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齐文化研究的新进展

    时间:2021-06-29 12:01:1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创办于1900年,每5年举办一届,“一战”、“二战”期间停办,迄今已举办21届,是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历史学国际盛会。2015年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在中国召开,由中国历史学会主办,山东大学承办。这一盛会吸引了全世界数千历史研究者参加,为了更好地提高会议质量,更充分促进学术交流,大会创新性地在济南、聊城、青岛、淄博、泰安、济宁等地分设会场,分主课进行探讨。8月27日至29日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淄博卫星会议在山东临淄召开,来自中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60余位学者出席会议,就“蹴鞠与齐文化”主题展开探讨。
      本次会议讨论的主要内容集中于古代史与齐文化研究、蹴鞠和对齐文化的开发等领域。今选择其中古代史与齐文化研究专题的内容加以概述,供学界参考。与会学者对古代史和齐文化专题的探讨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古代史研究、齐国文化与考古研究、齐长城研究。
      一、 古代史研究
      王震中《中国王权的诞生——兼论王权与夏商西周复合制国家结构之关系》认为在上古时期,王的称谓存在两个层次,最常见和最主要的是代表包括中央王朝和地方势力在内的复合制国家的最高首领,是天下之王,体现的是天下共主的地位,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大多数王都是指作为天下共主的商、周王朝的王而言;还有极少数王,是边远地区的原有邦国,沿用旧习而称王,其称呼只是旧有习惯的延续,体现的小国邦君的权力。王朝元首和边地领袖皆称王,是因为王的本义是斧钺,代表军事权力,大地的复合制国家结构和天下共主意识出现之前,已经有许多掌握军事权力的地方首领称王,这一称谓沿袭较久,直到夏王朝成为天下共主,才出现真正的通常意义上的王权。徐义华《商周制度变化与长城的修建》认为在商周王朝实行分封制,分封制导致双重所有制,即土地和人口在名义上归属周王,在实际管理和经营上归属诸侯,这种双重所有制,使商周时代王的实际控制的资源有限,商周的领土也分成王畿、诸侯领地和名义上归属周王的自主隙地组成。商周王朝有限的控制力和诸侯的独立性,无法实现疆域的连续性也无明显边界,防卫以各诸侯承担为主,敌方可直达城下,防御以城防为主。春秋时期,随着诸侯的兼并,诸侯国之间的隙地被包容进各诸侯国领域之内,开始出现疆界,但由于分封制下诸侯控制力有限,同时车兵是主要兵种,受到道路条件约束,所以春秋时期主要在交通要道、隘口、渡口设置防御,以关防为主。进入战国时代之后,随着各国政治改革和内部斗争,原有的分封制被打破,分封贵族制被集权官僚制所代替,各国诸侯掌握了强大的力量,拥有了控制边疆的条件,同时由于骑兵的出现使军事力量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大增加,疆界真正成为防御线,各国进入边防时代。战国时代各国修筑长城,是因为疆域状态从关防转变为边防,是各国政府控制能力增强和军事技术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刘源《从贵族社会视角考察高青遗址》认为商周时代是贵族社会,贵族具有不同的统属关系,承担不同的职能,通过政治、宗法、血缘、婚姻、同盟等关系形成稳定的综合体,利用礼制等规则,建立贵族社会秩序。贵族的独立性和扩张性,是瓦解贵族社会的重要因素。高青遗址是反映西周早期齐国贵族情况的珍贵标本,其中引簋铭文提到天子命引司齐师,反映了齐国贵族与周王室之间的关系。由于高青遗址尚未完全发掘,影响了对这一遗址的分析和利用,希望发掘继续,能够为学界提供完整的资料。
      路国权《春秋初期与春秋早期青铜器分界的二重证据》对比各家对春秋铜器的分期,认为在时段划分、标准器物等方面还存在值得改进的地方,通过对上村岭虢国铜器群、光山宝相寺1983M铜群等进行比较,提出公元前680年作为春秋初期的分界点,将春秋铜器分为初期、早期、中期、晚期四个时段。
      二、 齐国历史与考古文化研究
      柿昭阳平《战国时期田齐灭亡及其经济原因》在综合分析以往学者对田齐灭亡研究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田齐灭亡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经济因素。作者把古代中国按经济资源分为八大经济圈,分别是洛阳经济圈、关中经济圈、山西经济圈、燕经济圈、山东经济圈、吴经济圈、楚经济圈、巴蜀经济圈和西羌经济圈,不同经济圈拥有不同资源,跨经济圈贸易会产生更丰厚的经济利益。田齐虽然成功实现了政权上的集权化,拥有强大的资源控制能力。但是,与其他大国相比,齐国势力局限于山东经济圈内,无法从跨经济圈贸易中获取巨额财富。而其竞争对手秦国的势力范围却跨越关中、巴蜀、西羌、楚四个经济圈,最终拥有了明显的经济优势,积累了压跨齐国的力量。刘海宇《齐国鲍氏金文研究》对镈、齐鲍氏钟、鲍子鼎等三件齐国鲍氏有铭铜器进行了研究,认为此三器皆鲍叔牙一族之器,鲍叔牙以功得到封邑,其氏鲍是由其管理“攻皮之工”的官职而得来,鲍氏与齐姜王室多代通婚,是鲍叔牙之孙,曾任齐国大遂、大工革、大史、大宰等职。
      薮敏裕《从上博简〈孔子诗论〉看〈毛诗〉齐风的诗意——以〈东方未明〉、〈猗嗟〉为中心》根据《孔子诗论》和《毛诗》对相同篇章的不同理解,认为《孔子诗论》与晚出的《毛诗》不同,把《东方未明》与《猗嗟》篇理解为爱情诗而不是政治讽刺诗,两者差异表明了战国以来学者对诗理解的变化。于孔宝《关于出土文献与齐研究的思考》总结了近40多年来出土的与齐文化有关的文献,认为虽然在早期儒学、黄老思想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绩,但是在文献整理和注释、哲学思想史研究等方面的研究依然没有取得就有的进步。今后宜综合整理出土文献,并将之与稷下学宫、齐国兵学等问题进行综合性研究。
      任相宏《沂源东里战国墓》介绍了沂源镇东里东村战国墓的重要发现,该墓为甲字型土坑竖穴墓,一椁二棺,出土铜器、陶器、马车、乐器、陶俑等106套1000余件,其中出土的竹笥、数十双麻鞋为江北地区非常少见的重要发现。此外,还首次发现保存完好的下载桩、入敛绳、下葬绳等遗迹以及形制完整的荒帷,为研究古代葬制提供了实物资料。根据该墓应该是齐国盖邑大夫夫人墓。
      王青《齐国盐业的考古学探索》分析了近年来在山东渤海周边发现的制盐遗址,对制盐工具、灶制及具体工序进行了复原,完整展示了古代制盐过程。在制盐工艺方面,西周时期用盔形器,春秋时期用铜盘,战国时期用陶瓮或铜盘制盐。通过分析遗址堆积的食用海贝,推测煮盐是在深秋至来看春季进行。在盐政管理方面,西周时期“工商食官”,制盐主要目的在于供应官府与贵族,春秋实行垄断的官营制,具有官办商业的性质,战国时期商业色彩明显,出现包商制。制盐者多为当地居民,西周时期他们为政府服役,到东周以后则受雇于政府或商人。

    推荐访问:新进展 研究 文化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