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中国国际政治学学科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时间:2021-07-03 12:02:1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1963年12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外国问题研究文件下发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三校的国际政治系以及国家有关外国问题研究机构的建立是中国国际政治学学科诞生的标志。40多年来,中国国际政治学经历了起步、补课、发展和创新四个阶段。未来中国国际政治学的学科建设一要坚持国际问题研究的国家特色;二要弄清“权利政治”的核心,从新的视角研究国际问题;三要抓住首要问题,科学界定国际问题研究中的“定位、定向、定标”问题。
      关键词:中国国际政治学;学科建设;标志;阶段;理论创新;国家特色
      中图分类号:D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5X(2005)01—000l—06
      
      国际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英国和美国,经过80多年的论争和建设,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学派林立、枝繁叶茂、比较成熟的社会科学。20世纪中叶,中国摆脱了殖民侵略,走向自立自强,开始以一个大国的身份进入国际社会并且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的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研究也从极少数政治家和理论家那里走进了学术界。到了20世纪末21世纪初,在中国,与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相关的各类国际问题研究机构估计有上百家。单是全国的高等院校就有40多所成立了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或外交学系,从事国际政治学教学与研究的人员数以千计。国际政治学方面的刊物逐步增多,出版的著作、发表的论文不计其数,国际政治学在当今中国社会科学领域已经成为一门显学。那么,中国的国际政治学诞生于何时?经历了几个阶段?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国际政治学?近年,学术界对这些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笔者就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以期引起讨论,达成共识。
      
      一、中国国际政治学诞生的标志
      
      中国人对国际政治的研究可以说由来已久,熟悉中国古代史和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学者可能会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谋士们对各国之间关系的研究,并将《战国策》中记载的谋士们的雄辩立论认为是中国古代社会最早的对于国际关系问题的研究。熟悉中国近代史的学者可能会追溯到鸦片战争以后林则徐、魏源等人对当时世界的研究,他们被称为清朝中国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人”。熟悉中国现代史和学术史的人可能会追溯到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中国人为了“民族救亡”而对世界的研究。五四运动以后,一批欧美国家的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著作与一部分留学欧美的中国学者的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著作在中国的出版、1934年《世界知识》杂志的创刊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等高等学校国际政治、对外关系的有关课程的开设,使中国国内的国际政治学研究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然而,我们今天所讲的中国国际政治学指的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中国以大学专业和科研机构为基础的学术界所创立的一门社会科学,特指中国相关专业学者研究国际社会演变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学科。新中国成立后,学术界一直重视国际问题研究,始终将其放在“一级学科”的重要位置。然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的国际问题研究呈现出“三多三少”的特点,即动向应用研究多,基础理论研究少;专题和地区研究多,综合系统研究少;政策性问题研究多,学术性问题研究少。中国虽然有了“国际问题研究”,但是尚未产生自己的国际政治学学科。
      那么,中国的国际政治学诞生于何时?其标志是什么?
      从英、美国际政治学的诞生来看,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的研究首先是政治家的领域,然后才走向学术界。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签订后,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起伏跌宕,欧洲各国的政治家们提出了一系列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国际政治的基本理论。1914年—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战争,其破坏之大,损失之惨重,令人触目惊心,亲自经历这场战争的各国人民强烈渴望和平。1919年5月30日,出席战后“巴黎和会”的英、美代表建议在各自国家内建立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研究机构,在高等学校设置相关专业,重点进行战争与和平的研究。此后不久,英、美两国的大学陆续设置了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的专业和研究所,开设专业课程,评定专业教授职称。自此,对国际政治的研究开始从政治家的领域走向学术界,从多学科的交叉研究演变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出现了多种各具特色的学术流派。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德国的学者主张以“巴黎和会”上政治家们的建议作为国际政治学诞生的标志,该主张获得了西方国家多数学者的广泛认同。在日本,学者们“一般认为所谓新学科,特别是社会科学的新学科,历来是通过在大学这一场所开设讲座并进行研究而确立”。据此,日本学术界把1951年东京大学教养学部教养学科首次开设国际关系理论的专业课程作为日本国际政治学学科诞生的标志。有鉴于此,笔者认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以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为基地;二是设置相关专业,招收专业学生;三是开设专业课程,评定专业职称。
      因此,笔者认为中国国际政治学学科的诞生,应以1963年12月中共中央下发的关于加强外国问题研究的文件为标志。因为正是依据这一文件的规定,中国各地不仅建立了许多外国问题研究机构,更重要的是将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复旦大学的政治系改名为国际政治系,第一次在中国高校设置国际政治专业,招收专业学生,开设国际政治专业课程,并开始正规地培养国际问题的专业人才。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中国的国际政治学研究开始从政治家领域走向学术界,正式被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建设。
      虽然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人民大学就设立了外交学系,之后又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外交学院,随之又建立了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学院(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前身),但是由于是按语种和国家特殊需要设置专业,更多培养的是外交、公安和国家安全方面急需的外语专门人才。虽然这三所学校较早地开设了国际政治学与国际关系的部分课程,但是由于它们是一种特殊性的职业教育和外语训练,而不是现在这样进行系统的学科建设和普通高等教育,所以不能将其作为中国国际政治学科诞生的标志。当然,我们应当承认的是,这三所学校为中国的国际政治学的学科建设奠定了基础,并且与当时国内的其他外国问题研究机构一起,成为中国国际政治学学科建设的开路先锋。
      
      二、中国国际政治学的发展阶段
      
      中国国际政治学自诞生以来经历了40多年,从研究的视角、方法和内容上来看,中国国际政治学的40多年发展历程大致经过了起步、补课、发展和创新四个阶段。
      
      (一)起步阶段(1964年—1979年)
      1964年,根据中央的指示,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复旦大学成立国际政治系,设置国际政治专业,开设国际政治专业课程,这标志着中国国际政治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开始起

    推荐访问:学科建设 政治学 中国国际 回顾 思考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