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统编本教材统领下的文学经典阅读推广研究

    时间:2021-06-17 04:00:5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大数据”“智慧化”“物联网”等领域的不断拓展,使文化领域创新盛况空前,很多新的思维方式得到验证和推广,并迅速在社会上掀起阵阵热潮,中华传统经典文化功能在某种程度上被弱化,民族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必须要对原有的教材结构及设计进行改革,实施统一的编本体系,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人精神品质和语文素养,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
      一、统编本教材编制特点分析
      母语学科教学体现的是国家的文化及意志,必须要在其中融合革命传统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及法治教育等内容,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统编本教材在内容总量上进行了精减,但其内在的教育功能却得到极大的提升,针对性、实效性、历史性更强。
      1.选文标准明确
      统编本教材选文要求必须要突出“四个标准”,即经典性、时代性、文学性、针对性。在原有基础上,根据内容难度进行调整,但教育功能有所提升。统编本教材对初中语文进行了减量。由于初中阶段本身就处于理论向实践转化阶段,因而将初中课文由30篇减到24篇,同时增加名著导读、课外阅读及写作的比例,意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板块设置合理清晰
      统编本教材板块设置非常科学合理,各篇章之间能够做到彼此融合,结构变为“双线组织单元结构”:一是按照“内容主题”组织内容,确保一条线索贯穿全文,如至爱亲情、修身正己、人生之舟等;二是根据“语文素养”要求设计,将实践功能作为设计基础,注重在口语、实践训练中提升全民语文能力。
      3.课外阅读被纳入体系
      从统编本教材编制来看,在小学一年级设置“和大人一起读”的内容,让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初中则设置“名著导读”课,摒弃传统的“赏析体”撰写方法,而是以“一书一法”进行,区分不同的文学经典进行阅读。在课后还有拓展题、思考题,力求落实好新课标“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
      二、统编本教材统领下文学经典阅读推广存在的问题
      虽然统编本教材对文学经典阅读进行了规范,但从以往的文学经典阅读来看,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阅读效果欠佳、机制不够健全、推广流于形式等。这就导致文学经典阅读变成文学经典收藏,很多学生只是将书买回家,而后草草读一遍,甚至有的只看一下简介就算完成阅读,根本谈不上细读、精读、研读。
      1.长效阅读机制不够健全
      以往阅读只是被当成课堂教育的辅助活动,很少有教师、家长或学生能够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因为阅读只是教师布置的简单任务,即使效果不好,也不会影响考试成绩,因而家长和学生更愿意将精力放在教材的学习上。教师在布置阅读内容时,大多都是以學期或月为单位,阅读的时间完全由学生自行掌握,并没有相应的考核机制,这就导致学生阅读也流于形式,因而无法达到阅读的基本效果。
      2.文学素养培育效果欠佳
      文学经典存世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内在的人文传承,学校、教师只是将书目推荐给学生,学生阅读大多只是看看热闹。如《格列佛游记》一书,很多学生只是将其简单地作为童话进行阅读,甚至还认为其有一定玄幻、穿越的特质,很少有人能够从时代背景、阶级制度、人性善恶等视角进行分析。这是因为学生本身没有那么多的生活阅历,要想让他们真正了解文学经典中阐述的是什么,就必须要教会他们阅读的方法。但目前很多教师的评价标准仅仅是“读”与“未读”,而不是文学素养的培养效果,很多家长对于孩子阅读也没有系统的方法,从而导致学生阅读实际上已经变成了“自己的行为”。
      3.推广形式脱离发展载体
      文学经典是指已经在多个国家或者在单一国家流传时间久远的作品。实际上,流传时间就已经是最好的证明,如果作品没有得到认可,是不可能被长久传播的。随着网络的发展,大量的“快餐文学”“街头文学”“暴力文学”开始兴起,由于其符合年轻群体的心理特征,往往能够快速占领阵地,其中有些作品不但没有任何的教益,反而充斥着拜金、堕落、享乐、暴力、颠覆等因子,使阅读者极容易上瘾又没有任何有效收获。文学经典由于其传播机制、受众群体等差异,却很少会出现在各类APP及社交媒体上,因而很难被读者发现,导致其推广传播效果极差。因此,不是时代不需要文学经典,而是它并没有找到与时代结合的方式。
      4.阅读推广活动相对滞后
      越来越多的玄幻、穿越、恐怖、暴力等题材的书籍被拍摄成影视剧,得到大量既得利益者的追捧,很多文学经典却被作为藏书放在图书馆或者书店的最深处。从教学来看,无论初中还是小学都没有对文学经典阅读推广活动进行认真的规划与设计。对于学生而言,文学经典很多情节词汇晦涩难懂,他们大多不愿意选择文学经典阅读。另外,从时代发展来看,文学经典处于被遗弃状态,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且从社会宣扬的价值观来看,文学素养也处于被隔离状态,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统编本教材统领下文学经典阅读推广策略
      文学经典本身具有政治性、历史性、文学性,是人类历史上不可多得的瑰宝。从历史上来说,文学著作并没有想象中的不计其数,反而是极为有限的,因为能够成为经典的作品并不多,除去技术性的书籍,真正的文学经典不过寥寥,能够流传于世的更少,大部分都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消亡。电子信息技术让文学经典保持的数量更加庞大,时间更加久远,但阅读者的数量却开始下降,这是很多文学传播者不愿意看到的现象。现在的作家或写手可以通过平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传播,而已经逝去的经典名家不可能再次宣传自己的作品,因而文学经典除了留在人们的记忆当中,很难回到现实的舞台。要想真正达到有效推广的目标,必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构建长效机制,加强阅读效果考核
      文学经典阅读本身是没有评价标准的,无法以数量或质量进行检验,但却可以通过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进行界定。如对某个情节的认知与理解,由于学生的常识、经历以及阅读水平存在差距,有的学生只能就情节本身进行回答,有的则可以旁征博引,结合实践进行回答。教师在布置文学经典阅读任务时,必须要将其细化到每一天,确保学生每天都能够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要做到经常查与重点查相结合,即抽选部分学生进行提问,并进行简要的讲评;也可集中在某天进行大范围的抽检,最后在周评或月评时进行讲评,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认识的目的,建立阅读长效机制。
      2.紧盯推广目标,提升群体文学素养
      文学经典的阅读推广不在于发展,而在于传承。经过多年来无数读者的检验,能够流传于世的必是经典,而阅读推广的目标就是通过阅读让更多的人获得教益,逐渐发展成为品德优秀的人。在“快餐文学”的影响下,青少年群体中已经出现价值观偏移的现象,如果不加快文学经典的阅读推广,可能会有更多的学生受到影响,传统文化的影响也将会被弱化。因此,要将传承经典作为推广目标,以提升群体文学素养作为阅读的根本。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时,必须要教授阅读方法,事先做好准备工作。如在推荐书目时,要交代作者、背景、时间等内容,让学生以换位思考的方式认识到文学经典中可能存在的历史局限性或是前瞻性,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提升阅读者的文学素养,使他们具备寻找和辨别文学内涵的能力。
      3.发挥载体功能,确保经典再现生机
      在文学经典的阅读推广中,不应简单地依靠教师的领读或讲解,而是应当依托各类载体让更多的人进行阅读。文学经典是没有国界的,因而可以在充分考虑版权的基础上,在各类网络平台设置“阅读之星”评选,文学经典解析“不一样的经典”等板块,从而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文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组织“和大人一起读”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微信、QQ等将阅读方法传授给家长,让家长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并将正确的阅读方法教授给他们,家校共育,推动阅读。对于作品而言,文学经典的创作有一定的滞后性,但对于载体而言,只要融合创新,就一定能够推动文学经典的推广,使它们再现勃勃生机。
      4.组织各项活动,推动阅读推广深化
      文学经典之所以被称之为经典,是因其在不同的时代都能够启迪人心,其内在的品质超越了时代,使读者能够从中获得精神指引。文学经典的推广要与各类活动相结合,单纯依靠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解释,显然不会达到太好的效果。因而,有必要将竞赛、比武、赏析、交流等活动组织起来,通过在活动中表扬、讲评,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逐渐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最终实现学生主动阅读的目标。
      总而言之,文学经典阅读推广还存在诸多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紧盯阅读推广目标,从实践入手,让更多的人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意义,从而实现主动阅读、精细研读、全面解读的目标,让文学经典阅读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荐访问:统领 教材 推广 经典 研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