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滇藏缅印交角区泰—傣诸族群的迁徙流动及族际关系研究述论

    时间:2021-07-06 12:02:0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关于泰-傣诸族群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已有了百余年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环东南沿海直至与云南、东南亚相连接区域,且国别区隔明显。对于滇藏缅印交角地区泰-傣诸族群的研究,尚未得见系统、整体性的成果面世。本文拟围绕涉及该交角区泰-傣诸族群的族源、迁徙流动及族际关系等三个方面的零散研究进行梳理并加以评述,以期从整体联动性的视野对泰-傣诸族群在滇藏缅印交角区的研究空间做进一步深入拓展,同时,针对后续研究提出建议:族源问题有待进一步廓清;以地缘政治及文明交汇区域为整体历史背景的长时段探究有待开启;相关文献资料的搜集、翻译和整理有待深化;小尺度地域空间的微观研究有待推进;开展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研究。
      [关键词]滇藏缅印交角区;泰-傣诸族群;迁徙流动;族际关系
      中图分类号:C9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91(2018)04-0039-11
      滇藏缅印交角区,主要包括滇西、滇西北和藏东南地区,印度东北部和缅甸北部地区。这一区域是中印缅古代民族的迁徙走廊与多种类型族群分化演变的“蓄水池”,历史以来,泰-傣诸族群就在该区域活动,主动或被动地在该区域迁徙流动,逐渐与当地的土著居民融合,形成现今中国云南的傣族、缅甸的掸族和印度的阿洪姆人,他们有着同源异流的关系。但是,学界对其还没有形成统一称谓,本文将其称为“滇藏缅印交角区泰-傣诸族群”。学界关于这一区域泰-傣诸族群的迁徙流动和族际关系研究已经有120余年历史。100多年来,关于滇藏缅印交角区的泰-傣诸族群的起源、民族迁徙和民族关系的研究结论次第登场,争讼不断。一方面是因为关于泰-傣诸族群的古代历史文献鲜有明确的记载,只能依靠其他学科的材料来对其“前文字”时代历史进行构思,这无疑增加了学术研究的难度;另一方面,是因为19世纪以来,各种政治思潮风起云涌,学者自觉不自觉卷入其中,這也影响滇藏缅印交角区的泰-傣诸族群族源、迁徙流动和族际关系的研究进程。本文拟就学界关于滇藏缅印交角区泰-傣诸族群的起源、民族迁徙和族际关系的研究进行梳理和评述,以便能为相关研究的推进和深入辨清现状、铺陈前路。
      一、 滇藏缅印交角区泰-傣诸族群的起源研究
      滇藏缅印交角区泰-傣族群主要是包括中国云南的傣族、缅甸的掸族和印度东北部地区的阿洪姆人,他们与泰国的泰族、老挝的老族在史学界被称之为“泰-傣民族”。近代以来,伴随着西方列强对印度东北部、缅甸和中国的殖民统治,为了其政治殖民的稳定,殖民地民族问题往往备受西方学界关注,泰-傣诸族群的起源研究伴随着西方列强的殖民与殖民地区反对西方列强的殖民主义而展开。一百余年,学界对涉及滇藏缅印交角区泰-傣诸族群的起源探讨主要有三种观点,即南迁说、土著说和西迁说。
      南迁说。持此说者大致又分“四川说”和“阿尔泰山说”。英国伦敦剑桥大学教授、印度支那语言学专家拉古伯里最先对滇藏缅印交角区泰-傣民族起源进行研究并提出“四川起源说”。1885年,英国人A.R柯奎翁出版了《掸族史》,该书导言由伦敦大学教授拉古伯里作序。在这篇导言中,拉古伯里对泰傣诸族群的起源问题进行了论述,他认为“早在公元前2208年,泰族就已经在中国人到来之前在中国建立了自己的国家,远在武王时代的地理考察报告中,中国人就将泰族称为‘蒙’或‘大蒙’。根据中国史书的记载,‘蒙’或‘大蒙’居住在现今中国的四川省”[1]美国牧师杜德则认为泰族最早生活在阿尔泰山地区。他在泰国清迈府居住了32年之久(1886-1918),期间,他从清迈出发,经过景栋、西双版纳、云南直到沿海,通过实地考察,于1909年出版了《泰族——中国人的兄长》一书,指出:“泰族属蒙古血统,是一个比希伯来族和汉族还要古老的民族。泰族被称为‘哀牢’或‘大蒙’,远在公元前2200年中国人到来之前,他们就已经是中国土地上的主人了。所以,才被逐步从北方迁入中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又从中国中部大规模迁徙到南部,再从中国南部迁入印度支那。”[2]
      于是,西方学者的观点引起泰国学界的极大兴趣,其中以丹隆·拉差奴帕亲王、历史学家銮威集瓦他干、披耶阿努曼叻差吞、披耶波里汗贴他尼等为代表,对拉古伯里泰族源于中国四川的观点作了进一步论述。丹隆·拉差奴帕亲王1924年在朱拉隆功大学的演讲和1934年出版的《论古代暹罗统治的性质》一书中得出结论:“现今泰国的土地上主要居住着拉佤族、孟族和高棉语族,泰族则生息在和中国接壤的西藏(指现今四川),大约在公元43年被中国人驱赶才迁徙到中国南部的云南。云南的西面是寮和掸,南面是西双楚泰,以下是兰那和南掌”。[3]披耶阿努曼叻差吞在研究前人关于泰族的族源基础上,于1953年著有《泰族史》一书,认为“泰族的故居在中国的中部地区,以后迁到(中国)南部云南,后又逐步迁入东南亚。”[4]此外,还有泰国历史学界的知名学者銮威集瓦他干,1933年出版《暹罗和金邻》和1956年出版的《泰族研究》中谈到泰族的起源时都认为:“在中国人迁入之前,泰族的故居在现今中国中部的四川、湖北、安徽、江西一带,以后逐步迁入云南和印度支那半岛。泰族的迁徙通常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个别渗透式;再一种是大规模迁徙。其中又以个别渗透式为主,利用这种方式的渗透持续了近千年,向印度支那渗透的时间也有400年了。”[5]历史学者吴迪、坤威集玛拉等则发挥了杜德观点,认为泰族起源于阿尔泰山地区。吴迪在1934年出版了一本《暹罗史》,提出“泰族起源于蒙古”[6]的说法;而另一位学者坤威集玛达拉,在其代表作《泰国的基础》一书中认为:“泰族的故居是阿尔泰山”,“大约佛诞前300年,泰族开始受到中国的人侵略,逐步南迁,直到557年时在云南建立了南诏国。”[7]
      土著说。土著说的学者认为泰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云南、东南亚北部和印度阿萨姆邦的土著。最早提出土著说的是英国探险家阿克巴尔.R.柯奎松,他从中国南部的广东出发到缅甸的曼德勒,将考察的结果写成《CHRYSE》一书,该书于1885年出版,书中写道:“他所经过的地方都居住着傣族”。[8]后期研究泰族的历史著作中,比较重要的是法国殖民地问题研究会负责人E.艾莫涅撰写的《柬埔寨》一书,他在书中写道:“泰族的‘泰’意思是自由或自由人,他们包括若干个血缘和语言相近的民族,较大的有掸族、老族和暹罗族。公元前若干年代以来,他们就住居在云南高原”[9];其次,还有1915年出版的《掸族》一书中,作者Cohrane认为:“泰族的称呼虽然各有不同,但他们都是同一民族,其分布远比印度支那的其他民族为广,其范围从阿萨姆邦一直到中缅边境一线”[10]。在泰族起源问题研究上,另一部较为著名的是《暹罗、泰、老、吉篾称谓的由来》一书,该书作者采用语言学的对比方法,分析研究了泰国北部的地方志并结合对邻国碑名的考证而写成,认为:“泰族主要分布在中国南部、泰国、老挝、高棉、缅甸的北部地区和印度阿萨姆邦。”[11]另外,泰国学者披耶巴差吉格叻、菲德里克·莫特、法国学者L.芬诺、美国人类学家和语言学家保罗·本尼迪克特等均对泰族“土著说”有相关论述。

    推荐访问:交角 族群 迁徙 流动 关系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