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论微时代领域下高校“90后”大学生网络道德弱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1-06-17 00:01:3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作为我国网民的主要特殊群体,“90后”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状况在整个社会的道德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本文在微时代领域下对在校“90后”进行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基础上分析得出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弱化现状,既与价值观多元化等自身因素有关,又与家庭、高校和社会因素紧密相关,并试图通过此研究,为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提供合理有效的建议及对策措施。
      [关键词] 微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1-0020-03
      网络作为信息社会的技术新生儿,是一把双刃剑。微时代一方面给我们带来的大量有用信息对高校“90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另一方面,它也混杂了许多不良内容和一些违反伦理法规的东西。作为年轻的知识分子群体,现“90后”的大学生大都为独生子女,有着较强的个性、特立独行,感性大于理性的特点相当突出,他们已成为新时代的主体网民,对于这部分特殊人群来说,在社会化进程中,网络上所传输的不良信息和一些网络主体的不良行为无疑对他们的道德意识和规范带来严重的挑战,促使伦理道德问题的产生与形成,也隐藏着诸多的负面效应和潜在的危机。
      可以说,在微时代领域下人们在网络社会中的行为应遵守一定的道德准则,但因其虚拟空间的特性,让社会中的人转变成符号化的、不确定的网络“人”,道德约束十分有限,传统的法律和道德规范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社会体系不复存在,这样就会不可避免造成无限制道德行为的真空地带。为此,深入研究“90后”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中,我们通过座谈会、访谈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浙江省内“90后”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879份,有效问卷820份。发现作为网民中文化素养相对较高的在校“90后”大学生,他们的网络道德存在弱化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 大学生网络道德弱化的表现
      1 网络言行缺乏约束,随意放纵
      在网络世界中,有不少的学生表现与现实世界判若两人。调查中就发现,有22%的学生承认在网上聊天或是论坛发表看法时使用过不文明的语言,间而破坏了网络的秩序,如本来用来畅所欲言交流感情的BBS论坛有时会出现互相谩骂、抵触的情况,还会传播淫秽、非法聚会的不良言语。其中还会使用带人身攻击的语言,与“网络暴力”接轨,如在校大学生参与的“人肉搜索”“语言暴力”等形式很容易给当事人的生活造成消极影响,带来心理伤害。
      2 网络价值观念比较模糊,诚信缺失
      网络对处于象牙塔中的大学生来讲,无疑为他们搜集信息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是调查中却发现网络的开放、快捷性也使部分学生的价值观念模糊,缺乏诚信意识。有36.1%的调查者认同“网上可使用不文明语言”,15.7%的学生认为“网上互相欺骗是正常的,因为都不认识”,27.6%的学生不认为在校园网内私自使用他人的帐号是不道德的,甚至高达55.7%的学生认同网模仿黑色攻击、网上复制、抄袭文章的行为,他们认为作业、总结亦或是论文都可以在网上找到,只需复制粘贴,便可轻松完事,不认为是不道德的,违背学术道德,诚信意识缺失严重。
      3 沉迷网络恋爱,沉溺于低级趣味
      调查中30.5%的学生相信“网恋”,有过网恋经历的达12%,其中60%以上的主要网恋目的是“寻找精神慰藉”和“刺激好玩”,网恋中有半数以上的“90后”大学生与对方见过面,甚至有个别与网友有过“一夜情”。同时,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大学生很容易就能浏览到色情网站,半数以上男生承认光顾过黄色网站,极少数在浏览后还会在网友中传播,甚至还会下载、剪辑和发布黄色图片资料,这些,无疑对大学生的性道德观念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背离传统的伦理道德。
      4 人格冲突突出,人际关系出现冷漠
      大学阶段正是探求自我同一性的阶段,但从调查中发现,25%以上学生不能完全协调好网上与网下的关系,他们对自己在现实与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不一样,实行双重标准。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双重人格的取向,在网上常常表现与现实生活中完全不同的个性,以达到“尝试新的感受”和“体验不同于现实的生活追求”。而且部分学生把大部分时间用于“网游”,不喜欢花时间与周围同学交流,渐渐地出现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冷漠现象,使人际关系淡化,人际交往能力下降。
      二 “90后”大学生网络道德弱化的原因
      无疑,网络这个新鲜事物,它本身虚拟、开放、隐匿等特性为大学生网络道德弱化创造了机会,[6]但究其根源,不难发现,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因素更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 自身自律意识不强
      现今“90后”的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标新立异,价值观多元化,表现欲和接受力强。而且心理成熟比生理成熟滞后,处于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断乳期”和自我发现期,这使得他们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急剧增强。但也往往因为社会经验少,使其对事物缺乏理性看法,容易冲动。社会控制理论家特拉维斯赫尔斯奇指出,“道德越轨者往往是自控能力低的人”。[2]而网络是一片没有国界、没有师长管束和崇尚自我的新天地,[3]面对它,很多大学生不具备坚固的“道德防火墙”。
      这样,就很容易让一些还未确立理想和目标的“90后”大学生为摆脱现实的压力或满足自身需求而逃进虚拟的网络社会,进而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甚至感受到自身价值的体现。
      2 家庭因素影響
      家长是学生人生路上的第一任老师,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多数父母对网络知之甚少,在网络中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上不能成为子女的榜样,也没有很好地承担监督的责任。他们更多地注重对学生物质上的给予,常常忽视精神上的关心,如一些家长会把电脑当奖品玩具类送给学生,而学生却并未当成学习的工具。同时,由于家庭背景的不同,诸如婚姻破裂的家庭、单亲家庭、经济贫困家庭和留守儿童家庭等,势必会造成学生一些潜在的心理问题,一旦接触了网络,就会沉溺其中,成为网络道德弱化等问题的高发群体。

    推荐访问:弱化 道德 领域 高校 对策研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