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技术理性的政治考量

    时间:2021-07-05 08:00:1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从政治发展的角度重新审视和评价技术理性的作用:技术理性为政治制度发展提供动力,为维持社会秩序提供新的统治方式,为政治低成本高效率运作提供组织形式,为实现中国政治制度化与规范化提供手段。
      关键词:技术理性;宪政;意识形态;官僚制;非理性
      中图分类号:B151;D03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1.05.024
      技术理性是以科学技术为核心和载体的一种实践理性,是以有效为目标,通过计算来预见、支配和建构事物的能力和活动。与传统理性或启蒙理性相比,它的突出特征是追求手段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程序的合理性和规范性。长期以来,国内学术界对技术理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哲学和社会学领域内,本文则着力从政治发展的角度对技术理性进行分析评价,以揭示技术理性对政治发展的积极作用。
      一、技术理性为政治制度发生质变提供动力
      宪政制度的建立是政治发展历史上的一次质的飞跃,它使政治从传统走向现代,从野蛮走向文明,从封建集权走向民主法治。而从宪政制度建构的过程和环节来看,现代宪政制度正是技术理性的产物。
      现代宪政制度的明显特征是设计和建构。就现代宪政制度建立的过程来看,首先是创制宪法。宪法创制的直接目的是设计、筹划、安排制度结构,确定政治权力的边界和运作机制,确保政治活动的规范性和程序性,为宪政制度的建立提供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技术支持。纵观历史上任何一部真正的宪法,其价值目的无疑是保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而其核心和关键的内容无疑都是对“国家政权机关的组成、职权、活动原则与方法”的规定。因为只有具备这些可操作的、技术性的、手段性的、程序性的设计和规定,才能限制、规范政治权力,实现宪法的价值追求。因此,“对手段与目的计算的理智推断”是宪法产生的内在动力_2]。著名政治学家萨托利通过对宪法历史的研究揭示了宪法创制的技术理性特征及其工具性价值,他说18世纪“人们开始寻找一个词汇,以表示用以控制国家权力之运作的种种技术。美国人解决了这一争议,结果这个词就是‘宪法’。”“美国的整个传统是把‘宪法’理解为实现‘有限政府’的一种工具。”法学专家路易斯·亨金也认为美国宪法“是一部政府的成文宪章,代表着‘宪政’,其中蕴含着对政府的约束和对政治权威的限制。……它是一个联邦政府的蓝图”。由此可见,宪法创制本身就是技术理性的运用,宪法是技术理性在现实政治实践中的结晶。
      建立现代宪政制度的第二步是建构制度。近两个世纪以来,众多的思想家、政治家进行了诸如“人民主权”、“代议制”、“法治”、“分权与制衡”等原理性设计以及具体的如选举制度、政党制度、议会制度、行政制度、司法制度等各种内容的政制设计,建构了一套极为复杂的体制、规则和程序来限制政治权力,保障公民权利。
      由上可知,现代宪政制度带有明显政治设计的特征。对政治设计颇有研究的学者秦德君认为:“人类的制度创制是一种工具理性行动,具有形式合理性”,而宪政设计是政治制度设计的典型形态,是“通过精密的理性计算技术”而实现的“近代以来人类政治探索与政治实践的重要表征”。而美国宪政研究专家索乌坦也指出:“当我们谈论从‘设计者的观点’看待制度时”,我们看起来似乎是“社会工程师,这种工程师在决定制度的形式时采用的方式如同其他工程师在设计桥梁和船舶时或者建筑师在设计建筑物时所采用的方式一样”,“关注于选择达到某种既定目标的最佳手段”。可见,宪政制度的建立是人们依据自己的知识,运用技术理性思考政治现象,设计政治制度,规范政治行为,预测政治未来,以及选择政治生活的理性活动,是技术理性的必然产物。
      二、技术理性为维持社会秩序提供有效而文明的统治方式
      秩序无疑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政治权力提供的公共服务之一正是维持秩序。政治权力就是调节人们之间利益关系,维护、规定和管理社会秩序的行为、技术或工具。然而,政治权力并不是维持秩序的唯一手段,也不是维持秩序的最好方法。马克思深刻地揭示了意识形态与国家统治之间的关系。马克思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换言之,每一个时代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都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历史上任何一个统治阶级都要利用自己的意识形态来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维护对国家的统治秩序。法国著名学者,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的阿尔都塞提出了“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著名概念。“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是和“镇压性国家机器并立而存”的非强制性的国家机器,前者“包括政府、行政机构、警察、法庭、监狱等”,后者包括宗教的、教育的、家庭的、法律的、工会的、传播的、文化的等;镇压性国家机器完全属于公共领域,而绝大部分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是私人领域的组成部分;“镇压性国家机器‘运用暴力’发挥功能,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则‘运用意识形态’发挥功能”。即意识形态发挥社会职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潜移默化性、无意识性”。阿尔都塞断言:“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在掌握政权的同时对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并在这套机器中行使其领导权的话,那么它的政权就不会持久。”颇为巧合的是,与阿尔都塞相同,美国学者约瑟夫·奈从另一角度提出了与“硬力量”相对应的“软力量”的概念,他认为,软力量依靠价值观、文化、政策的吸引力使人们能想你所想,硬力量则依靠恐吓、武力、胁迫、镇压、制裁等强制性手段来达己所愿。由此可见,软力量就是类似于意识形态的力量。与硬力量相比,软力量能在更广的范围内和更深的层次上发挥更持久的征服功能。
      而技术理性在当代西方工业社会中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技术理性的意识形态化。马尔库塞对这一问题曾做过专门研究,他认为,在发达工业社会,技术合理性不仅保护了统治的合法性,而且本身变成了一个统治体系,技术理性的实质就是充当意识形态,维护统治的合理性。他说:“技术理性这个概念也许本身就是意识形态的。不仅是技术的应用,而且技术本身,就是(对自然和人的)统治——有计划的、科学的、可靠的、慎重的控制。技术总是一种历史社会的工程;一个社会和它的统治利益打算对人和物所做的事情都在它里面设计着。这样一个统治‘目的’是‘实质的’,并且在这个范围内它属于技术理性的形式。”因此,“今天的意识形态就包含在生产过程本身之中”。“社会控制的现行形式在新的意义上是技术的形式”,“工业化的技术是政治的技术”。“对技术的服从成了对统治本身的服从;形式的技术合理性转变成了物质的政治合理性。”显然,政治的社会规范控制已变为技术理性的内在控制,技术理性已取代了传统的神话与宗教而成为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在富裕和自由掩盖下的统治就扩展到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的一切领域,从而使一切真正的对立一体化,使一切不

    推荐访问:考量 理性 政治 技术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