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爱国主义教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地位问题论析

    时间:2021-06-19 08:00:3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作者简介:刘银成,东北师范大学,世界中史研究所 2012级硕士生
      爱国主义教育在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历史情感及价值观方面起到了关建性的作用。所以,我们不可忽视其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学者们也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这一问题做了探讨,此文旨在通过对前人的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的梳理,进而得出爱国主义教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普遍受到重视的结论。
      周晓光在谈到历史课程与教学目标时提到建国初期的历史课程与教学目标时指出“总之,建国初期这一阶段的历史课程与教学目标,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而且“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也是体现课程与教学目标的重要方面。此外,书中还提到20世纪80年代的历史课程与教学目标时以1978年教育部重新制定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为例依然把“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1]1980年,教育部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颁布了《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行草案)》第二版。其中除了强调继续坚持“爱过主义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目标外,还提出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2]20世纪末,我国启动了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其中提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时指出要逐渐了解中国国情,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名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共享的人生理想。
      新世纪的历史课程与教学目标 2000年教育部颁布《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使用修订版)》中强调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具有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同年(2000)修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中的相关规定中提到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教育,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具有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和改革开放、振兴中华的使命感。2003年教育颁布《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高级中学的历史课程与教学目标。其中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指出“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3]
      赵秀玲在《历史教育学》一书中指出历史教育的任务中思想品德教育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视体现在“爱国主义教育是向青少年及全体人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爱国主义是历史教育的永恒主题”、“对伟大祖国无比热爱的深厚感情,来源于对祖国历史的深刻了解”。而且,传统的爱国主义对古代政治体制的认可和尊崇,表现了对国家优秀文化及大好河山的热爱。而近代的爱国主义产生于救亡图强、驱除殖民者的特殊的历史时期。现代我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时代又赋予爱国主义以新的内容,爱国主义升华为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热爱。另外,此书将中国历史教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9年到1952年。此时期“在讲授内容上强调以科学的历史知识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史观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以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坚定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信心”。[4]经过中间四个阶段的修正完善和发展,当到了1976年以后的“第六阶段”时,全国出现的人教版、北师大版、上海版、沿海版、内地版、浙江版等六套初中历史教材在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正气、发扬爱国主义传统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于友西在《中学历史教学法》中指出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指出“要了解国情,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等课程目标。[5]
      束鹏芳将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列为历史情感教育内容之中。“这便使其成为作者所说的考察历史教学和学生学业成就”的核心观念之一。[6]
      叶小兵等人在阐述历史课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时包括了“爱国主义”一项。[7]他举例说明了“百年来我国的学校都十分重视爱国主义教育,这已成为历史课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同时还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爱国主义教育始终是历史课的中心任务之一”。此外,他还指出与国外相比而言,我国的历史学科教育更为强调爱国主义的情感培育”,而且这也与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状况、基本国情是相吻合的。由于历史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在一定课程上体现出国家意志,所以就我国国情而言,爱国主义在各国历史教育中的较高地位自然愈发凸显。
      宁裕先等人认为从悠久历史中孕育出来的爱国主义,具有历史的连续性和民族心理的继承性,以及社会意识的普通性,这就决定了爱国主义成为历史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他们还提出了中国现代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三个特征,即“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热爱共产主义事业”的“三热爱”的爱国主义。同时,他们也强调 “爱国主义”完整概念的表述为“应是人们热爱祖国的感情,信念以及表现为追求、意志、道德和政治原则与维护和发展祖国价值意向的统称”。[8]他们还介绍到国外中学历史教学也同样重视对爱国主义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美国中学历史学科课程目标的基本内容包括强调了解美国的发展历程、培养爱国主义情感,这也说明美国队培养学生爱国意识的重视。日本于2003年正式实行的《学习指导要领》中的总体目标中就包括培养学生对日本本土和历史的理解和热爱这一条内容。俄罗斯在1996年通过了《普通初等、普通基础、普通中学(完全)教育国家教育标准联邦部分总构想(草案)》。在其历史教学的总目标中明确提到要提高学生的社会修养和政治修养,如社会积极性、爱国主义品质、对祖国和世界的命运的责任感,等等。
      综上所述,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视是深化中学历史教育改革的重要推动力之一,是我国平稳、顺利迈出转型阶段的一个重要精神要素,所以在任何时候,我们都有必要探讨爱国主义教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地位及作用。我们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发掘爱国主义教育理念的精神凝聚力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周晓光:《历史教学论》,安徽人民出版社主编,2001年9月第1版,第33至34页,转引自:课程教材研究所,《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历史卷》,[G].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周晓光:《历史教学论》,安徽人民出版社主编,2001年9月第1版,第33页。
      [3]周晓光:《历史教学论》,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第37页。
      [4]赵秀玲:《历史教育学》,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11月第49页。
      [5]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39页。
      [6]束鹏芳:《中学历史教学评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56页。
      [7]叶小兵:《历史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第33页。
      [8]宁裕先:《历史教育方法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3月,第70页。

    推荐访问:爱国主义教育 地位 中学历史 教学中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