国家就能强盛,民族就会振兴。课程改革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高度,举起了“以人为本”的旗帜,并在实践层面得到热烈响应。本次课标修订努力贯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更加突出“育人为本”,彰显儿童立场,进一步倡导回归生活世界,提倡课程的选择性,使核心价值观得到更好体现。
      3.坚持关注“新人”培养的改革目标
      任何教育改革,根本目的都应该是“新人”的培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实也就是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展开,国家制定的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突出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素质全面的思想,为了达成这样的目标,又提出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革的具体目标以课程功能转变为核心,在课程体系的各个方面都做了考量。课程改革的生动实践初步表明,“新人”正在涌现。课标修订坚持以“三维目标”设计所有课程,在“新人”的关键素养方面给予了进一步的强化。
      4.坚持超越学科中心的开发、实践理念
      为了达成培养目标,真正体现以每位学生发展为本位的核心价值观,国家在课程改革顶层设计时非常强调课程开发和实践要坚持超越学科中心,为此,课改从各个方面做了努力,如增强课程的综合性,改进学科课程,丰富、激活地方和学校课程,构建选修课程,倡导探究性教学,推进多元化评价,等等。在本次课标修订时,这些思想都得到进一步体现,因为课标主要就学科课程而言,在充分肯定学科课程价值的同时,课标修订努力更加抵达学科本质,加强综合性学习,倡导学习方式变革,进一步推进评价改革。
      (二)汲取课改的基本经验
      本次课标修订是在课改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课改推进过程中,2003年教育部组织对42个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进行调研,2007年又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国家级课改实验区进行调研。调研成果为课标修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课改的基本经验在各个方面被吸纳进来。
      1.充分肯定实验稿的基本思想
      课程标准(实验稿)本身就是课程改革阶段性的重要成果,基本框架、基本思想经过十年课改大都得到广泛认同。大规模调研表明:广大教师理解并高度认同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基本理念,认为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确立课程目标是合理的;基层学校普遍认为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内容与要求较好地解决了“繁、难、偏、旧”问题;广大教师认为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教学建议”有利于教师拓宽视野,转变观念,改进教学行为,有利于指导教师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改善学习方式;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评价建议”有利于引导教师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有利于教师评价学生学业成就。据统计,课程标准修订量在5—15%之间,广大教师的基本肯定是其决定因素,因为这些基本思想已经在实践中生根、生长。
      2.对一些引起争议的问题予以进一步明确
      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对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都有一些引起广泛争论的问题。本次课标修订没有回避这些问题,无论改与不改都给予了进一步的明确,有很多问题引起争议,课标修订时仍然加以坚持,或者加以进一步阐发,这不仅说明课程标准(实验稿)得到绝大多数老师认同,也说明课程标准(实验稿)有关表述代表了学界当下的研究水平。关注哪些争议的问题课标修订时仍然坚持,明晓其中缘由,对于我们准确理解课标精神是很重要的。比如,语文学科课程标准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坚持以语文素养为核心概念,坚持不单独设内容标准,坚持不追求语文知识的系列化、细化,坚持不强化训练,知其所以然,我们对语文学科的特质就会有进一步认识。
      3.从课改实践中提炼新鲜思想
      课程改革为广大教师的创造提供了充分的积极可能性,一线老师在实验过程中由下而上呼应着课改的基本理念,又校本化、个性化地创造出许多丰富的新鲜经验,课程标准修订的许多闪光点正是源于课改实践的生动创造。比如,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四基”,课标组组长史宁中教授在以《注意“过程”中的教育》为题的文章中说:“基本活动经验和基本思想,绝对是在中国这样课改实验过程中抽象出来的东西,这是我们自己的东西。”这样的例子在各学科课标修订中都是屡见不鲜的。
      (三)回应实践中的重要问题
      十年来,改革启动之初颁布的课程标准,经过实践检验,发现了一些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的问题;当前,世界科技发展迅速,我国社会变化巨大;我国教育的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基础教育进入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任务,以创新人才培养体制与模式为深化改革着力点的新的阶段,这些都是课标修订必须正面回应的重要问题。

    推荐访问: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阶段 期待 精神 教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