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韶关市新农村建设中人口文化地位和作用的思考

    时间:2021-06-16 16:04:3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人口生育文化是一门科学,它涉及社会学、经济学、医学、生态学、优生学、教育学、统计学、心理学等。它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关乎人类生存大计。它既是社会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需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广大干部群众踊跃参加。
      
      人口文化是人类在繁衍、生存。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类对自身生产、抚育后代,婚丧嫁娶、道德教育等以及人的族类、群落、生存状况,生态环境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反应,通常称人口生育文化。它不仅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
      韶关市由于地处粤北高寒山区,毗邻粤湘赣边境,自然条件十分艰苦,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利,文化基础薄弱,传统生育观念难以改变,外出流动人口较多,因此人口生育文化也相对落后。在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各地一面加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加快推进社会文明、物质文明建设:一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把人口生育文化融入其中,创新人口文化体制机制,让婚育新风走进千家万户,促使人口再生产与生活资料生产相适应。这样既推进了新农村人口文化建设,推动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深入开展,又促进了人口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生态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一、人口文化对社会政治经济产生巨大影响
      
      1 人口文化源于社会政治经济基础
      人口文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地位和巨大作用。它是在深刻的社会经济基础和丰厚的文化土壤中发展成熟起来的。我国过去传统的生育观念,集中体现以“早”,“多”、“男”为主要内容,形成了深厚的社会经济基础。社会政治经济基础决定人口生育文化,人口生育文化也反作用于社会政治经济基础。在旧社会,“多子多孙”被认为是一个家庭的福运;在刚解放时,又存在“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的说法,因而出现了总人口同生产资料增长明显失调的现象。人口数量的迅速增长,对于城镇来说,教育,住房、卫生、交通压力激发的矛盾非常明显;对于农村,人口多。耕地少,剩余劳动力增加,吃饭也成为大难题,导致“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性循环;对于社会,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男女不平等,婚配成难题,就业不堪重负等,甚至连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存权利也将受到威胁。
      
      2 人口文化是人们在生育行为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人们在婚姻、家庭、生育、节育活动中形成的价值观念、知识能力,风俗习惯,伦理道德、行为规范等,造就了人口文化。“生育”是指人们孕育、繁衍、抚养、教育的整个过程。由于人类生育观念是在各自文化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所以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生育文化。从人口生育文化的意识形态上看,传统生育文化无疑是体现“早”、“多”,“男”的生育价值体系。其传统的生育目的和意义在于:多子多福、妇凭夫贵、母凭子贵,养儿防老,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性别价值取向包括:男尊女卑,以男为主、以男为根,传宗接代等。生育期望是指:多子多孙多福、继承祖辈香火、家族兴旺发达等。对子女未来的期望有:早生贵子早享福、望子成龙、养儿防老等。这些旧的人口生育文化,是人们从封建传统生育观念沿袭下来的社会意识形态领域难以改变的风俗、规则和制度。
      
      3 新型人口文化为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
      以韶关市为例,总人口330余万人,已婚育龄夫妇65万余对,其中农业人口占百分之六十多,外出流动人口占总人口三成以上。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人口出生率就高达千分之三十四以上,妇女总和生育率达到4.8,生育孩子完全处于无政府状态。自1 980年中共中央发表《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公开信》以来,提倡一对夫妇终身只生育一个孩子,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人口再生产从“高出生、高死亡、高增长”转变为“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类型。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韶关市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等,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全市每年人口出生率控制在千分之十三以内,妇女总和生育率降到1.8左右,出生人口性别比降至110以下,政策生育率达95%以上,完全改变了过去无计划生育状态。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30多年来,全市共计少生120万人。与此同时,社会政治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国民生产总值增长10口倍以上,人均国民收入增长50倍以上,人口增长与吃饭、穿衣、住房,交通,教育、卫生、就业等方面的矛盾逐渐缓和,城市大跨步向着和谐社会和文明社会迈进。
      
      二、人口文化建设是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1.人口文化建设是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
      人口生育文化是一门科学,它涉及社会学,经济学、医学、生态学,优生学、教育学,统计学、心理学等。它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关乎人类生存大计。它既是社会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需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广大干部群众踊跃参加。它的标准高,如国家人口计生委对新农村新家庭提出的建设标准是:“富裕文明,身心健康、优生优育,权益保障、民主和谐”。它的主题广,全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新农村建设的主题是:倡导新风尚,培育新农民、创建新家庭、建设新农村。它的任务艰巨而繁重,推行新型人口生育文化,倡导文明生育,既要对广大群众做好深入的宣传工作,又要做好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还要具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保障育龄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2.人口文化建设为全面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发挥先导作用
      为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全面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国家人口计生委提出了全面推进人口计生工作“两个统筹”目标,一是要统筹解决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等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二是要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其规划的行动步骤有三:其一要在思想上统筹,必须把人口理论研究与政府的思路规划以及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起来:其二要在力量上统筹,必须把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支持与群众参与人口文化结合起来;其三要在人口发展上统筹,必须把控制数量、提高素质、改善结构与调整分布联系起来。事实证明,只有通过宣传教育的先导作用和新型人口生育文化的传递和接力,推动人口生育文化科学发展并提质提速,才能实现“两个统筹”目标。
      
      3.人口文化建设是社会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除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之外,还包括文化、意识形态。体制机制等“软实力”。人口生育文化是“软实力”,是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时代既面临“硬

    推荐访问:韶关市 新农村 人口 地位 作用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