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毛泽东对建成社会主义标准的探索

    时间:2021-07-12 00:00:1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关于建成社会主义的标准问题,是毛泽东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不仅在其提出的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中蕴涵了建成社会主义的标准,而且随着实践和认识的发展,他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新的探索,提出了一些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思想观点,指导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但由于时代、实践和认识的局限,他未能真正摆脱苏联模式和“左”的影响,在建成社会主义的标准上日益注重生产关系的变革而忽视生产力的发展,这不能不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关键词:毛泽东;建成社会主义;标准
      中图分类号:D61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1494(2010)02-0012-06
      收稿日期:2009-12-02
      作者简介:李合敏(1953-),男,河南内乡人,中共南阳市委党校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共党史党建、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一
      
      马克思曾经针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提出经过由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可以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但他没有也不可能提出完成过渡时期、建成社会主义的具体标准,而只是原则地指出,这个“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上具有相对于资本主义的明显优势。并且,世界上先后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都不是脱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甚至是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这就要求各社会主义国家只能根据经典作家的设想,特别是本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实际,去探索建成社会主义的标准。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根据俄国资本主义不发达、生产力落后、小农经济占优势等具体实际,明确指出在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无产阶级专政时期,“无产阶级的目的是建成社会主义,消灭社会的阶级划分,使社会全体成员成为劳动者,消灭一切人剥削人现象的基础。这个目的不是一下子可以实现的,这需要一个相当长的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因为改组生产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因为根本改变生活的一切方面是需要时间的,因为按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方式经营的巨大的习惯势力只有经过长期的坚忍的斗争才能克服”[1]。在这里,列宁不仅明确地把“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表述为“社会主义”,提出了“建成社会主义”的目标,而且认为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不可能一蹴而就,强调无产阶级在这个时期必须消灭阶级、消灭剥削制度及其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等。这既是无产阶级专政时期即过渡时期必须完成的目标和任务,又可以看作是建成社会主义的标准。
      列宁逝世以后,斯大林急于建成社会主义,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并把公有制的发展程度看作是建成社会主义乃至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终标准。由此出发,他把过渡时期存在的社会主义因素与非社会主义因素之间的关系简单地看作是谁战胜谁的问题,强调必须发起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全线进攻,以消灭资本主义,甚至不惜采用行政手段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改组和变革,以增加社会主义公有制成分乃至实行单一的公有制。1936年11月,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刚刚建立,他就依据1924年以来苏联社会生活中的发展变化,特别是“社会主义体系在国民经济一切部门中的完全胜利”[2]393,“人剥削人的现象已被铲除和消灭,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已经确立而成为我们苏联社会不可动摇的基础”,“所有的剥削阶级都消灭了”[2]394等,宣布苏联已经“实现了马克思主义者又称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的制度。这就是说,我们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2]399。1939年3月,他进一步提出,苏联能够在10-15年之内在经济方面,即工业产量按人口平均方面超过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那时苏联就可能“从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过渡到共产主义的第二阶段”[3]。尽管这一设想由于德国法西斯的入侵而被打断,但战后不久,苏联即开始大力进行“伟大的共产主义建设工程”。1952年,斯大林又提出了过渡到共产主义的3个基本先决条件,即必须切实保证“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要占优先地位”、必须“把集体农庄所有制提高到全民所有制的水平,并且也用逐渐过渡的办法使产品交换制来代替商品流通”、“必须把社会的文化发展到足以保证社会一切成员全面发展”[2]589,并强调“如果让集体农庄集团所有制、商品流通等等经济事实仍然存在,那就既不能获得能满足社会一切需要的极丰富的产品,也不能过渡到‘按需分配’的公式”[2]591。显然,斯大林是把进一步提高所有制的公有化水平和限制、消灭商品经济,作为苏联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主要任务。
      毛泽东对建成社会主义标准的探索,始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酝酿与提出。在1953年6月15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他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过渡时期理论和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不仅明确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十年到十五年或者更多一些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81,而且严肃批评了他认为是右倾表现的“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提法。他说:“这种提法不明确。走向而已,年年走向,一直到十五年还叫走向?走向就是没有达到。”[4]82结合毛泽东后来的论述,他在这里不仅已经提出了“达到”即“建成社会主义”的目标,而且提出了建成社会主义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实现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所规定的“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总任务。“一化”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主体”;“三改”即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两翼”。“主体”与“两翼”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它要求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同时完成,以建成社会主义。可见毛泽东在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同时,实际上也就提出了建成社会主义的标准,即完成“一化三改”之日,就是建成社会主义之时。
      
      二
      
      在初步提出建成社会主义的标准之后,毛泽东对这一问题继续进行了不懈的但又是十分波折的探索和阐述。1953年10月和11月,他在强调“总路线,概括的一句话就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122的同时,特别提出“总路线也可以说就是解决所有制的问题。国有制扩大——国营农业的新建、改建、扩建。私人所有制有两种,劳动人民的和资产阶级的,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国营(经过公私合营,统一于社会主义),这才能提高生产力,完成国家工业化”[4]119;“总路线就是逐步改变生产关系。斯大林说,生产关系的基础就是所有制”[4]123。在这里,他突出强调了生产关系特别是所有制在建成社会主义的标准中的地位。12月,经毛泽东修改审定和中共中央批准的《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指出,实现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就是要充分地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并且把现有的非社会主义工业变为社会主义工业,使我国由工业不发达的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工业发达的先进的工业国,使社会主义工业成为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起决定作用的领导力量;就是要扩大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和合作社社员的集体所有制,把农民和手工业者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人所有制改造为合作社社员的集体所有制,把以剥削工人阶级的剩余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改造为全民所有制。并一再强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建成社会主义社会,是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时期,亦即改变现有的资本主义经济和小商品经济为社会主义经济,扩大现有的社会主义经济,使社会主义经济基本上成为我国唯一经济基础的时期。”[5]695“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5]702这就是说,实现党在过渡时期的總路线的任务亦即建成社会主义的标准,虽然包括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两个方面,但重点是在生产关系的变革方面。

    推荐访问:建成 探索 标准 毛泽东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