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将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现代化建设全过程

    时间:2021-07-11 20:01:5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记者: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将其置于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地位,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新提法。作为“十一五”规划建议起草者之一,您认为应当从什么样的新视角来理解这个提法?
      郑新立: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所做出的重要的理论总结,是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想和基本方针。科学发展观产生的过程,就是我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客观规律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理解。
      第一,科学发展观继承了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同时又强调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党中央就提出要把党的工作重点放到经济建设上,制定了加快实现工业化的方针。党的八大提出当前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与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之间的矛盾。毛泽东同志1956年也指出:“我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在党的一系列正确方针指引下,我们胜利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为初步工业化奠定了基础。此后,由于对国内外形势的判断失误,不断强调阶级斗争,以致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出现“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延误了经济建设的进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明确提出要把全党工作的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这对于我们排除左的和右的干扰,集中精力搞好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提出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在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把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推向了一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经济建设。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刚一产生,就宣布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两年多来,国民经济始终保持着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继承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关于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任务的重要指导思想,同时又针对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忽视质量和效益的倾向,提出我们所追求的发展,应当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这是发展观念的创新,是对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指导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只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才能使人民从发展中得到更多的物质利益,真正体现出发展这个硬道理。
      第二,科学发展观继承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理论,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新的发展理念。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这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这个似乎很浅显的问题,在改革之前30年的时间内并没有真正得到解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过十年左右的努力,我们一举解决了困扰中国几十年的商品短缺问题,吃穿用等基本消费品的供应满足了人民温饱的需要,进而又初步实现了小康目标。目前人民的消费结构正在从吃穿用等生存需要向改善住、行条件和满足教育、文化、旅游等享受和发展需要升级。在这个新的发展阶段,提出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对我们党一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宗旨的经济发展指导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强调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民,发展要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要惠及全体人民。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民,就是党和政府的一切方针政策和具体工作,都要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经济发展是为了全面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人的健康素质、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把中国人口多的压力变为人力资源优势。这种发展目的论,既符合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同时又把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表达得更加全面、更加具体,更富于时代的特征。发展要依靠人民,就是要使广大人民成为市场的主体、成为创业的主体,依靠人民的创造活力和艰苦奋斗,推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党和国家要为人民创业和生产经营活动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发展的成果要惠及全体人民,就是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经营先富起来的同时,鼓励先富帮后富,最终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同时注重机会和过程的公平;再分配要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能够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可见,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与过去所讲的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在继承的基础上有了许多新的发展,符合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是指导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理论。
      第三,科学发展观继承了两个文明都要抓的思想,提出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面推进的新要求。科学发展观要求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全面发展。这种全面发展的思想是对我们党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同志就在《论人民民主专政》、《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著作中,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问题,为确立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同志对处理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政治建设的关系做出了许多指示。他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提醒我们在搞好经济建设的同时,要重视搞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科学发展观关于全面发展的观点,在继承我们党一贯重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同时,又明确提出了加强社会建设的任务,要求社会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相协调。这是我们党关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发展内涵认识的飞跃和深化,是从当前社会领域面临的问题提出的新任务。深刻认识、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关于全面发展的思想,对于推进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科学发展观继承了讲平衡、按比例的发展经验,提出了“五个统筹”、协调发展的新观念。科学发展观提出要实现协调发展,并提出了“五个统筹”的要求。这里强调的协调发展的观念,是对我们党一贯重视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的继承。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指出:“我们的方针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我们做计划、办事、想问题,都要从我国有六亿人口这一点出发。”他还提出要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经过国家计划调节,“安排积累和消费的适当比例,求得生产和需要之间的平衡。”这些宝贵思想是实践经验的总结。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协调发展和五个统筹,不仅包括经济总量的平衡,还包括了经济结构方面的平衡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国内经济与对外经济联系的平衡,这就使协调发展的要求更加全面,覆盖了有关发展的各个层面。这些新的观念,是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新形势提出来的,是对历史经验的继承和发展。
      第五,科学发展观继承了讲求效益的优良传统,提出建立节约型社会和以自主创新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观。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作风。为了加快工业化、现代化步伐,党提出了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改革以来,又提出了经济建设要以提高效益为中心。这些正确方针的贯彻落实,对降低消耗、节约资金、提高经济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传统计划体制“大锅饭”和平均主义的弊端,我国经济增长模式始终是粗放型的,以高投资、高消耗、高污染为代价,换取经济的高增长,成为始终困扰我们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中央提出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号召建立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并加强了宏观调控。因此,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既是对我们党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的继承,同时根据新的情况,充实了新的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继承中有了新的发展。

    推荐访问:科学发展观 现代化建设 贯穿 全过程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