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脱贫攻坚新形势下贫困地区推进“救急难”工作的思考

    时间:2021-06-12 16:03:2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ghlc/ghlc201802/ghlc20180218-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ghlc/ghlc201802/ghlc20180218-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ghlc/ghlc201802/ghlc20180218-3-l.jpg
      摘要:《社会救助暂行办法》首次将“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明确为社会救助工作的方针,推动了“救急难”开展。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大扶贫开发形势下,必须做好“救急难”,切实发挥好补短板、托底线作用,避免或减少脱贫攻坚过程中一些冲击社会道德和心理底线的事件发生。文章以广西百色市为例,对“救急难”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剖析推进“救急难”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脱贫攻坚;救急难;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政策研究;广西百色
      中图分类号:C91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494(2018)02-0098-010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大扶贫开发形势下,如何持续深入开展“救急难”,充分发挥社会救助政策对脱贫攻坚的兜底作用,我们专题调研了广西百色市“救急难”实施情况、取得的成效,剖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議。

    一、“救急难”工作的概念及百色市实施“救急难”概况


      (一)“救急难”工作的概念
      2014年5月1日起施行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第649号)(以下简称《办法》),将“救急难”列为《办法》的基本工作方针和制度目标之一[1]。由此可以看出,“救急难”包括所有的社会救助工作,就是指国家和社会向年老体弱、罹患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遭遇突发紧急事件、意外事故而造成基本生活陷入困境,乃至生存面临危机的公民提供必要的物质、精神帮助的制度安排。
      (二)脱贫攻坚背景下“救急难”工作新要求
      党中央、国务院对做好“救急难”工作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李克强总理要求编织一张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安全网,确保网底不破,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存权利和人格尊严,防止发生冲击社会道德和心理底线的事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要“实行社保政策兜底脱贫”“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兜底脱贫”“加大临时救助制度在贫困地区落实力度”[2];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要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桂发〔2015〕55号)提出“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解困一批”[3]。这些政策方针都显示了“救急难”对兜底脱贫攻坚的重要作用,也说明了“救急难”是脱贫攻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办法》颁布实施后,我国社会救助制度框架基本形成,但要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大扶贫开发形势下开展“救急难”,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也需要转型升级,才能充分发挥社会救助政策对脱贫攻坚的兜底作用。例如,在百色市,2016年以来,积极推动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截至2016年底,农村低保对象与贫困人口重合率达到了76%,低保贫困户人数44.3万人,但全市还有近24万贫困人口没有纳入低保范围,加上20%左右的低保边缘户,按照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这些对象依靠扶贫开发暂时不能脱贫或脱贫后再返贫,符合救助条件的要及时纳入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或住房救助、教育救助,特别是对一些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等而造成断崖式返贫群众需要及时开展临时救助、疾病应急救助或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等。因此,对如何加强“救急难”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其运行机制,强化社会救助各主管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推动各项救助制度有效衔接,进一步提升“救急难”整体合力等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三)百色市近年来“救急难”工作推进概况
      《办法》颁布实施以来,特别是2014年平果县被确定为全区“救急难”工作试点、2016年那坡县和乐业县被列为全国“救急难”综合试点以来[4],全市各级民政部门积极探索,城乡困难群众“救急难”工作健康持续开展。
      1.政策制度不断完善。近年来,百色先后制定出台了《百色市人民政府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通知》(百政发〔2015〕9号)、《百色市临时救助实施办法》(百政办发〔2015〕56号)、《百色市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百卫医〔2015〕8号)和《百色市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实施方案》(百政办发〔2016〕62号),为开展“救急难”工作提供了政策遵循。目前,全市基本形成了以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供养制度为基础,以医疗救助等专项救助制度为辅助,以临时救助等为补充的覆盖城乡困难群众的保障民生安全网。
      2.协调机制不断健全。2014年,市、县两级均成立了社会救助局际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商讨推进“救急难”工作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各县(市、区)及时对协调机制进行完善,2016年初全部成立由政府负责人为组长(召集人)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提升了“救急难”统筹协调能力。
      3.基层服务能力建设得到加强。目前,全市12个县(市、区)135个乡镇(街道)均配备有1-2名民政助理员,挂牌成立“社会救助工作站(或服务站)”;并依托乡镇“一办三中心”或政务大厅、办事大厅等,在各乡镇(街道)专门建立统一的“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救助服务(或办理、受理)窗口,将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政策和工作职责、监督电话公布上墙,并制定社会救助申请分办、转办流程,统一印制社会救助申请表格和有关救助指南资料并摆放在服务窗口,由民政助理员负责受理社会救助申请,为解决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打造了“绿色通道”。
      4.“救急难”兜底保障脱贫攻坚作用不断显现。2016年,全市共为60.57万城乡低保对象(其中城市2.5万人、农村58.07万人)发放低保补助金8.92亿元;为1.89万农村特困人员(五保对象)发放供养金7733.3万元;支出医疗救助金11219万元,救助36.18万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1334.96万元,救助22217人次;发放疾病应急救助金49.49万元,救助55人次。2016年,百色市实施临时救助22272人次,其中属于支出型贫困救助对象14085人次,占总人数的63.2%。这些支出型贫困救助范围主要集中在重大疾病、子女就学、突发灾祸等原因,其中,因重特大病医疗费支出过重而造成入不敷出家庭陷入困境占支出型贫困救助总人数60%(见表1)。

    推荐访问:救急 脱贫 贫困地区 攻坚 新形势下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