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论毛泽东对美战略思想的转变

    时间:2021-07-02 08:00:2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20世纪60年代末,为维护国家安全,摆脱美苏两面夹击的战略被动局面,排除极“左”思潮的干扰,中国需要重新进行对外战略的调整。毛泽东和周恩来从重建对外决策机制入手,积极抵制和批判极“左”思潮,消除外交领域的不正常状态。他们审时度势,摒弃僵化的对外战略思维,坚持不以意识形态划线,打破常规,抓住战略机遇,以缓和中美关系为突破口,最终为中国打开了通向世界舞台的大门。
      [关键词]毛泽东;中美关系;对外战略;转变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于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中国对外战略由“一边倒”调整为“两面开弓”,通过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反帝(美)、反修(苏)”的国际统一战线,提出推进“世界革命”。至20世纪60年代末,为摆脱美苏两面夹击的战略被动,中国对外战略面临着新的选择。
      一、中国对外战略面临的挑战
      (一)“两面开弓”战略及其困境
      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一直视中国为最危险的敌人,对华实行孤立和遏制政策是美国历届政府的首选。中苏关系破裂后,肯尼迪政府认为,与苏联缓和关系不仅重要而且可行,而中国是“两个主要共产主义国家中最危险的一个”①。中国比苏联更“好战”,因而也更具危险性。
      由于国家利益的冲突和意识形态的分歧,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中苏两国关系就开始逐渐出现摩擦。布加勒斯特会议之后,苏联把两党之间的意识形态分歧扩大到国家关系方面。此时,毛泽东的国际战略思想开始发生变化,中国逐渐开始实行新的对苏政策。1966年8月,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以公报的形式提出“要反对帝国主义,就必须反对现代修正主义”,这标志着“两面开弓”战略的形成。
      从客观上讲,“两面开弓”战略是中国面对美苏两霸军事威胁而被迫采取的应对措施,它体现了中国领导人对国家安全的担忧。从主观上讲,“两面开弓”战略反映了中国国内“左”倾思想的发展,特别是中国领导人对国际战略形势的错误判断。
      (二)极“左”思潮的干扰与破坏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極“左”思潮祸及外交领域,干扰和破坏中国的对外政策,对中国外交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冲击。
      1、推进“世界革命”,宣传毛泽东思想,以革命代替外交
      在“无产阶级国际主义”②思想的指导下,“打倒帝国主义,打倒现代修正主义,打倒各国反动派”,推进“世界革命”,成为中国外交的最高指导原则。这样,中国开始以“世界革命中心”自诩,四面出击,多方树敌,“自己孤立自己”③,致使中国外交环境不断恶化。
      在极“左”思想的影响下,中国一些驻外使馆的工作人员到处散发毛泽东语录和像章,赠送“红宝书”,宣传“文化大革命”。这种强加于人的做法致使中国对外关系陷入被动,引起驻在国的不满,从而引发一系列外交纠纷。
      2、干扰外事工作,制造涉外事件,破坏对外关系
      首先,召回大使,进行“革命化”。1966年9月9日,毛泽东在批示中称,驻外机关要“来一个革命化,否则很危险。”④按照“九九指示”的要求,从1966年9月起,中国驻外大使(除驻埃及大使黄华外)先后奉调回国参加“文化大革命”,进行所谓的“革命化”教育,致使中国驻外使馆的正常工作陷入停顿。
      其次,冲击外交部领导机构,造反夺权。1967年1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号召造反派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全面的夺权斗争”。随后,这股夺权狂潮很快波及外交系统。8月16日,造反派冲击封闭了外交部党委,并宣布“夺取”外交部党委大权。这表明,外交大权已经“旁落”,中国外交陷入了失控状态。
      最后,鼓动群众运动,“三砸一烧”。1967年1月,60多名留欧学生到列宁墓敬献花圈,其间与苏联警察发生严重冲突,酿成了“红场事件”。此后,极“左”分子煽动一些群众对印度、印度尼西亚和缅甸三国驻华使馆进行报复性袭击,砸毁了一些使馆设施。1967年8月,造反派又火烧了英国驻华代办处。这是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涉外事件,充分反映出了中国外交的混乱和反常状况。
      二、纠“左”与毛泽东、周恩来外交决策机制的建立
      极“左”思潮的干扰与破坏打乱了外交决策机制。对此,毛泽东深有感触地对陈毅等人说:“我们现在孤立了,没有人理我们了。”⑤为扭转中国外交失控的局面,恢复外交系统的秩序,必须重建对外决策机制。
      (一)批判和抵制极“左”思潮,消除外交领域的不正常状态,维护外交工作秩序
      外交领域的极“左”现象和做法引起了毛泽东的特别注意,从1967年3月到1971年3月,他对外事宣传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批评,反对将中国革命经验绝对化。1968年3月,毛泽东在一个拟在援外物质上喷刷毛泽东语录的请示报告上批示:“不要那样做,做了效果不好。国家不同,做法也不能一样。”5月,他又批评了一个文件中用了“世界革命的中心——北京”这种提法,指出:“这种话不应由中国人口中说出,这就是‘以我为核心’的错误思想。”⑥可以说,毛泽东的这些对外宣传批示,遏制了对外宣传和外交工作中的极“左”做法,“成为党对外交工作进行调整和整顿的思想先导。”⑦
      (二)制止极“左”分子插手外事,维护中央外交大权,建立毛泽东、周恩来外交决策机制
      1967年8月25日,周恩来委托杨成武将王力的讲话向毛泽东进行了汇报。次日,毛泽东指示杨成武:“王(力)、关(锋)、戚(本禹)是破坏文化大革命的,不是好人。你只向总理一人报告,把他们抓起来。要总理负责处理。”同时,毛泽东还对王力的讲话进行了批示,将其认定为是“大、大、大毒草”⑧。在毛泽东的支持下,三人相继被隔离审查。随后,在毛泽东与周恩来的干预下,中国外交的失控和混乱局面基本上得到了控制,这标志着毛泽东、周恩来外交决策机制的建立。应该说,毛泽东、周恩来外交决策机制的建立,有效地阻止了极“左”势力向外交系统的渗透,为尽快肃清极“左”思潮对中国外交的影响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一决策机制的建立,也为中国对外政策的调整和中美关系的缓和提供了条件。

    推荐访问:对美 思想 战略 毛泽东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