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从“行政区经济”到“区域政治经济”

    时间:2021-06-27 08:00:1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行政区经济理论对我国因行政区划给予区域经济的刚性约束而产生的区域分割现象有很强概括力,但在其理论与实践、目标与手段之间陷入了双重矛盾。将矛盾提升为理论,即用非市场手段达到市场经济的目标,这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理论研究中从行政区经济转向区域政治经济,从我国区域政治经济拓展到世界区域政治经济,这将对研究东欧转型国家、欧盟以及跨区域组织等世界区域政治经济现象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行政区经济;区域政治经济;中国区域政治经济;世界区域政治经济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09)04-0057-05
      作者简介:陈占彪,上海市民政干部学校副校长、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上海200136)
      
      “行政区经济”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我国著名人文地理学家刘君德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提出的。由于这一概念对我国自1980年代以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因行政区划而导致行政壁垒和地域分割的经济现象有极强的概括力,从而被政府和学术界广为接受。自此以后,要求打破行政壁垒和地域分割,淡化行政区经济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如果把行政区经济理论放在我国更广阔的经济背景下,放在现代世界政治经济体系的框架下进行思考,对我国行政区经济理论进一步提升,并尝试从我国区域政治经济拓展到世界区域政治经济,对诸如东欧转型国家、欧盟以及跨国、跨区域组织等世界区域政治经济现象给予新的解释,将能提供某种可能性,并显示出广阔的学术潜力。
      
      一、“行政区经济”的基本内涵与双重矛盾
      
      所谓“行政区经济”,是指由于行政区划对区域经济的刚性约束而产生的一种特殊区域经济现象,是我国在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区域经济由纵向运行系统向横向运行系统转变时期出现的具有过渡性质的一种区域经济类型。现阶段,我国行政区经济主要表现为以下特征:(1)企业竞争中渗透着强烈的地方政府经济行为;(2)生产要素跨行政区流动受到很大阻隔;(3)行政区经济呈稳态结构;(4)行政中心与经济中心的高度一致性;(5)行政区边界经济的衰竭性。
      行政区经济理论主要侧重于对行政区之间由于区域分割问题而产生的“行政区经济”现象给予关注,从实践上对其各种矛盾给予调整。但由此在理论与实践、目的与手段之间陷入了双重矛盾。从理论上讲,行政区经济现象的解决应该是通过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来推动,因为依靠政府行为的区划调整本身就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但在现实中,没有政府的推动,只靠市场经济的力量根本不可能自行解决行政区经济现象;没有政府的推动,实现行政区划调整的目的是不可能自行达到的。正是由于行政区经济的内在矛盾,从而又进一步导致目标与手段之间的难题:即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与采用非市场经济的手段之间的矛盾。然而,如果将矛盾提升为理论,那么我国新时期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成就,恰好就可以理解为是由政府改革推动的一场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的发展过程;即用非市场的手段达到市场经济的目标,这正是我国新时期改革开放的主线之一。没有这条主线,就没有改革开放;没有政府推动,就没有新时期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因此,怎样看待与评价以地方政府推动为主要和基本动力的改革开放,就成为行政区经济理论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因此,将理论与实践、目标与手段之间的双重矛盾从实践逻辑的层面上理顺,就成为进一步提升行政区理论的首要任务。
      在这个意义上,“行政区域经济”这一概念应运而生。所谓行政区域经济,就是指由法律赋予经济管理职能的行政区域政府管辖的行政辖区经济,它是由行政区域政府按照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和法定授权,采取区域经济发展的政府自组织行为推动和管理的,旨在促进本行政区域的经济发展、经济潜能开发和区际经济联系的拓展。它主要包含这样几层含义:其。、行政区域是既定的客观存在;其二、强调行政区域经济发展的外在约束性;其三、突出了行政区域政府对辖区经济发展的自组织问题;其四、强调了行政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发展;其五、突出了行政区域政府经济自组织活动的决策性特征。笔者以为,行政区域经济理论的最大价值,是把行政区域经济作为居于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与法人经营实体的“微观市场”两极之间的“中观调整机制”,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命题。
      从“行政区经济”与“行政区域经济”这两个概念看,两者之间既有交叉点,又各有侧重。从交叉点看,两者都以行政区域为单元,对其经济现象或功能进行研究;但侧重点则是明显的:行政区经济主要侧重于地方政府间的一种经济关系,而行政区域经济则侧重于地方政府主体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法定区域的首脑所独具的经济功能。从这样的界定出发,则不难发现,每一个地方政府主体都具有经济功能,但政府经济职能逐渐从管理向服务转变以后,地方政府对微观的经济主体应采取由市场经济调节的办法,让其充分自由地按照经济规律去发育、成熟、壮大或者衰落、破产、关闭、转型,而政府只按照财政监督与税收管理的办法来达到对公共事务的介入、投资、管理和服务,等等。因此,加大宏观管理和调节力度是现在和未来我国政府治理模式改革的总体方向。但是,对于每一个区域政府主体来说,区域政府之间的关系,则只有通过政府主体之间的利益协调,才能更好地实现资源配置与宏观调控。在这个意义上看,政府主体之间的利益协调也是政府主体对整个区域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一种表现方式。
      有趣的是,行政区经济理论的提出者主要是从学术角度和否定的角度来思考我国的行政区经济现象的,而行政区域经济理论的提出者本人曾经长期担任政府部门和地方政府的主管,他则对行政辖区内的经济运行现象给予了正面概括。这一身份、立场与视野的差异本身,可以说是别具意义的。在学术界从理论上普遍要求转变地方政府的经济功能,打破地域封锁与地方保护的同时;在实践层面,从事政府行政管理的人员则要求如何有效利用地方行政区域的中观调整机制,依托行政地理区划,发展行政区域经济。这看似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实际上不过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而已。因此,恰好是以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为主体的“行政区经济”和以地方政府为主体的“行政区域经济”两个理论概念,从一个方向上共同推动和提升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政治经济的理论内涵与运行体制的建构。
      
      二、从政府改革到改革政府:我国区域政治经济中的行政体制改革
      
      行政区经济理论认为,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就可以打破造成“诸侯经济”和区域分割的行政区经济现象,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建立起全国统一的市场经济体系。因此,行政区经济理论的倡导者主要强调通过行政手段来合理调节行政区域的管辖范围,并通过对行政建制等方面的自主改革,实现地方政府之间的不同区域的资源共享和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从而达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我国目前所存在的区域分割问题,从表面上看,是由行政区划

    推荐访问:行政区 政治经济 区域 经济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