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毛泽东与梁漱溟

    时间:2021-07-12 04:00:5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毛泽东与著名民主人士梁漱溟之间,有几十年的交往和友谊。两人虽然在一些问题上看法不同,甚至发生过争论,但两人之间的友谊,却始终是两人关系的主线。
      
      延安灯下长谈
      
      毛泽东与梁漱溟初次见面,是五四运动前,毛泽东在北京短暂居住期间。当时他经常去住在豆腐池胡同的老师杨怀中家,杨怀中当时在北京大学任教。毛泽东去他家的缘由,一是看望老师,二是正与杨老师的女儿杨开慧谈恋爱。在杨怀中家里,毛泽东见到了梁漱溟。
      梁漱溟原名梁焕鼎,同盟会会员。1917年,入北京大学教授印度哲学,与杨怀中同为北大哲学系教员,两人关系甚笃。在杨怀中家,毛泽东虽然与梁漱溟见了面,但梁漱溟对毛泽东并无太深的印象。
      毛泽东与梁漱溟阔别后再次见面,是1938年在延安的窑洞里。当时,毛泽东是中共高级领导人,梁漱溟关闭了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结束了历时7年的乡村建设工作,受聘国民党政府,是国民党政府的特邀“参议员”(后为“参政员”)。
      两人的这次见面,正值国共合作、一致抗日之时。梁漱溟对共产党不但坚决主张团结抗战,还领导人民把陕北搞得红红火火,特别是对陕北乡村建设比自己在山东搞的乡村建设还要红火很感兴趣,于是向蒋介石提出想到延安实地看一看。通过国民政府与延安联系,中共方面很快回话说:欢迎梁先生到延安。这样,梁漱溟便北上到了延安。
      梁漱溟到延安的第二天下午,就与毛泽东见面了。二人见面的地点,不是在毛泽东所住的窑洞,而是在延安城内的一座瓦房里。这是毛泽东的考虑,当时正值寒冬,这里的取暖条件好一些。毛泽东一见到梁漱溟,就对他来延安表示热烈欢迎。毛泽东热情地问候完毕后,首先提到当年的往事说:“梁先生,我们早就见过面了,您还记不记得?”梁先生一愣,怎么也想不起在哪里见过毛泽东。毛泽东接着说:“民国七年,您是北京大学的讲师,我在图书馆当管理员,我听过你讲的课。那时,您常来豆腐池胡同杨怀中先生家串门。总是我出来开门。后来杨怀中先生病故.我也成了杨家的女婿。”毛泽东这样一说,梁漱溟想起来了。他向毛泽东频频点头,连声说:“是的。好记忆,有这事,有这事。”梁漱溟很快就被毛泽东谦虚的态度、渊博的学识、幽默的谈吐所吸引。他认定,毛泽东无论学识、境界、远见,还是在待人接物方面,都远远高于蒋介石。毛泽东一定会成为中国的领袖人物。
      二人头一次谈话,就有说不完的话题,从下午6时一直谈到次日凌晨。天黑后。毛泽东的警卫员端来油灯,二人在灯下继续交谈。谈到深夜时,外面刮起了寒风,可梁漱溟觉得屋子里很暖和,一点寒意都没有,便打听这屋子是怎么取暖的。毛泽东告诉梁漱溟。房子的取暖方式很简单,就是在屋外地下烧火,使地面和墙都发热。这样的房子在延安只有这一处,平时主要用来接待外宾。梁漱溟知道这一情况后,为共产党这样真诚对待民主人士十分感动。
      在谈到关于抗日战争的前途问题时,梁漱溟很直率地表示:我对国民党的抗战政策很不满意,对目前的抗战局势十分担忧,对抗战前途甚感悲观。毛泽东静静地听完梁漱溟的话,吸了一口烟,缓缓地说:“梁先生,对中国的前途大可不必悲观,应该非常乐观!中华民族是不会亡的,最终中国必胜,日本必败,只能是这个结局,别的可能没有!”接着毛泽东把《论持久战》的基本思路,向梁先生作了介绍,重点谈了国内、国外,敌、我、友三方面力量的对比,强弱的转化,战争的性质,人民的力量,战争发展的几个阶段等。听毛泽东讲完,梁漱溟非常高兴地说:“毛先生.可以这样说。几年来对于抗战必胜,以至如何抗日,怎么发展,还没有人对我作过这样使我信服的谈话,也没有看到过这样的文章。您今天的谈话使我豁然开朗,精神振奋!”毛泽东连连摆手说:“过奖了,过奖了,梁先生!”
      毛泽东与梁漱溟的谈话延续到后半夜。毛泽东见梁漱溟面露疲倦之色,便主动站起来,客气地说:“梁先生,您旅途劳累了。今晚不必熬通宵了,明天晚上再谈吧!”梁漱溟也站起身来,将随身所带的一本《乡村建设理论》送给毛泽东,说:“我先送给您一本书,请您先翻翻,明天的谈话就从我这本书开始,好不好?”“随便,随便,朋友之间,无话不谈嘛!”毛泽东接过梁漱溟新出版的这部数十万字的著作,表示要很好地拜读这本书。
      第二天,毛泽东派中央的工作人员把梁漱溟请来。两人一见面,毛泽东就拿出梁漱溟昨日送的那本书说:“大作拜读了,但看得不细,主要论点都看了。我还从大作中摘出一些结论性的话。概括地说,您的著作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分析有独到的见解,不少认识是对的,但您的主张总的来说是走改良主义的路,不是革命的路。而我认为,改良主义解决不了中国的问题,中国社会需要彻底的革命。革命怎样才能彻底?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是对中国社会进行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分析、估计,从这一基本分析、估计而得出的力量对比出发,来确定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毛泽东把摘出的梁漱溟的话的大意复述了一遍后,针对梁漱溟的观点,指出了中国社会的一些事实,然后十分详尽地分析了中国社会的特点,特别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激化问题,并十分突出地强调其作用。
      梁漱溟是一个直爽的人,对于自己的政见,他是坚持的。他向毛泽东解释说:“中国的社会与外国社会不同。在历史上,外国的中古社会,贵族与农民阶级对立鲜明,贵族兼地主,农民即农奴,贫富对立,贵贱悬殊。但中国的中古社会不是这样,贫富贵贱,上下流转相通,正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中国的社会贫富贵贱不鲜明、不强烈、不固定,因此阶级分化和对立也不鲜明、不强烈、不固定。这种情况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一两千年,至今如此。根据这种分析,我提出了‘伦理本位’、‘职业分途’八个字。所谓‘伦理本位’是针对西方人‘个人本位’而言的。西方人讲自由、平等、权利,动不动就是我的自由权,个人的权利放在第一位。但中国人不是这样,中国人注重的是义务,而不是权利。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相敬,亲朋相善等,都是‘伦理本位’的内容,即注重义务,每个人都要认识自己的义务是什么,本着自己的义务去尽自己的责任,为家庭,也为社会。所谓‘职业分途’,也就是社会分工,你干哪一行,从事哪件工作,就有责任把它做好。人人尽责,做好本行,社会就会稳定、发展……”
      梁漱溟讲完后,毛泽东心平气和地说:“中国社会有其特殊性,有自己的文化传统,有自己的伦理道德,梁先生强调这些也并没有错。但中国社会却同样有着与西方社会共同的一面,即阶级的对立、矛盾和斗争,这是决定社会前进最本质的东西。我以为梁先生是太看重了中国社会特殊性的一面,而忽略了决定着现代社会性质的共同性即一般性的一面。其理由我再申述之……”
      梁漱溟仍然坚持说:“不能太看重现代社会共同性即一般性的一面,而忽略中国社会最基本、最重要的特殊性的一面。我们的分歧,正在这里。”
      不知不觉间,两人的谈话持续到了第二天天亮。毛泽东笑着站起身说:“梁先生,我们今天谁也没有说服谁。怎么办呢?让以后的事实来做裁判吧!”梁漱溟见毛泽东如此大度,身体又是如此健康,心中十分敬佩。
      与毛泽东两次长谈之后,根据中共中央的安排,梁漱溟参观了延安许多地方。延安的干部群众昂扬奋发的精神面貌,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在心里认定,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梁漱溟二赴延安,向毛泽东等陈述政见
      
      日本投降后,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又尖锐地摆在全国人民面前。蒋介石是要建立一个法西斯专政的国家,而中国共产党则要建立一个人民民主的国家。分歧是明显的。经过八年抗战后,人民渴望和平。中国共产党希望和平,毛泽东曾只身去重庆与国民党和谈,双方签订了停战协定。紧接着,政治协商会议召开,达成了决议,国民党关于建国的基本方针已经明确。当时,梁漱溟是中国民主同盟的创建人之一,任民盟秘书长,也参加了政协会议。他对抗战胜利后建立什么样的国家,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在中国,必须有一个强力政府,领导中国搞经济建设,等经济搞上去了,才可以谈宪政。几十年来中国的现状证明两党制未必符合中国的国情。

    推荐访问:梁漱溟 毛泽东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